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婚庆公司,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人
长治婚庆公司,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女人?
优秀二字含义很深,个人认为优秀的女人不一定要非常漂亮,但一定要有文、武、政或者贡献中的至少一项才行。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优秀女性众多,下面就列举一些比较有名的,以供诸君点评。
一、古代四大巾帼英雄①花木兰,南北朝/北魏巾帼英雄,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②穆桂英,北宋巾帼英雄,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③樊梨花,唐朝巾帼英雄,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丈夫是薛丁山。 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④梁红玉,南宋巾帼英雄,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韩世忠之妻。 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后多次随夫出征,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二、中国古代四大才女①卓文君 ,汉代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有文名,“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就出自与她。代表作:《白头吟》
②蔡文姬,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女诗人、琴家,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父与曹操为好友。代表作:《悲愤诗》
③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代表作:《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等
④上官婉儿,唐代女官、诗人、皇妃,有“巾帼宰相”之名,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贞观年间受到重用。代表作:《彩书怨》
三、古代四大女将①毛皇后,前秦高帝苻登之皇后,中国古代四大女将之一。苻登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战主角秦帝苻坚(氐人)的族孙,毛氏乃是将门之女,身材修长强壮,自幼习武,与苻登同征抗击后秦。
②周秀英,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著名女首领,中国古代四大女将之一。周秀英自幼练武,精于刀法;白鹤江一仗,打得清军落花流水,弃甲而逃。
③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中国古代四大女将之一。她是商王武丁的王后。据甲骨文资料显示,妇好经常参与战争和主持国家祭祀,其中在甲骨文里记载她运筹帷幄、巧设埋伏,率兵1.3万人,配合商王的大将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④杨妙真,金末武术家,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又称“四娘子”,中国古代四大女将之一。善骑射,所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手,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
四、西施西施,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深明大义、甘愿献身,以美人计挽救越王勾践,使越王成就霸业。后随范蠡泛舟而去。(也有说投江而死的)
五、王昭君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维护汉初和平而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维护了汉匈关系稳定达半个世纪之久,“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六、班昭班昭,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与其兄班固同修与《史记》齐名的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另外她个人所著的《女诫》成为后世指导妇女行为准则的必读之书。
七、武则天武则天,唐朝女皇帝、诗人、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
八、吕雉吕雉,后世多称:吕后,汉朝著名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个拥有至高实权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皇帝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九、孝庄文皇后孝庄,清朝皇后,著名政治家。十三岁时嫁与皇太极后身份先后转变为: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十、宋庆龄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优秀女性还有很多如:文成公主、庄姜、刘胡兰、民国四大才女、宋美龄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请诸君见谅!
不到之处敬请诸君批评指正!(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国每个地区的结婚彩礼都是多少?
在没回答这问题之前,首先给朋友们打个招呼,谁敢在我的评论区开玩笑或出言不恭,一脚把她踢出线外。
我们地方的彩礼一样不少,朋友们已经回答了很多,我就不在重复了。
我到是想和朋友们讨论,这彩礼到底给双方家庭和年轻的孩子带来了啥?
我有一邻居,(家住农村)女儿21岁,未婚先孕,已五个来月,因为男方拿不出六万捌的彩礼钱,父母逼女儿拿掉孩子。女儿休息一段时间,私自跑到男方家住下来了,致两亲家几年不往来,值吗?
还有一朋友,爱攀比,女儿在国家单位工作,逼男方要十万彩礼,男方直接悔婚。害得女儿失去了心爱的人,值吗?
有一个例男方家庭一般,女方彩礼要八万,男方东拉西扯凑齐了,可女儿一去就开始还帳,没办法,跑到娘家借钱来了,女儿幸福吗?
我既然和朋友们打开了话闸子,我就谈谈我自已对彩礼和嫁妆的看法,(女儿开心幸福比彩礼重要)我们真没要彩礼。女儿第一次去男朋友家,我让女儿自带该用的钱。现在孩子们每次出差卖东西,他婆家一份我一份。每年体检孩子们自已给我们安排。
媳妇我们给她定婚,她娘家要求,很合理,从定婚到进家门一共花五万元不到。没要陪礼,媳妇懂事。我觉得孩子们幸福比啥都值!
可能朋友们会不信,或会说我傻,我们做父母一生忙碌为了啥?还不是为孩子们有个像样的家吗?
中国历史上姓任的名人都有谁?
