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生辰八字合婚,有人说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一样
男女生辰八字合婚,有人说每个地方的结婚习俗都不一样?
我来说一下我们枣庄地区结婚风俗,
枣庄地区是孔孟之乡,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较深。结婚是大事,对婚嫁礼仪十分重视,要结婚需行过“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俗称提亲、说媒、说亲,用枣庄本地话说,对男方而言叫“说媳妇”;对女方来说叫“说婆家”。旧时提亲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注重门当户对。多数男大于女,同岁的也好。也有女大于男的,但不能大太多,有“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没意思”,“女大五比老母”之说。
问名俗称查“八字”,男方把女方生辰八字、属相要来,请算命先生查一查双方“八字”、属相是相合还是相克。
纳吉俗称“合年命”。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属相相配,如果相合即可订婚;如果相克就不能订婚。古时有属相相克口诀相沿至今,如:白马犯青牛,鸡犬泪交流,乌猪犯猿猴,龙虎相斗,鸡猴夫妻不到头等。
纳征俗称“定亲”。婚事一旦说妥,男女两家先下“通书”,即男方求婚的红纸小贴,俗称“定亲喜书”。下“通书”一般不行重礼,男方以禽类、美酒、糖果、布帛、首饰为彩礼。女方回以文房四宝,鞋袜等物。下“通书”后,还要正式签订婚约,俗称“下大启”,亦叫“传启”。仪式较为隆重,双双都在同日宴请媒人,男家早宴,女家午宴。下完“大启”,表明婚约正式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毁约,要通过家长、族长、媒人重新议定,双双退回启贴、彩礼、信物,方可解约。“下启”后,双双议定佳期,准备迎娶新人。根据女方属相和生辰八字议定婚期,属兔鸡的阴历正、七月,属虎猴的二、八月,属牛羊的五、十一月等。至于婚期定于哪一天,要看女方的八字和黄道吉日才能确定。
关于彩礼
很多地方女孩出嫁,自己的父母会问男方要很多彩礼,从几千到几十万的都有,但是在枣庄没有这么多彩礼之说的。在枣庄有的女孩不光不会得不到彩礼,还需要陪嫁(父母给的出嫁的嫁妆)。嫁妆,以前是女方父母给做被子,买衣柜之类的。现在啊,一般都给点钱,让孩子买自己喜欢的家电。陪嫁是女方必须的,但是给多少,男方无权要求,这需要女方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而定。几千到几万的都有。当然如果你老丈人真土豪给你买房买车。
枣庄大多不会给女方彩礼或太多彩礼,女方需要陪嫁。
关于订婚
男女双方订婚,枣庄叫“进城”,男方会摆一桌,找自己家的女性亲戚来陪着吃顿饭(女方的父母不会到场的,仅仅女孩自己)。订婚时,男方父母需要给见面礼,一般10001(万里挑一)起步。现在比较流行的还有21800(两家一起发),31800(三家一起发),三斤三两(百元大钞),万紫千红一片绿(15万零一堆50的···自己随意),当然如果还有更土豪的那您自便吧。男方还需要给女方买三金(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但是现在一般来说都看不上纯金了,多少都得有点钻石)。如果订婚时改口了,男方爸妈还得给改口钱啊(一万起步),如果订婚没改口,就暂缓到改口时再给。当然,不给的话,人家女方是不会改口的,依然会叫叔叔阿姨。枣庄订婚,会给女方见面礼、三金、改口钱等。
