济南婚宴,济南有特色菜

2023-04-20 02:16:03 44阅读

济南婚宴,济南有特色菜?

一:九转大肠

九转大肠是济南的传统名菜,同时也是山东十大经典名菜。所谓九转大肠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红烧大肠,只不过在山东有着不同的叫法而已。将大肠清洗干净先焯水,用油炸,然后加入十多种调料一起用微火炮制而成,吃起来肥而不腻,鲜香味美。

济南婚宴,济南有特色菜

二:油爆双脆

油爆双脆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最早始于清朝中期,是一道中餐里制作难度最大的菜肴之一。油爆双脆是将猪肚和鸡肫切成薄片,放进热油里炸至而成,吃起来酥脆鲜香。

三:爆炒腰花

爆炒腰花是以猪腰子为主料,辅以大葱、大蒜等调料一起爆炒而成的特色菜肴。猪腰子就是猪的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爆炒出来的腰花吃起来滑润不腻,脆嫩鲜香。

四:坛子肉

从名字里就知道这道菜和坛子有关,没错,坛子肉就是将猪肋条肉加上多种调料和香料,然后放进瓷坛子里用小火慢煨出来的菜肴。这样做出来的肉吃起来酥烂而不腻口,汤浓味香。

五: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是用黄河鲤鱼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特色菜肴。因为黄河鲤鱼肉质肥厚,细嫩鲜美,气味清香。

六: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的做法和狮子头差不多,只不过四喜丸子一个盘子里只装4个,寓意福、禄、寿、喜,在各大喜宴上经常会看到。

2021济南9月份能办婚宴吗?

可以的。俗话说,金九银十,计划结婚的年轻人大部分都会选择在九月或者十月份结婚。这个时候天气不冷不热,恶劣天气也少,假期也多,非常适合结婚。如果考虑疫情的话,目前为止济南是属于低风险区域。并没有强行禁止举办婚宴。所以,济南九月份是可以举办婚礼的。

济南哪家婚纱摄影比较好?

推荐花开陌尚。

山东花开陌尚婚纱摄影有限公司团队是一群用镜头光圈记录幸福和唯美视觉风景的摄影人,公司不同于通常意义上婚纱影楼的传统和一贯,公司是用专业摄影态度和摄影视角去完成每一次摄影作品,专注于个性化,人文化和唯美化的婚礼类、写真类影像呈现。

你去过哪些城市?

中国地州一级的城市大约330个,县旗区一级的大概3000多个。从1999年初中毕业第一次出远门,到现在为止。保守估计全国的县一级别的地方已经沾过且停留的在500个以上,去过的怎么算也已经超过了200个地级城市。底下有我最近3年使用百度地图留下的足迹图,可以看到很多自驾游,摩旅,高铁或飞机去过城市点,还有曾经用过导航留下红色的路径图。所以可能相比全国百分之99的人,我还是能算得上走过山山水水大江南北的。

头五年的时候可能更想去超级大城市,前十年更想去大城市,省会。但是慢慢地就把目光停留在偏僻的城市和小县城了。毕竟,好看的大城市千篇一律,有灵魂的县城鳞次栉比。最早的时候去上海,重庆,武汉这样的城市目光就放在大高楼上,大桥大塔上,照相也都是如此。后来去温州,厦门,成都目光就聚集于民俗建筑和特色小吃中。现如今更喜欢去的就是诸如乌拉特后旗,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或者东方这样的估计全国就百分之一的人听过的小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是简单的,大城市毕竟都走遍了。现代化东西看腻了,更多地是从直观的冲击视觉的现代化建筑回溯到咱们中华大家庭的民俗文化历史中,从直观人文的城市建设返璞归真到自然野生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和地质旅游当中。

见识的比同龄人多了,慢慢也能经常给出别人很多参考意见。比如亲子游去哪里,自驾游去哪里,在哪里过冬,在哪里蜜月,在哪里吃好吃的东西,在哪里能够见识到地质奇观。有时候即使习惯的大城市,也会给人提出不一样的那几个点。就好像说济南虽然普通,但是它最大的点儿真的是它的泉水。即使是有名的泉水也会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有意思。就好像白天黑虎泉是游人如织的免费景点,晚上就摇身一变就成了水龙头和大澡堂。那种你看到的不同时间下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感受会给人很稀奇的冲击。