1、任不齐(前545-前468):字子选,孔子七十七贤弟子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今湖北)人,“楚聘上卿不就”。生于周灵王二十七年三月,殁于周元王八年九月。葬桃乡,墓在济宁城北房葛铺。唐朝皇帝追封其为任城伯,宋朝天子又加封其为当阳侯。
2、任鄙(生卒年不详):任不齐五世孙,生活在距今二千三百年左右,秦始皇前的秦武王时代。著名勇士。《史记》有秦人谚语记载:“力则任鄙,智则樗里。”任鄙当时是大力士,“扛鼎抃牛者”。
3、任嚣(前?-前208):任不齐七世孙,秦始皇二十五年秦首次进兵岭南失利后,任嚣、赵佗率军再入岭南,于秦始皇三十三年统一岭南。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以番禺(今广州)为郡治,在今仓边路老乡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前208年病逝。
4、任延(生卒年不详):字长孙,宛城(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名吏。十二岁时,熟读《春秋》、《易经》等,有“任圣童”之称。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二十三岁时任九真(今越南河内以南一些地区)太守,延教以垦关配匹之道,五年之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改善,生了子女,多以任为名。《后汉书》载《任延善政》:显宗拜颍川太守。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5、任敖(前?-前179):秦代沛县人,西汉开国名臣。初为沛县狱吏,素与刘邦相善。刘邦初起时,敖以客从,为御史。亡秦后,刘邦立为汉王,与楚霸王项羽争天下。刘邦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太守。
6、任安(生卒年不详):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等职。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回信《报任安书》。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
7、任光(公元?-29):字伯卿,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为乡啬夫、郡县吏。后归降绿林农民起义军。随刘秀参加昆阳之战,击破王寻、王邑等新莽军。后任信都太守,坚守孤城,拒王郎以迎刘秀。被刘秀任为左大将军,封武成侯。谏阻刘秀加入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不久,助刘秀攻克邯郸,讨平王郎,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以功封阿陵侯,食邑万户。建武五年(公元29年)冬卒。
8、任尚(公元?-118):东汉将领。初为西域戊己校尉,代班超为都护。安帝时,任征西校尉,率军镇压羌人起义,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大败。后又任中郎将、护羌校尉,与邓遵(邓太后弟)、马贤等镇压汉羌联合起义,杀起义军首领杜季贡和零昌。元初五年(公元118年),因和邓遵争功,被邓太后所杀。
9、任峻(公元?-204):字伯达,河南中牟(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天下大乱,他劝中牟令杨原代理河南尹,被任为主簿。不久归附曹操,任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魏文帝时谥成侯。
10、任棠(生卒年不详):字季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东汉著名学者。有学问,不做官,修居教书,有气节,因他曾以物暗示太守广行仁政,故有“任棠水”之佳话。
11、任询(公元1133-1204):字君谟,号龙岩,又号南麓先生,易州(今河北易县)人。金代著名书画家。父贵,有才,善画,喜谈兵,宣、政间游江、浙。询生于虔州,为人慷慨多大节。书为当时第一,画亦入妙品。评者谓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然王庭筠独以其才具许之。登正隆二年(公元1157)进士第。历益都都勾判官,北京盐使。年六十四致仕,优游乡里,家藏法书名画数百轴。年七十卒。
12、任昉(公元460 -508):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仕宋、齐、梁三朝。16岁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南齐时,官至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他与萧衍都是“竟陵八友”中人,并相友善。永元三年(公元501),萧衍进军建康,任昉为记室。次年,萧衍代齐立梁,禅让文告即出自任昉手笔。入梁,拜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今宜兴)太守,召为御史中丞、秘书监。又出为新安太守,逝世于任所。
13、任雅相(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宰相,在位时间不长,曾为坝江道行军总管、燕然都护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以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安乐县公,两年后卒于军中。
14、任伯雨(公元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十《跋任谏议伯雨帖》)。徽宗初政,条疏章敦、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公元1102),以党
15、任得敬(公元?-1170):西夏臣。原为宋西安州(宁夏海原西)通判。西夏破西安州,遂降。献女于崇宗乾顺。累擢静州都统军。仁宗仁孝嗣位,夏州统军萧合达叛乱,哆讹领导党项部族起义,他率兵抗御镇压有功,授翔庆军都统军。天盛间任国相,封楚王,专擅国政,仁宗不能制。乾佑元年(公元1170)迫使仁宗分西南路及录州、啰庞岭地与他,自立其国,因金拒绝册封,转而通宋求助,谋泄,被仁宗诛戮。