关于领证
在枣庄订婚和领证不是一回事,领证没啥特殊的仪式,两个人上民政局领完结婚证就可以筹备婚礼了。
办喜事准备事项如下:
婚期定下来就是娶亲了,俗称“办喜事”。对男方来说叫“娶新媳子”;对女方来说则叫“出门子”。娶亲之前,男方要做好一切迎娶的准备。例如下喜帖、安客、请执事、厨师、乐队、伴娘、雇花轿、布置新房等。娶亲的一切事都由执事操办。娶亲前,要套被褥,即绿褥子、红被子,意为越过越滋。套被褥得找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忙,套被的时候在四个被角都放上染红的花生、枣、栗子、硬币等,谐意“早生贵子”。男方还要套红棉袄、红棉裤,俗称“催嫁衣”。迎娶的前一天,把棉袄、棉裤送到女家,叫“送催嫁衣”。按照“查日子”指定的方位把新床铺在新房里,俗称“铺床”。铺床的人必须是夫妻二人,儿女双全。铺床的时候,在大红苇蓆下放秫疙瘩、豆秸,意思为秫疙瘩,豆疙棒,一年一个小学生(一年生一个孩子)。铺好床,先由新郎的弟弟、表弟或侄子在新床上打几个滚或睡一夜,俗称“滚床”。
迎娶的前一天,新郎家张灯结彩,门两旁贴大红双喜字,门上贴对联。新郎还得上喜坟,新郎穿新婚礼服,黑礼帽或老蓝色帽子,上缠红线;蓝长衫、紫袜、青布鞋。满清时,辫子上还要系红布条。带上香箔火纸及供品到祖坟前祭祀,放鞭炮,在坟头上压上红纸,俗称“喜纸”。
女家也在前一天,贴上大红对联和大红单禧字。出嫁女在头一天或三天前“饿嫁”,不吃东西。出嫁前,娘家亲朋好友登门贺喜,送些衣料、被面、首饰、点心等。到晚上由姑嫂等亲属和随亲的嬷嬷“填箱”,在陪嫁的灯、脸盆、尿罐等用红纸剪成的双喜字或圆形的“绞古钱子”(剪成的圆形的花形)盖上,连同亲友送的点心装到柜子里或箱子里。陪嫁的嫁妆因女方家庭贫富而异。多是橱、柜、桌、椅、梳妆用品等。一般平民小户也就是一个衣柜、一对方凳(坐床子)、一个盆架、一只铜盆,叫做“小五件”。也有“小八件”、“大八件”的。在出嫁的当天,随新娘一起抬走。
新娘开始辞别娘家上轿到婆家称作“发嫁”。上轿前,新娘梳妆打扮,“窝盘头”即把辫子挽成发髻。无论春夏秋冬,都要穿红棉袄、红棉裤、扎裤腿,穿软底大红花鞋。富户嫁女还要带凤冠、着霞帔、戴双玉镯、金戒指,发髻上别金钗、玉簪。
午时前,男方迎娶的花轿来到女家门口,吉时一到,出嫁女从床上下来,自己的鞋套在哥哥的鞋上,然后坐到椅子上,再把哥哥的鞋甩掉。自己的鞋不能沾地,认为出嫁的鞋沾了娘家的土就是沾了娘家的财气,以后娘家会穷的。坐到椅子上后,由叔父辈或兄弟辈的抬着,新娘坐在椅子上哭着被送入花轿,寓意给娘家“掉金豆子”,娘家以后的日月会过得更加富裕。出嫁时,送轿的亲戚和伴娘有属相和新娘相克的,臂上须别“青龙贴”。起轿前,也早有一人拿着“青龙贴”走在花轿前,过桥或遇到巨石都贴“青龙贴”,以求青龙驱邪开路,保新娘一路平安。
花轿进村,来到男方门前,落轿时,燃放鞭炮,称“迎轿鞭”,现在都用轿车了。红毡由天地桌前一直铺到花轿跟前。贫民之家,没有红毡铺苇蓆。由婆婆婶子、大娘拆开轿门,由伴娘搀扶新娘下轿,踏红地毯或红苇蓆至天地桌前。其间婆家一对“喜娘”前边引领,另一对“喜娘”手端红筐,向新郎、新娘头上、身上撒麦麸、红枣、栗子、花生。
天地桌上放一粮斗,斗盛五谷,口封红纸。斗上插一杆秤,左右放托盘,左盘放一串制钱,右盘放麦麸、红枣。斗前放香炉、烛台,烛台上燃红烛,香炉前竖铜镜。拜天地时,司仪唱礼,婆母撒盐于松柏火盆中,以求婆媳缘分。拜完天地,新郎把斗、秤端进洞房,秤杆挑去蒙头红。要是一个村有两家以上办喜事的,每家都争取早拜天地。认为早进门、早拜天地的要比晚拜天地的过得称心。
枣庄结婚,会磕头,很多很多。
1、结婚仪式。现在一般来说拜天地都不怎么磕头了,但是得给父母磕头,这是应该的。
