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有趣的问答题(夫妻是一起盖一床被子睡觉还是分开盖两床被子)
婚礼有趣的问答题,夫妻是一起盖一床被子睡觉还是分开盖两床被子?
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浓情蜜意,盖着一张被子,恨不得两个个体融为一体,大热天天天抱在一起也不嫌腻。但是保不齐在睡熟后又是抢你被子,又是踢你的[微笑]
结婚后,怀孕期间,两人改一张被子怕着凉,分两张盖,睡前还腻在一起的两个人,熟睡后就“分道扬镳”。
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分床睡,从此两张被子就变成了一张大一张小了。宝宝出了满月后,爸爸偶尔也会过来一起睡,睡觉的格局是宝宝睡在里面,两人腻在一起睡,这时又盖回了一张被子。宝宝长大一点后,不在拘束于角落,有了自己的想法,满床蹦跶,最喜欢的位置就是中间,享受左拥右抱,这时,三个人一人盖一张被子,床上有了三张被子。
所以不论是夫妻之间一起盖一张被子,还是分开盖两张被子,没有特定的习俗一定要如此,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夏天都可以不用盖被子,冬天两人还得多盖两张被子呢。
客人随礼200元全家都去吃?
农村人热情好客,左邻右舍一家亲。坐标:贵州省思南县长坝镇。我们这里,谁家要是办喜事,主家不在乎送礼多少,欢迎你去,如果你不去,那主家反倒不高兴了。
我们这里办喜事,至少要忙3天,左邻右舍一家老小都要去吃3天。正酒前一天: 主要是帮忙洗菜,借锅碗瓢盆。
借碗:我们寨上有30多户人家,因为生活条件不好。每家的锅碗瓢盆都是有限的。假如遇到办喜事,那只能是大家一起凑,你家出几个碗,他家出一个盆。这些事情在正酒前一天上午就要开始帮忙了。一般是我们寨上年纪小的,比如10来岁的小朋友,或者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完成。手上活路,轻松。
洗菜:我们这里办酒所要用到的菜基本是自己家种的,地里去挖魔芋、拔萝卜等等,会洗一大堆一大堆的菜,邻里老少齐动手,那场面很是热闹。正酒那天的菜要在前一天晚上全部准备妥当。
杀猪:这是重头菜了,我们这办喜事,一般是9碗菜,正中间的是一碗扣肉,桌上的菜没什么花样,猪肉和蔬菜。一般在前一天,就会杀一头猪,大腿是留给媒人的。
贵州人用的是方桌,坐8个人,靠近香火那一边上席,年轻人是不能坐的,要留给老年人。正中间那碗算是主菜,就是扣肉。
所以说,在正酒的前一天,寨上的男女老幼都会前来帮忙,当然就要在主家吃饭了。越是热闹,越能说明主家是好客之家。
这道菜往往也是最后上的。做法很有讲究,一碗扣肉共有16片肉,每人只能吃两片。菜上桌,要让桌上年长的人起身招呼大家一起吃肉,年长的人没动筷子之前,任何人不能随意下手哟。
正酒当天,要招待客人,寨上的男女劳动力统一分配,由一人调配,绝对服从。我们寨上30多户人家共150多人,平日里,难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彼此见面也不打招呼。但是谁家要是办喜事,大家就会自觉的去帮忙,3天的酒席过程,男女劳动力统一归一个人调配,这个人我们叫做“总管”。
一般是妇女负责端茶倒水,负责接等客人,10来岁的小伙子负责打饭、洗碗。中年男子负责上菜。在我们这,办喜事的时候,煮饭和炒菜的人相对是固定的。3个人炒菜,3个人煮饭。
我们这的酒席,基本上站着在露天吃的。一般在中午开席,开设之前就是新人拜堂仪式,因为女方亲人吃了饭必须返回。所以,根据路程来确定开饭时间。
吃饭的时候,会有人负责上菜,有人添饭。添饭的一般是10来岁的小伙子,他们用一个大铁盆,把热呼呼的大米饭端着四处走,如果你要添饭,叫一声就可以了。