16、任仁发(公元1255-1327):元画家、水利家。字子明,号月山道人,松江青龙镇(今上海青浦)人。元灭南宋后,为宣尉掾,授青龙镇水陆巡官。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升海道副千户,改海船上千户,转漕直沽。大德七年(公元1303),授都水监丞,后升都水少监,官至浙东道宣慰副使。善画人物,尤长画马,常与赵孟俯并提,传世作品有《张杲见明皇》、《二骏图》等。撰有《浙西水利议答录》。
17、任环(公元1519-1558):字应乾,长治(今属山西)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苏州同知、按察佥事、右参政。以能干出名。御倭寇,与士卒同寝食,所得全分给士卒。军事紧急。终夜露宿,或数日不餐。曾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贼平,乞许守丧期满。逾二年卒。赠光禄卿。著有《山海漫谈》。
18、任浚(1595—1656年),字海王,号文水,博山区南博山镇下庄村人,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先后任芮城知县、榆次知县、苏松巡按御史、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 、河南巡抚。
任大椿(公元1738-1789):清经学家。字幼植、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累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工文辞。曾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博搜材料,综合精考,考释古代名物,著《弁服释例》、《深衣释例》、《释缯》、《小学钩沉》、《字林考逸》等。
19、任熊(公元1823 -1857、一谓公元1820-1856):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早年在宁波(今浙江宁波)为姚燮所称许。后寓居苏州(今江苏苏州),往来于上海(今上海)卖画。他擅画人物,工画花鸟、山水,师法陈洪绶。笔法圆劲,形象夸张。画有《任渭长四种》,为晚清木刻画之精品,《大梅山房诗意图册》120幅,是其代表作。史上与任熏、任颐合称“三任”,又加其子任预(公元1853-1901),合称“四任”。
20、任武(公元?-1863):清末陕西回民起义军领袖。回族。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陕西团练大臣张带强迫回民抽拔壮勇,又在华州(今华县)虐杀回民。他率回民杀张芾,起兵攻克华州、大荔、高陵,围攻西安,号称十八营,占领渭河流域,屡败清军胜保和多隆阿,后多隆阿攻破渭南、大荔一带回民村庄,英勇战死。(一说1864年他率余部退往陕甘交界的董志原,后不详)。
21、任化邦(公元?-1867):清末捻军将领。小名柱,安徽蒙城人。早年参加捻军。1857年与太平军联合,转战江淮之间,封为鲁王,1864年4月,偕张宗禹等率捻军转战于豫南等地,与太平军赖文光会师,整顿队伍,尊赖文光为领袖。他率骑兵入山东,在曹州(今菏泽)歼灭僧格林沁军。后又入湖北,在安陆(今京山)尹隆河之战大败湘军和淮军。1867年11月19日在江苏赣榆战斗中,被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遇害牺牲。
任熏(公元1835-1893):清代画家。任熊之弟,字阜长,又字舜琴,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
22、任颐(公元1840-1896):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父任鹤声,善画并长于写照。年轻时从文学画,后得著名画家任熊赏识,为其弟子,并得任熊介绍,又拜著名画家任薰为师。中年后居上海,以卖画为生。所作之画师承明清画家陈洪绶、华喦,复受朱耷影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技法上有独到之处。偶作雕塑小像,也颇生动。其画风在江浙一带影响很大,与任熊、任薰合称“三任”。代表作品《观刀图》、《九老图》、《苏武牧羊图》等。
23、任弼时(公元1904 -1950):原名二南,培国,湖南湘阴唐家桥(今属汨罗)人。1920年,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八七”会议上被选入政治局,成为党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中是红六军团和后来红二方面军的最高政治领导人。在延安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5年,中共“七大”后,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的次日,即10月26日晚,研究战局,思考对策,长时积劳,病情恶化,次日去世。叶剑英在追悼他时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可见其精神在党内影响至深。
24、任光(公元1900-1941):作曲家,曾用笔名前发,浙江嵊县(今嵊州)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皖南事变中牺牲。作品有电影歌曲“渔光曲”、“大地行军曲”、“月光光”和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等,还有民族器乐曲“彩云追月”等。
25、任天知(生卒年不详):近代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剧作家、演员。名文毅,或称任调梅,艺名天知。籍贯、生卒年月不详。武昌起义前曾在上海创办职业新剧团体“进化团”。所编演之剧本大都以反对专政、帝政和封建势力为其主要题材。计有《共和万岁》、《黄金赤血》等。他擅长在演出中作政治演说,为中国早期话剧创始人之一。
26、任政(公元1916-1999):字兰斋,浙江黄岩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楷书基础知识》、《兰斋唐诗宋词行书帖》、《任政行书千家诗帖》等。
有没有八零后是因为亲生父母重男轻女生而不养?