2.中午场开始前磕头礼。这次的磕头,都是男方的各个亲戚长辈(七大姑八大姨),头不是白磕的,每磕一个,都需要给磕头礼。男方的爸妈会给的多一些,一般每人均给个吉利的数字,其余的亲戚,那要看男方的来往随多少钱了。还有一个大头是大姑姐,现在一般来说都得一万起步了,所以找个姐多的男朋友赚的磕头礼就多··磕头礼,一般都是女方拿着,当然,这也是夫妻的小金库,共有的。不过属于女方保管,美其名曰,是自己磕头赚来的。
3.吃饭过程中会给宾客谢礼。(现在一般都不磕了,鞠个躬算事,但是传统观念重的还是要磕头的),还有敬酒,每个都要,自己可以不喝,但是被敬酒的必须喝。
4.男方会在结婚前去祖坟上囍坟并磕头。
5.枣庄有的地方结婚第2天给男方的近门磕头(一般是本家五伏之内的),这个是没有钱可以赚的,并且一般来说还是最累的。结婚会磕很多头,但是也会给自己赚很多票票
婚宴
一般来说,在酒店或家里里办场,婚宴的规格按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菜一般是城里酒店880、980、1080,1280、1580一桌,农村相对节省一些需要300元--1000元一桌,但在农村办喜宴单桌费用虽然少但桌数比在酒店办要多,土豪请忽略前面的数字,随意。烟酒自备,差一点的酒用今缘春48,好一点的就用今缘春9号,再好的一般是海之蓝、天之蓝,土豪用剑南春、五粮液或者茅台。
烟一般是开席上2盒压席有的是4盒(双喜、玉溪、中华、苏烟用的比较多),宴席的时候再上两盒。吃饭讲究的是一鸡二鱼三丸子四肘子,这是不能少的,讲究一点的都会按照这个顺序上菜,中间会上花样水果盘或甜饭,最后上辣子鸡,代表菜上齐了。宾客在走的时候每人会有一个礼包,两包糖,两包饼干、两盒烟。
进入洞房,先拜床公、床母,然后入账上床。迎亲喜娘把红枣、花生、栗子撒到床上,俗称“撒帐”。到了晚间,两个小姑(新郎的妹妹或远房妹妹)把红烛点亮,叫“点灯”。边点灯边唱:红盈盈,绿盈盈,一对大姐来点灯,有(生)个小孩叫姑娘(姑姑)。小姑点上灯,摆上酒菜,小姑、大伯嫂子陪新郎、新娘吃晚饭,喝“交心酒”。喝完“交心酒”,由新郎的嫂子催促新婚夫妇早点休息,俗称“送房”。
送完房,新婚夫妇仍然得不到休息,新娘开柜拿出点心给婶子、大娘,闹喜的乘机抢点心、糖果,越抢越闹越吉利。特别是好友、同学闹着要喜糖、喜烟,不给不走。有的会到新娘身上找钥匙,自己开柜寻找喜烟,摸不着钥匙就扒下新娘的鞋子作为交换条件。新娘招架不住,只好拿出喜糖、喜烟、点心。这称为“闹婚”、“闹喜”。俗话说,进门三天不分大小,甚至是远亲、长辈也可闹一闹,吵一吵。待“闹喜”的离去,新郎、新娘上床休息,但不能灭灯,如果自己吹灭灯,夫妻不能白头到老。新郎、新娘等“闹喜”的人走了,小两口说些悄悄话,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中的小青年在新房外贴窗偷听“悄悄话”,俗称“听房”。俗话说,新郎新娘不说悄悄话,生出孩子是哑巴。
第二天早上起来,新娘梳洗完毕,拜谒公婆、兄嫂等长辈,称为“请安”。早饭后拜谒族长、进祠堂烧香,上祖坟祭祖,俗称“磕喜头”。
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叫做“回门”。回门由娘家舅舅、叔辈、兄辈去婆家接回。婆家为表示对娘家人的尊重,要置办好酒好菜并找能说会道、而且酒量大的人来陪,确保新娘的娘家人吃好喝好。婚后有在婆家过一个月,然后回娘家再过一个月返回的,称为“对月”;婚后在婆家过九天,然后再回娘家过九天,叫“对九”;也有“接三还四”的,叫做越过越滋;“接七还八”的,叫做“越过越发”。