除了吃吃喝喝,最开心就是帮忙抬嫁妆。衣柜、沙发、桌子、板凳等等二三十样实木家具,还有被子、衣服等,以前没有公路,交通不便。都要靠人工一样一样的抬的,一路要不停的放炮、敲锣、吹唢呐,非常的热闹。
第二天,大家帮忙收拾新媳妇接近屋了,头一天大家吃吃喝喝,第二天还要将各家的碗筷洗干净,收拾好再归还。遇到条件好的人家,还会有更多好吃的东西哟。
一般是第二天,一大早,新媳妇和新郎就会挨家挨户上门去答谢,顺便邀请他们来吃早饭,吃完饭,大家就会帮忙收拾,也会忙一天。
经过三天的操劳,洒席算是告一段落,各自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上来。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寨子上的人不但全家出动去吃,他们还会帮忙做事,越是好客热情的人家越是热闹。进进出出的人越多,越能说明主人家受欢迎,主人家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一般同一个寨子上,随礼也没什么讲究,30、50、100都可以。没人计较你随礼多少哟。
可以说出你最喜欢吃的一道菜?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是爆炒花蛤。
为何喜欢上这道美食,原因是2014年8月份我和我爱人去北戴河新区景点旅游时,跑了半天景区,累的就说,就在海边这个餐厅停下脚用餐吧,当时不知道点什么合适,海鲜都很贵,家常菜也不便宜,心想那也得尝尝海鲜呀,于是要了一盘地三鲜,又选了一盘从来没有尝过的爆炒花蛤,因为这道菜在海鲜菜里算最便宜的😀,要了两碗米饭,还别说,这顿饭吃的特过瘾,地三鲜过油炒的勾芡后外脆里嫩,拌米饭油多解饱呀,还有人家炒的爆炒花蛤有点甜有点辣又有点咸,一个个的吃起来真鲜嫩,用盘底那一点微辣微甜的汤汁拌米饭可下饭了,这顿饭花了不到一百元,吃完喝点水,坐在餐桌那休息一会腿脚,看着窗外美丽的大海,风景如画,心想这里环境真好,负氧离子含量高啊!这时看到户外一条广告,海景房16万起,这条广告吸引了我们,于是说去看看什么样的海景房这么便宜,到了售楼处,一问16万的卖没了,说你们可以看看别的户型,最便宜的也得23万,后来一想都来了就看看呗,23万的户型根本看不到海或楼层低,30万多一点的户型高层也就看到一半的海,最后销售经理带我们看了最好的180℃看海的高层户型的样板间,哇塞,那是下午的两点多钟,海天一色,湛蓝的海水,一望无垠,真美啊,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问这种户型高层多少钱,算下来差不多40万,当时一激动就想交定金,我跟我家那位说 你买了这个可别惦记是投资增值,就当是消费了啊,这地买房可不好卖也增不了值的,就是自己住,夏天度度假而已,话说明处不后悔,于是下单买了这套公寓海景房,这么多年,每年从五一到十月底都要去住一段时间,有时住几天回北京,过一段再去,每次去,我都是忘不了那第一次在那个餐厅吃的爆炒花蛤,都要必吃一次,后来慢慢的想吃时,我自己就从市场买生的自己回家做,回北京后也是如此,所以,可以说这道菜让我有了一套海景房,那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今天早上去市场买菜时正好买了二斤花蛤,在家里又炒了一大盘,闺女尝了后说,你炒的真不错,不比外面做的次,她这么一夸奖我还觉得美滋滋的。
有了爆炒花蛤,才有了北戴河新区那美丽的海景房,并且还喜欢上了这道美味佳肴。
当年爸妈反对你嫁?
没输,也没赢。当年我妈不喜欢现在的老公。将就事情把自己了结了。有些心碎,也很无奈。 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 与岁月煎熬度日罢了。唉,命运掌握当时环境的快速决规中。
老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演员后来怎么样了?