我有一个同事就是被她的亲生父母抛弃的。她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一个姐姐。她的亲生父亲特别重男轻女,她1988年岀生的。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女人都是请个接生婆到家接生孩子的。
她妈妈在房间生产时,她爸爸在房间等候。当他听到孩子的哭声时,马上冲进房间,看到又是一个女儿,他的心凉了半截。
她爸爸很不开心,心神不定,在客厅走来走去。等到接生婆走了之后,他马上跑着孩子冲出家门。他把孩子送给一个隔壁村的同学,他同学结婚3年了,还没生孩子。
她爸爸的同学抱养她之后,待她很好,视如己出。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她养母生了一个儿子,全家人都将儿子当掌上明珠,而忽略了她。
90年代初,家家户户生活都不富裕,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家里多一个人,就会多一份负担,况且那时上学要交学费。她养父母想到每个学期要交100多块的学费,产生了抛弃她的念头。
人一旦有了念头,对所有事情都看不顺眼了。
自从她养父母想拋弃她时,总是看她不顺眼。她食饭时,弄掉两粒米饭到地上,她养父也会打她两巴,并要她捡起来吃掉。
过了一个月后,她养父母想抛弃她的想法越来越强烈,终于要行动了。他们打探到隔壁镇的一户人家,由于出了车祸,没了生育功能,想收养一个孩子。
有一天,她养父带着她去到那户人家里。那户人家的男主人少了一条腿,女主人则四肢健全,但眼睛受伤,视力不好。后来,那户人家的主人成了她的养父母,他们大概40多岁。
她养父无法下地干活,也不能外出打工,他在村里帮别人种蘑菇,每个月只能赚500块左右,这个收入刚够家庭开支。
她养母带着她种地,以前的稻谷产量低。南方一年种两季水稻,春季的水稻收了要交公粮;夏季的水稻收了留给自家人吃。她家有两亩多水稻,所收的水稻,还不够一家三口吃。
她上小学时,学费年年上涨,涨到300多元。那时,还能勉强过日子。到了初中,上学就不用钱了,她暑假和寒假还跟着养父去种蘑菇赚钱,他们过了三年好的生活。
初中毕业后,她上了一所普通高中,学费要一千五百多,再加上住宿费和生活费,每个学期大概要2500块左右。
2500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不算多,但是对于他们却已经可以算是一笔大款了。她本来就不想再上学的,但是她的养父养母坚决要她上学。
她养父养母说,他们情愿自己辛苦几年,也要让她再多读几年书;没文化,将来不好找工作,将来的路很难走。
就这样,她要上学了。可是,养父每个月只赚500块左右,对于这个负担,只能勉强过得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她读高二上个学期的某天,养父生病走了。原来她养父一直都有病痛,但舍不得花钱看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就走了。
她养父走了之后,高二的第二个学期,她就不想再上学了,想出来干活。但是,她那时候还没到18岁,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她养母要她继续上学,说就算是去做乞丐讨钱,也要让她上学,并叫她不要想那么多事,一心一意学习就好了。
她做了很久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还是继续上学。她利用寒假帮村里的人种蘑菇,赚学费。
那时候,她的养母已经50多岁了,身体也不好,她有一个可怕的想法。她养母考虑到自己年纪大了,要是有一天自己不在了,留下她一个人非常可怜。
于是,她养母告诉了她的身世,并说要帮她找亲生父母。她不相信养母的话,养父母对她那么好,怎么可能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呢!她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她叫了养父母十多年“爸爸,妈妈”,此刻告诉她,他们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她接受不了,更加不愿接受一对陌生人为父母。
有一天,她养母带着她出门了,说去一个亲戚家里作客,她跟着去了。
那个所谓的“亲戚”不是真的亲戚,她养母怕她不愿去见她亲生父母,而说的谎言。
她亲生父母在隔壁镇,家里盖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房,而且装修得特别华丽。她的亲生父亲看见她衣服很旧,已掉色了,然后面黄肌瘦,就想到她肯定是来要钱的。