全国各省都走遍了,很多省份的大小景点也走了不少。从走马观花到细致精游都是很大不一样的。就像2000年,那么喜欢武汉,就从寒假到暑假每天都在秘密规划,然后暑假时候对高中说在家休养,对家说学校军训就这么一个人偷偷骑自行车去武汉,中间6天旅程最后竟然和最早规划相差无几且回家当时还无人知晓。后来也很随性过,比如到了长途汽车站,采取随机漫步方式,一个人采用穷游办法有啥班车火车就坐啥也就那么从广州向西到广西到云南到贵州这么毕业旅行三周。最近几年因为成家,每年寒假还会作为后年南飞多个国内热带城市去自驾游团聚。暑假还会找机会北上找清凉之地享受大好山河。一来二去,虽然照片现在发的还不够多,但是心中早已有一本史诗级别的国内影像图。

我这个人觉得自己最大不一样就是自己从来不迷路,方向认得准,特别能记路,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仰仗的资本和特别能出去玩的胆量吧。

不过说了这么多,在要让我推荐什么城市,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其实哪里都好,哪里都能发现出来让人觉得留恋和有趣的地方。就像我最近主页一直更新近几年我们在陕西关中地区去过的各色县城景点+小吃的逛吃一日游游记,都是把曾经去过的地方总结下作为推荐给别人说,随便一个县城我可能都能给人说半天。毕竟“长城年久故事多,块块砖头有传说”。一个县城我姑且可以说半天,又岂是一个回答问题就能解惑别人的呢?

就像我看电影有时候一个镜头可能忽然让你共鸣好久,你会在旅游时某个瞬间忽然让你觉得难忘异常。我相信你也会在某次在某地在某个瞬间让你发现一个城市的独特难忘之处。就好像我在内蒙敖伦布拉格这样的小镇子走在峡谷之时忽然感受到的远古久远,在浙江洞头县跨海大桥上体会到的扑面海腥,在台风来的凌晨三点走在狂风肆虐的广东电白县荒郊坟地,抑或在贵州从江县那个大年初一寒流来袭时的生死徘徊。

国外转眼也去了好几个,但是可能心中总有声音说一定要多去看看全国的那么多3000多个小城市。因此,打心眼里,处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总是觉得每一个都好,每一个都有值得去好好看看的机会。

我想,即使看到我回答的你,可能不知道我都说了什么。但是有一天你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起我在这里的喃喃呓语,突然觉得自己可能也会对眼前这个地方有这种不知道为什么说不上原因就是会觉得它挺好的这样的念头。

总结一下这么多年曾经国内过夜过的地级一层的城市,玩过吃过的就不再说了,费字。陕西的也不再说了。

注!仅住过!且按照现在的地级市行政划分,和十多年地方都有区别。

1999 南京 上海 杭州 厦门 泉州

2000 南阳 十堰 襄樊 随州 孝感 武汉

2001 拉萨 日喀则

2002 南京 上海 温州

2003 重庆 自贡

2004 北京 天津

2005 岳阳 长沙 北京

2006 西宁 海西

2007 成都 都江堰

2008 苏州 北京 邯郸

2009 临汾 郑州 周口 商丘

2010 黔东南 桂林 哈尔滨 长春 本溪 丹东 大连 烟台 青岛 开封

2011 三门峡 深圳 广元 成都

2012 北京 济南 淄博 潍坊 济宁

2013 广州 茂名 北海 南宁 百色 文山 红河 昆明 昭通 遵义 贵阳

2014 海口 三亚 (海南特殊,仅三个地级市,但是整个一圈市县都去了)

2015 运城 三门峡

2016 洛阳 南京 南通 淮安 亳州 商丘 周口 深圳 厦门 泉州 蚌埠

2017 广元 巴中 宜宾 昆明 玉溪 普洱 西双版纳 红河 曲靖 黔西南 泸州 鄂尔多斯 包头 巴彦淖尔 乌海 石嘴山 吴忠 庆阳 荆州 株洲 连江 海南

2018 海南 黔东 恩施 张掖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阿勒泰 吐鲁番

2019 南阳 岳阳 阳江 海南 湛江 北海 柳州 黔南 重庆 固原 中卫 白银 兰州 定西 天水 平凉

山东有哪些地方特色的习俗?

山东民俗文化之简介: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是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条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塞食力不生火做饭,普西北规县居延(分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他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国关东"。山东人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需纸从造型风格上大数可分两:一要是的海湾区城粗着表效的风格,与黄河流城其他省传的剪纸一原相承;一奏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股东沿海地区以孩为,孩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以代画像石细微素得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吕剧

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市、县吕剧团历年演出的剧自主要有:传统戏《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李怀玉借妻》《王定保借当》、《借年》、《井台会》《小姑贤》、等近20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中秋之夜》、《沂河两岸》、《都愿意》、《半边天》、《隔墙姐妹》、《王邪招亲》等。