说起《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可能很多小年轻那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这是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发行的影片,上映至今已经有55年了。在那个年代,电影的内容无非也就是那几种,主要讲述了战士阿米尔与青梅竹马古兰丹姆的爱情,以及他们在追逐爱情的同时,与特务斗智斗勇的故事。该影片的演员较多,但主演只有几个,分别是阿米尔、古兰丹姆、杨排长、一班长、二班长、三班长、假古兰丹姆(古里巴儿)、阿曼巴依等人(排名不分先后),我们来看看他们这些演员的现状如何。
一、阿米尔——阿木都力力提阿木都力力提当时能演戏还是偶然,据说《冰山上的来客》导演赵心水正在新疆找演员,走到球场的时候,一眼就看中了正在球场打球的阿木都力力提,那时候他才23岁,是新疆排球队的“二传手”,拍完这部电影后,阿木都力力提还收到了上百封当地姑娘们的情书。
阿木都力力提之后担任新疆排球队青年队的教练,偶尔也会出席一些新疆影视界的活动,2008年与古兰丹姆的扮演者阿依夏木共同拍摄了《冰山上的来客》的续集《红》。阿木都力力提出生于1939年,2013年5月7日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二、古兰丹姆——阿依夏木阿依夏木出生于1947年,当年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才15岁(1962年开拍),说起来赵心水导演选角还真是随缘,1962年7月,赵心水已经在大街上转了十来天了,一直没找到适合古兰丹姆的演员,直到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碰到了看望同学的阿依夏木,就这样才敲定了古兰丹姆的演员。
拍完电影后因为父母极力反对,阿依夏木错过了当专业演员的机会,回学校继续读书,之后过着平凡的人生。直到2008年,阿依夏木才重新踏入影视界,再度与阿木都力力提合作,拍摄《红》。现在阿依夏木已经71岁了,还活跃在影视圈。
三、杨排长——梁音梁音出生于1926年9月26日,于2015年1月26日去世,享年89岁。梁音是我国影视界绝对的老戏骨了,从1949年开始拍电影,塑造了非常多的经典角色,直到2002年还参演过电视剧。晚年的生活里更是客串了不少影视作品。
梁音的前妻杜凤霞于2000年12月因脑溢血突然去世。2003年,在女儿的撮合下,梁音和俞湖结婚,并且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关于俞湖于梁音的爱情故事,也非常的感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一下。
四、一班长——张冲霄张冲霄几十年的从影生涯中,一般都是饰演大个子兵,他身高一米八七,在一群硬汉中显得非常的突出。张冲霄演的都是配角,但其演技精湛,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早期一般都是饰演战士,后期大部分饰演的是将军司令,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担任影片的制片主任。近况不详。
五、二班长——张辉张辉出生于1932年,今年已经是86岁的高龄了,他13岁的时候进入乐亭县抗日中学学习,15岁参加解放军,曾任宣传队员、文工团演员,19岁任志愿军文工团戏剧队演员,赴朝鲜战争的前线为战士们表演。
1953年张辉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5年又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参演过很多电影,也执导过好几部影片。近况不详,应该是在家里安度晚年。
六、三班长——白德彰白德彰出生于1931年,今年已经87岁了,是影视界著名的演员、导演,1949年后历任齐齐哈尔文艺工作团、东北青年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演员,参演过《暴风中的雄鹰》、《画中人》、《昆仑铁骑》、《冰山上的来客》、《吉鸿昌》等影片。
白德彰从1975年开始执导,他的妻子徐迅行也是导演。白德彰现居北京,虽然早已经离休,但他只要一有适合的角色,他都会去参演,近些年年纪大了,就在家里安度晚年。
七、假古兰丹姆——谷毓英谷毓英又名约拉,是中俄混血儿,长相酷似新疆人,不过她是汉族人,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但因为在多部影片中饰演女特务,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不少磨难,后来移居澳大利亚,近况不详。
八、阿曼巴依——马陋夫马陋夫是我国著名的配音、话剧、影视演员,他曾经给两百多部翻译过来的影视剧配音。马陋夫出生于1922年,近况不详,没有噩耗传来,应该还在世,得有96岁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