她养母和亲生父亲在一个角落不知道说什么,一直都是养母说话,说了十分钟不到。亲生父亲终于开口了,却叫她们以后别打扰他一家人的生活,他们一家的生活也过得不好。说完,他就把她们赶出了家门口,不让她们进了。
她养母还想说什么,她拉着她养母的手,就往家里赶了。她觉得这样很丢人,她不想在这里丢人现眼的,别人根本看不起她们,她们也没必要向他们低头哈腰的。
她跟养母说,她哪里都不去,她一辈子就只会守着养母,并让养母打消送她回亲生父母那里的念头。
后来,她养母跟着她一起帮别人种蘑菇。虽然养母视力不好,做得很慢,赚的钱不多,一天才十来块;但是她却很满足了。能够守着养母,就算每天咸鱼白菜也很幸福。
她因为年轻,手脚灵活,做事特别快,一个月赚了1000多块钱。就这样,一整个假期就赚够她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和学费了。
开学之后,她利用星期六、星期天帮别人种蘑菇,为高三的学费做准备。她的高中时代就是这样度过的。
她学习勤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高考之后,她又开始帮别人种蘑菇,赚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后来,高考放榜了,她如愿考上心仪已久的中山大学。
风水轮流转,自私的人,总有报应。
她的亲生父母听说她考上了中山大学之后,带着两斤烂苹果过去看她,并说要与她相认。
她刚从蘑菇地回来,她说她的养父母就是她的亲生妈妈,叫他们以后别来打扰她的生活。
她的亲生父母十分尴尬,她养母也叫她与他们相认。她生气地对养母说,我一生只有你一个妈妈,没有第二个妈妈。
说这句话时,她很大声,表面上是说给养母听,而实际上是说给她的亲生父母听的。
她的亲生父母似乎没有放弃与她相认,他们说,你不认我们没关系,只要你对你弟弟好就行了;我们不指望你弟弟能给我们养老了,只要他不拖累我们就得了……
她打断他们的话,说这是你们的家事,我不感兴趣,请走吧!
说完,她拉着养母进了家门,并反锁了门,让他们进不了。
她上了大学之后,有时间就经常做兼职,比如:家教,营业员等等,她还在一个事务所做兼职文员。
她做家教一个小时有100多块的收入,靠着做家教,还有其他兼职,赞够了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她在广州扎根了。刚出来的时候,她的月薪已经有五六千块钱了。
她工作之后,把养母接到了身边照顾。因为她养母已经60多岁了,一个人独自在家,她不放心,必须把她带到身边。
本来她养母是不想过去的,不想拖累她,给她带来负担,但是她坚决要把养母带在身边。养母没在她身边,她经常很担心养母,会影响她的工作。所以,她养母不得不跟着她到了广州。但是到了广州,大城市的生活水平高了,开支大了,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养母想着去找一份工作。
她就跟养母说,你60多岁了,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不要再干活了;你如果确实很无聊的话,可以到公园跟其他的老太太聊天,或者跳舞的。
第二天,养母就出去了。她真的以为养母去公园玩,谁知道,养母去捡破烂。那天,养母忘记了她们的出租屋的地址,在老乡转了很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养母提着一小袋瓶子,很迷茫,又不敢问路人;况且养母只会说家乡的方言,无法与别人沟通,自己又不记得路。养母急得快哭了。
她下班后,去市场买了菜和水果,刚好走到家老乡,见到前面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快步上前,原来是她养母,养母迷路了,并知道了养母去捡瓶子卖。
她生气了,以后都不让养母去捡瓶子。养母也知害怕了,因为人生地不熟,又无法沟通,以后都不敢走远。
她刚工作那年的春节,带着养母回家过年了。大年初二那天,她的亲生父母又来了。
他们问她要电话号码,说方便以后联系。她拒绝了,说以后都不会与他们联系。
他们生气了,说想与我们断绝关系也可以,拿20万出来,我们以后都不找你。
她说,我凭什么要给你们20万,我没吃过你们一颗大米,没喝过你们一口水,凭什么?
他们更气了,说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就凭这一点,你必须要给20万。
她说,你们在我心里什么都不是!别怪我无情,是你们先抛弃我的。
他们说,如果你不给钱,我们会去告你的!