闺女出嫁到了婆家后,就不是自由之身了。要回娘家,有很多禁忌:正月十五在娘家过,死婆母;过二月二,吃了娘家蝎子抓,一死公婆俩;过三月三,死了丈夫塌了天;过四月四,老婆婆有病没法治;过端午,吃了娘家端午粽,一家人死个净;过六月六,死老婆婆带着舅;过七月七,死自己;过八月十五,死婆母;过九月重阳,死牛羊;过十月一,死自己;过立冬交了九,死小两口;过腊八,死衩衩(指小姑子)。所以结婚后,一般情况不能在娘家过节,必须在节前返回婆家。因为路远或其它原因难以及时返回的,可到娘家的亲朋家过一天,叫“躲节”。有的怕麻烦,可自己买着吃,过节这天只要不吃娘家饭,就可免灾。如果这一天没回婆家,恰巧婆家就出事了,做媳妇的就百口莫辩了,轻者在婆家一辈子抬不起头来,重的婚姻离散。
现在虽然提倡移风易俗,但是一些习俗依然保存着,青年人结婚,穿婚纱,沿袭老仪式。


枣庄结婚,会磕头,很多很多。
1、结婚仪式。现在一般来说拜天地都不怎么磕头了,但是得给父母磕头,这是应该的。
2.中午场开始前磕头礼。这次的磕头,都是男方的各个亲戚长辈(七大姑八大姨),头不是白磕的,每磕一个,都需要给磕头礼。男方的爸妈会给的多一些,一般每人均给个吉利的数字,其余的亲戚,那要看男方的来往随多少钱了。还有一个大头是大姑姐,现在一般来说都得一万起步了,所以找个姐多的男朋友赚的磕头礼就多··磕头礼,一般都是女方拿着,当然,这也是夫妻的小金库,共有的。不过属于女方保管,美其名曰,是自己磕头赚来的。
3.吃饭过程中会给宾客谢礼。(现在一般都不磕了,鞠个躬算事,但是传统观念重的还是要磕头的),还有敬酒,每个都要,自己可以不喝,但是被敬酒的必须喝。
4.男方会在结婚前去祖坟上囍坟并磕头。
5.枣庄有的地方结婚第2天给男方的近门磕头(一般是本家五伏之内的),这个是没有钱可以赚的,并且一般来说还是最累的。结婚会磕很多头,但是也会给自己赚很多票票
回门
现在大家时间都紧张,一般都是当天回门。
婚宴
一般来说,在酒店或家里里办场,婚宴的规格按自己的经济实力来。菜一般是城里酒店880、980、1080,1280、1580一桌,农村相对节省一些需要300元--1000元一桌,但在农村办喜宴单桌费用虽然少但桌数比在酒店办要多,土豪请忽略前面的数字,随意。烟酒自备,差一点的酒用今缘春48,好一点的就用今缘春9号,再好的一般是海之蓝、天之蓝,土豪用剑南春、五粮液或者茅台。
烟一般是开席上2盒压席有的是4盒(双喜、玉溪、中华、苏烟用的比较多),晏席的时候再上两盒。吃饭讲究的是一鸡二鱼三丸子四肘子,这是不能少的,讲究一点的都会按照这个顺序上菜,中间会上花样水果盘或甜饭,最后上辣子鸡,代表菜上齐了。宾客在走的时候每人会有一个礼包,两包糖,两包饼干、两盒烟。
图片来自网络。十分感谢您关注笑对人生谈家居。
属鸡和属狗的婚姻怎样?
从生肖属相来看的话,合八字所谓“大相”合与不合,就是按十二生肖,看男女的属相是否相冲相克,当地流传着一首《大相歌》:
鼠羊一旦休,白马犯青牛,
虎蛇如刀绞,龙兔泪长流,
金鸡怕玉犬,猴猪不到头。[酷拽]
认为只有“大相”相合相宜合八字才有合婚的基础,怎样算相宜相合,有首民谣说:
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黄羊寿命长,
黑鼠黄牛两头旺,龙鸡相配更久长,
婚配难得蛇盘兔,家中必定年年富。
这主要是起决于两个人的情感和二个人的性格脾气。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体贴。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属鸡人的性格会比较火爆,但是他们做事也都是比较有分寸的,不会经常在发飙。而属狗人的性格则是比较温和的,他们害怕惹事,所以会比较包容。
会有一些波折
属鸡人跟属狗人因为性格截然不同的原因,两个人肯定是会有吵架的。
顺利化解
不过你以为他们的感情肯定坚持不下去的话,属鸡人跟属狗人又会用行动跟你证明,他们的婚姻生活好着了。这是因为属鸡人跟属狗人都是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他们很快就会握手言和,不会继续吵下去的。
你们结婚的时候?