山东秧歌

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流传最盛。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30多种,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表现形式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寸秧歌象征四十年代以前女人的小脚,四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大部分转化为地秧歌。地秧歌表演形式丰富,群众参与范围广,角色扮演可分老中青少等,一般是高路与秧歌融为一体对应表演,并能扮演历代英雄人物及体现民俗风情的片断。其中最主要的有“鼓了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其总体风格男性粗扩豪放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妩媚柔韧富有含蓄之美。

鼓子秧歌

是滨州民间的传统舞蹈,起源于阳信、惠民一带,居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滨州民间流传甚广,惠民县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大鼓子秧歌”。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主要以大鼓的节奏划分为“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秧歌。舞姿粗矿豪放,节奏强劲,场面宏伟壮观。充分表现了滨州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堪称民间艺苑的奇葩。

祭海

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抵保佑的典祭活动。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他们多在海边立龙王庙,并尊龙王敖广为“海神”。青岛即墨周戈庄的祭海活动相传源于明末。清明节前,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到龙王庙祭神,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笔者因从事民俗博物馆工作,在设计条海风俗陈列的方案前期曾到过周戈庄采访,征集有关祭海方面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但年岁己久,那种原始的祭典方式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更为缺乏。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渔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渔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祭海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典活动,而是作为一种风俗沿袭至今;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单纯的祭神变成了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上网节”。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发展着经济和文化。青岛由于三面环海,先民们大都靠海洋生物作为食物,便对海洋的利用有了自然的认识,在海边或近海进行采贝、捕鱼等活动。这就是早期的渔业活动和海上活动,它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海洋文化。

鲁西斗鸡

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渤海大鼓

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淄博打铁花

元宵之日,在山东淄博地区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欢乐浪潮的冲击。打铁花是淄博地区独特而古朴的民间娱乐,据说产生于元朝。那时,这里的治铁业特别昌盛,铁水熔化之后,金星四溅,这触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一项神奇而又壮观的民间活动-一打铁花便产生出来了。打铁花有很高的技术性,打花者无不使出浑身的绝招,打它个满天开花。

菏泽斗羊

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一次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人疲马惫,士气低沉。曹操正无计可施,忽见两羊相抵,十分威武,他精神为之一振,即召部下观赏。只感染得群情激昂,士气大振,曹兵随之反戈一击,大败袁绍。在曹操的倡导下,曹州兴起斗羊活动。斗羊通常有“自由式”和“规范式”两种,自由式在裁判吹哨之后,两只羊放开,彼此用力撞抵,不管几个回合,直到一方败下阵来为一局。“规范式”是彼此拉开,一头一头的抵,直到一方抵败为一局画般当局量胜特泽斗羊,在全国难树一帜,自1984年以来,菏泽已举办过七次全国性斗羊大赛。亚运会期间,被定为晋京表演项目。1991年12月,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表演,被列为《中华百绝》之一,深受国内外游人赞赏。

曹州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菏泽城内的主要街道上都要张灯结彩,点花放炮,举行规模盛大的彩灯会。届时只见人们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游弋于繁花彩带的灯海之中,指指点点,啧啧称称赞,观灯猜迷,欢歌笑语,这便是传统的曹州彩灯会盛况。一首民歌赞道:“正月十五月儿明,观灯进了曹州,步步霞光步步彩,犹入云霞仙境中。”曹州彩灯会始盛于清乾隆年间,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首,进行筹备。花灯名目繁多,大体分静灯,动灯,“消息灯”三种。各种彩灯,做工精细,雅俗共赏。且色彩强烈,条纹粗犷。或静或动,意味无穷,显示出鲁西南一带人民的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征。

潍坊风筝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不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己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竟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霉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泰山岱下民俗

许愿还愿: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诉”。“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并向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香社:香社是民间进香的自发组织,由本村或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组成。有社首,或叫会首,规模大、历史长的香社称“老会”,是其它香会的领袖单位。

石敢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国外都有源于泰山的石敢当信仰。将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石人,立于路、桥要冲或者砌于房屋墙壁内,起避妖邪、压灾殃的作用。据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有此风俗。

节令习俗:泰山脚下,除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乞巧(七月初七)、中秋、重阳等节外,还有天观节和浴佛节。天赐节源于宋真宗封禅泰山。公元1008年,旧历六月六日天降天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观殿,而且定六月六日为天见节。此节现已延习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晒衣、晒书的日子。浴佛节为四月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

东岳大帝诞辰: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为三月二十八日,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俗庙。除祭祈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

泰山庙会:元君的生日为四月十八日,与东岳大帝生日较近。至晚清两代碧霞元君的信仰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庙会往往时间较长,加进了祭碧霞元君的内容。“文革”期间,泰山庙会一度取消。现在的泰山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庙公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商贸活动、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届时,八方人士纷至香来。近来,国外客商和游客不断增加。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