她说,你们告吧!如果法院支持你们的,我无话可说。
后来,她亲生父母真的去法院告她,并要与她相认。
但是,法律是公正的,驳回了她亲生父母的诉讼。
她为了远离亲生父母的打扰,带着养母在外面,很少回家了。她的亲生父母不知道她的住址,从此没去找过她。
她工作一年后,贷款买了一套50多平方的小房子,从此就养母相依为命。
重男轻女的人的晚年生活,往往都是不幸福的。
听说,她的亲生父母过得并不好,她想过帮他们一把,但是发现是无底洞,永远帮不完,不值得同情。
由于她的亲生父母对她的弟弟非常的溺爱,将她弟弟养废了。她弟弟初中毕业之后,就成了一个无业游民,两三个月就换一份工作。
她弟弟的工作,从来都没有干过半年以上。她的亲生父母很担心他的婚事,所以就累死累活地赚钱盖了房子。他们认为盖了房子,将来就好找媳妇。为了盖那栋房子,他们发光了一辈子的积蓄。
她弟弟不但不好好工作,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他染上赌博之后,媒人不愿意为他讲媒。他染上的赌博,是他的朋友教他玩的。
有一次,他朋友说带他去玩,谁知道教他上网赌博。刚开始,他是有赢的,一个星期,赢了三万块。
让他尝到了一点点甜头,也让他觉得赚钱真的很容易。之后,他就没上班了,觉得赌博赚钱快。他白天赌,晚上也赌。
后来,将赢来的三万块全部输掉之后,他就开始借钱。可是后来每次赌的都会输掉,很少赢过。
每次输了钱,他都着急的想着把之前输的钱全部赢回来。可是每次都输,就这样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她弟弟就输掉了几十万。
她弟弟被人追债了,追到家门口,被追债的人堵在了家门口。她父母怕那些追债的人把她弟弟打一顿,对他们说帮他还那个赌债。
事后,她弟弟也答应了以后再也不敢赌了,和父母一起打工还赌债。她父母都在工地上打杂,两个人一个月能赚5000块左右,再加上她弟弟在工厂上班,一个月有3000块。这样,除去生活费,他们每个月可以还5000块钱。
听说,她父母还让她姐姐帮忙还了十万块。她知道她亲生父母的事情后,也想帮他们一把,但是确实有心无力,而且后来又听说她弟弟又去赌博了。
她弟弟想到还有几十万的债,想着拼一把。如果能一下子赢几万块,就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这样能早点把债还完。
谁知道他又输了,刚发完工资就全输完了。一个月的工资,说没就没了。他父母说他,他还嫌弃他父母了,还生气了,把椅子都摔了。他说,他只不过是输了3000块而已,3000块有什么大不了?
3000块虽然是一个小数目,但是赌博的性质不以金额的大小来衡量的,赌多少,反正都是赌。所以他答应了戒赌,他根本就没做到。
就算现在帮她弟弟把那个赌债还完了,这样执迷不悟下去,明天依然还会赌博的。所以帮他还赌债,不是个明智之举,必须要让他自己还债。
而且,弟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自己做的事情必须由自己来承担后果。况且,她还要供房子,赡养养母,所以她也没有多余的钱。
如果身上有多余的钱,不如拿来好好的改善她和养母的生活,毕竟她养母养了她辛苦了一辈子,到了该享福的时候了。
无论是什么原因而抛弃孩子的人是非常自私,无人性的,凡事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孩子小的时候,觉得孩子是累赘,抛弃他们;等到孩子长大了,能够赚钱了,父母却上门认孩子。这样的父母,只想到自己的利益,不配做父母,甚至不配做人。
山西有什么婚嫁习俗?
山西忻州等地新娘在婆家吃的第一口饭要经过之口含过,表示共同生活的美好开端;双方亲家馈赠的食盒中要放置枣和石榴,含有早生贵子之意;沁县一带,新郎新娘半夜要倒坐在门槛上,喝放有枣、花生、麻籽的儿女汤;婚礼中,运城人有着抹红、抹黑的传统习俗;长治市沁源县则有儿子娶媳妇逗婆婆的风俗;晋中一带的和顺县,有着儿子娶媳妇逗公公的习俗;平鲁、忻州一带要在院子中点燃一堆"旺火",让新郎新娘进门之后绕火而行,表示驱除邪恶,象征新婚夫妇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