我是安徽农村的,我们那里大部分都会选日子的,我结婚的时候理所当然也选了! 村里的先生给选的日子,选在了十月份。农村里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会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那时候夫家就想要把日子放在腊月份,但我的父母不同意,觉得既然请先生选的日子,选在哪一天就要用哪一天!其实我的父母也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特别信奉这种事的人,但是当初我们村就有个女孩结婚去选日子的时候选了,没用选中的那一天,而是往后移到了腊月,那个选日子的先生就说啦,她们婚后可能要小吵小闹不断,当时那家长就没怎么信,后来不得不说这先生讲的还真准,那对夫妻在结婚以后真的是经常吵架,夫妻感情不和,后来就离了!然后我的父母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是为了我的婚姻万无一失,日子就坚决没有改。我的夫家虽然觉得日子在十月份亲戚朋友不在不热闹,但还是尊重了我们家,选了十月份的那个日子!
婚后我们婆媳相处的也很融洽!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
平阳公主嫁给卫青时,已经当上奶奶了,而此时的卫青,还不到三十岁。
半老徐娘嫁给如日中天的小鲜肉?乍一听,卫青这棵“嫩草”好像是亏大了。实际上呢,卫青娶平阳公主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三婚女嫁二婚男,谁也不亏谁。
说起来,很早之前,平阳公主和卫青还是阶级地位毫不对等的老熟人。
平阳公主出身高贵,是汉武帝的亲姐姐,西汉朝的长公主。
而卫青的出身就非常卑微了,他是母亲卫媪与别人的私生子,后来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平阳公主的第一位夫君,是平阳侯曹寿。
两个人感情不错,平阳公主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曹襄。
只可惜驸马短命,结婚没几年,曹寿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平阳公主因此守了寡。
虽说是寡妇,但皇帝的姐姐是不愁嫁的。没过多久,平阳公主就嫁给了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这次二婚,平阳公主和驸马过了16年,本以为能白头终老,可是这个驸马偏偏不争气,他竟然跟父亲的御婢私通,被人揭发爆料之后,选择了畏罪自杀。
倒霉的平阳公主再次成为寡妇。
比起丧夫来说,丧子之痛才是她难以抚平的伤痛。
就在夏侯颇自杀后的第二年,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也英年早逝了。唯一的安慰,就是曹襄还有个儿子曹宗,也就是平阳公主的孙子。
此时的平阳公主早已比不得当年的风华正茂,她已经步入中年,虽说皇帝姐姐不愁嫁,但是选谁成为夫婿,也是个问题。
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第三次可得谨慎了。
为此,平阳公主在府内,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谁才是公主最适合的如意郎君?虽说三婚不比头婚的要求高,但也不能委屈了长公主这层身份。所选之人必须得是列侯以上的级别。经过众人的讨论后,大家的“票选”达成一致:大将军卫青最合适不过。平阳公主听后,心里其实乐开了花,但她强装镇定地说:“卫青原本是从我家出去的奴仆,怎么可以做我的丈夫呢?”这话摆明着,是平阳公主需要下台阶嘛!很快,机灵的下属们就送来了台阶,他们纷纷奉承道:“大将军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富贵震天下,天底下没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平阳公主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她直接找了自己的皇帝弟弟帮忙,成功嫁给了在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卫青。在平阳公主两次婚姻期间,卫青是如何从一个奴仆摇身一变,成为身份高贵的大将军的呢?
这事说起来十分励志。
当年,卫青的母亲卫媪本来是在平阳公主第一任丈夫家里做奴婢,后来认识了经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
一来二去,两人就打得十分火热,后来卫媪怀孕,就生下了卫青。
这个时候,卫青的名字还是随父姓,名为季青。因生活艰苦,卫青被母亲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由于不是郑季嫡出,郑季对这个儿子也毫无疼爱,他打发卫青去放羊。郑家的儿子见父亲态度如此,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都拿他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稍大一点后,卫青开始了思想意识的觉醒,他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在平阳公主家当差期间,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听后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当时的卫青说的这话是真的,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对他的垂青也是真的。说起来,平阳公主还是他们卫家的大恩人。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17岁的刘彻前往霸上去祭祖祈福。回宫路上,他顺道去看望了自己的大姐平阳公主。
此时的刘彻,深陷“不孕不育”的风波之中。
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不少,却没有一个人怀上孩子。
时间一长,朝臣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为刘彻不孕不育。整天面对着“催生大队”,刘彻焦不焦虑咱不清楚,但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可以说是操碎了心。这不,趁着姐弟相聚的功夫,平阳公主决定效仿姑姑馆陶公主,给自己这位皇帝弟弟进贡年轻漂亮的女子。她提前做好了准备,将十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精心打扮一番,让她们拜见汉武帝。只可惜,十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刘彻一个都没看上。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宴席上,刘彻一眼就看中了席间献舞的卫子夫。随即,汉武帝便宠幸了卫子夫。宴席结束后,平阳公主趁热打铁,请汉武帝将卫子夫带回宫中。正在兴头上的汉武帝十分爽快地答应。这个卫子夫,正是卫青的姐姐。早年,卫青的母亲在平阳侯府打工之前,她有过一段婚姻,还生了一子三女。也就是说,卫青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卫媪在来到平阳侯府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但史料不详,不知道其夫家姓甚名谁,只知道她除了卫青以外,还有一子三女。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她相貌出众,平阳公主十分欣赏她,便将她收在府中做了一名教习歌舞的歌女。话说汉武帝将卫子夫从公主府带走后,与卫子夫一同走的,还有她的弟弟卫青。此时的卫青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平阳公主并没有对他“见色起意”。要说平阳公主有什么心思呢?她不过是真心希望这两个从她府中走出去的人,将来飞黄腾达后,能对她有所回报罢了。只不过,平阳公主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的恩惠,竟然远超她的期望值。入宫后的卫子夫,进展得并不顺利。这可能也和她的性格有关,她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妩媚婀娜,属于温柔本分的女人。在竞争激烈的后宫,卫子夫如同透明人,很快就被刘彻抛之脑后。一直到一年后,刘彻将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哭着请求刘彻放她出宫回家。刘彻这才又想起了这位楚楚可怜的美人,再一次临幸了她。获得第二次临幸后,卫子夫就怀孕了。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刘彻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虽说是个女孩,但他依旧喜不自胜。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了“长公主”。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母以女贵,卫子夫也获得了刘彻的无限宠爱。《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之后,卫子夫又接连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一荣俱荣,卫子夫得宠,连带着卫家上下,都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赐。卫家不仅脱了奴籍,还纷纷变成了显贵。比如说,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加侍中;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公孙贺也得到宠信;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在和霍仲孺分开后,在汉武帝的赐婚下,又嫁给了陈掌。至于卫青,那就更不必说了,汉武帝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十分宠爱,封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卫青除了沾姐姐的光,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优秀实力。作为西汉名将,他多次领兵出征,才能打得匈奴闻风丧胆,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将军。一边是飞黄腾达的卫青,另一边,则是冷冷清清的平阳公主。从平阳公主两次嫁夫以及举荐卫子夫姐弟进宫的事情来看,她并非只想过岁月静好的人生。而她的两次失败婚姻,除了带走她的青春岁月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虽然她的儿子曹襄留有一子曹宗,但这个孙子和他的亲奶奶平阳公主几乎没见过面,也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了。平阳公主的中年危机,就在于没有可以依靠的势力和根基。她必须找一个靠山,并且还是能够让她日后长期稳固地位的靠山,而此时的朝中,没有比卫青更为适合的人选了。平阳公主思来想去:自己虽说人到中年,凭着平阳公主的身份,再嫁一次吧!嫁给谁呢?当朝大红人卫青可不正是最佳人选嘛!平阳公主可不傻,这盘棋,既然要下,那就得稳赢啊。首先,卫青和平阳公主的渊源颇深,当初卫青混不下去的时候,得亏了平阳公主的收留。其次,平阳公主对卫家有恩。若不是当年平阳公主向汉武帝推荐卫子夫,说不定他们姐弟俩还得继续为奴呢!如今一个贵为皇后,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这一切的富贵基础都来自于平阳侯府。第三,便是平阳公主最看重的。如日中天的卫青,战功无人可比,作为皇帝的舅舅,若是再娶了皇姐,不仅亲上加亲,这以后的日子可就高枕无忧了。卫青这样的大好青年,平阳公主岂能放过?思虑一夜后,平阳公主进宫见了汉武帝刘彻。刘彻听闻了姐姐的请婚后,他哈哈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如今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汉武帝欣然答应了平阳公主的请求,平阳公主顺利抱得美男归。这兜兜转转的因缘际会,确实如汉武帝所说:有意思得很啊!谁能想到,早年的卫青本是骑奴,这下好了,奴仆和主人结婚了,奴仆变主人了。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青得喊汉武帝姐夫。可如今风水轮流转,卫青又娶了姐夫的姐姐,成了汉武帝的姐夫。这真是姐夫见姐夫,不知谁是姐夫了。玩笑归玩笑,就算借卫青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让汉武帝喊他姐夫的。让卫青娶平阳公主,不仅是平阳公主的意思,也正中了汉武帝的下怀。
正所谓“功高震主”,卫青在漠北之战后,将汉朝的老仇敌匈奴打得不成气候,满足了汉武帝的计划和部署,实在是功劳太大了。
之前的攻打匈奴,朝廷对卫青的各种赏赐都十分阔绰,但漠北之战后,他的封赏却迟迟没有下来。
之所以迟迟没有封赏卫青,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李广的自杀,这让原本低调的卫青被迫的备受瞩目和引来不少非议,各种说法都有。
除了卫青一人的功劳和威望之外,卫家势力几乎已称霸了前朝后宫。且看,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卫青本人是大将军大司马,而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大将军,卫青的大姐夫公孙贺也是将军,三姐卫少儿又嫁与了汉高祖时期名士陈平的后裔陈掌。您说,汉武帝还拿什么来赏赐卫青呢?难不成赏他个皇位坐坐?千百年来的任何朝代、任何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过大。即便汉武帝不承认,但现实就能说明一切。因此,汉武帝对卫青,就难免有所隔阂,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千古以来皆是如此。除了忌惮之外,如何封赏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赏封号吧,卫青早已获封大将军,相当于太尉一职,已是位列三公。赏钱财吧,他早已多次赏金千两,没啥新意。可以说,漠北之战的大功劳,只剩下裂土封侯,已经是赏无可赏了。
更何况,裂土封侯又与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的本意相违背,总不能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打自己的脸吧!
而此时平阳公主的请婚,对汉武帝来说,无异于及时雨,他求之不得呢。
将平阳公主作为赏赐性质,嫁给卫青的话,既可以作为赏赐,又能拉近关系。
对内呢,满足了姐姐的需求;在外人看来,亲上加亲,那是十足的恩宠。可谓有里有面,两全其美。
至于卫青呢,他没得选择,皇帝赐婚,他只能接旨。
好在平阳公主对卫青不错,两人婚后相处也比较融洽。两个经历过婚姻失败的人,感情既不浓烈,也互不亏待。
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作为平阳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他走在了平阳公主的前面。
平阳公主再次寡居,这一次,她没有再嫁。后来,临终的平阳公主向汉武帝请求,将她与卫青合葬,汉武帝再次成全了姐姐。纵观平阳公主的一生,她经历了三段婚姻,又经历了三次孤独。虽出身高贵,却饱经凄凉。她与卫青的结合,没有两情相悦的水到渠成,更像是一场政治的交换和制衡。好在卫青是个低调善良的人,他能履行丈夫的责任,与公主相敬如宾,互相陪伴,这便是对公主最好的回馈了。上上婚和绝婚啥意思?
上上婚是夫妻生活和谐,儿孙满堂,几世同堂,一生平安,就是上上婚,实际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上等婚的福气占的比重非常少,百分之五的比例。
绝混是指绝命婚,五鬼婚,祸害婚,六煞婚等被人恶意解读成结婚就诸事不顺,克死亲人,造成很多年青人被无故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