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吉首结婚风俗(不能随便借给亲戚熟人朋友)
湘西吉首结婚风俗,不能随便借给亲戚熟人朋友?
去年年底,父亲和母亲去本家族最小的弟弟家讨债,一分钱都没有讨到,反而被气到回家。
我父亲和母亲现在都快八十岁了,欠我们的钱的人是我父亲辈份本家族最小的弟弟,叫小卫,才四十多岁,他的父母也已经有八十多岁了。
小卫十三年前借了我父母的2万养老钱,那个时候我和老婆在县城工作,随后他又在我们那里借走了3000元。
小卫比我还小几岁,按照辈分来说我得管他叫叔。他打电话向我借钱的时候,谎称是小孩读书没有钱,央求我借钱给他小孩读书,算是临借用,二个月后一定会还。
没有想到,我把钱借给小卫后,他把二个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带,和老婆一起失踪了。
我春节回家,去小卫家讨债,才知道他还在我父母手里借走了2万元养老钱。
说是借,应该是诈借吧!
小卫是二婚,老婆是贵州人,也是二婚,夫妻俩生了一儿一女,模样还是很可爱的,招大家喜欢,我当时也看在小孩子可爱,孩子们应该好好培养,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才借钱给他小孩子读书的。
小卫很会说话,很会来事,一番话,一番殷勤,就把我老父老妈整糊涂了。
小卫借钱的理由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太牵强了:“我姐姐在吉首开奶茶店,还急需2万元才能把门面租好,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
我父亲母亲见本家小弟小卫说得如此急切,也就没有去向小卫的姐姐查证,就把2万元养老钱借给了他。
年底我父母去小卫的姐姐家讨钱,小卫的姐姐一脸懵逼,说:“哥嫂,我什么时候借你们的钱了?”
我父母说:“是小卫在我这里借的,代你借的,说是你在吉首开奶茶店缺钱。”
小卫的姐姐苦笑着说:“我做生意资金充足哩,不缺钱,不可能要借钱,也不可能托小卫来向你们借钱,要借钱我会亲自到你家里来借,小卫还在我这里借了几万,我父母每年的养老钱都是我给的。”
这个时候,我父母才恍然大悟,他们的2万元养老钱被本家族最小的弟弟给“诈借”了。
我父母转而去小卫家里讨债,小卫的父母虽然跟我父母同龄,但辈分却比我父母高一辈,在家族里是年纪最小的,我管他们叫幺爷爷幺奶奶。
幺奶奶告诉我,小卫把亲戚朋友圈借了一圈后就外出了,没有回来过。
我问幺奶奶:“小卫借了亲戚朋友多少钱?”
幺奶奶说:“总共有得20万吧。”
我说:“当初小卫借钱时说给小孩交学费,只使用2个月就还,现在大半年了,有借有还,该还了!”
幺奶奶叹口气说:“他哪里是借钱给孩子读书呀,他是借钱去赌钱了,孩子的学费还是用我的养老钱交的。”
我父母说:“那小卫借我们2万的养老钱该还给我们吧?”
这时候,有好几个老人来幺奶奶家找小卫还钱。看来传言中小卫借老人的养老钱是真的。
幺奶奶说:“大家找我没用的,要找就找小卫要去。”
大家没办法,就只得打幺奶奶提供的小卫的电话。
几通电话打过去,电话倒是通了,可对方硬是不接,再打,就被语音告之:“你拔打的电话已关机!”
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人家欠我们钱的是大爷,更何况幺爷爷幺奶奶是大家的长辈,大家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只得很不高兴地走了。
之后我来到云南谋生,借给小卫3000元讨了几次没讨到,从借给小卫钱的那一年到现在,有13年没有和小卫谋面了,每年春节,小卫赖在外地不回家,把女儿和儿子交给他父母,对家人不管不问。
“欠钱的是大爷”,我老婆不服气,毕竟我们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一分一分存下来的,这钱借出去,有13年了,连欠钱人影子都找不到,于是,老婆在村里的群里找到小卫的微信。
老婆把小卫的微信添加后,刚问借钱要还的事,小卫立刻就把我老婆的微信拉黑了。
这借出去的辛苦钱十几年没有讨回一分,气极的老婆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责怪我当初不该把钱借给他。
小卫借我们的钱不多,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影响毕竟有限,可借老人的养老钱不还害处就大了。
小卫有个亲戚,年纪大了,只有一个女儿,又是远嫁,照顾不上,只得住到养老院。
自从小卫从他手里借了2万元养老钱后,一直不还,老人没有办法,没有钱再住养老院了,只得从养老院搬回自己家里。
老人身体不好,在自己家里养老哪有养老院好,加上他常去小卫家里讨债,一分钱都没有讨到,自然是很生气,病逝了,这欠款也就一笔勾销了。
2018年,幺爷爷幺奶奶和小卫的二个儿女一直住在农村老土砖房子里,乡里工作人员下乡检查危房改造工作,他家的房子被判为危房,不能再住人,必须要改建。
幺爷爷和幺奶奶哪里来的钱改造危房,就打电话找小卫要。
幺奶奶哭了,说:“这十几年了,不见你拿一分钱回家,崽女也交给我们不管不问,你的良心哪去了?”
小卫说:“我没钱。”
幺奶奶说:“这十几年了,你在外面大吃大喝,不去挣钱,每天只晓得去赌钱,连你老婆都和你离婚了,你欠人家的钱是要还的。”
没想到,听幺奶奶又劝说他要还钱,小卫直接把电话挂了。
幺奶奶没钱重建房子,只好去左邻右舍堂哥堂住家里借房子住,大家怕房子借出去就是他们家里的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借,婉拒了。
借不到钱借不到房的幺奶奶一家人只得还住在危房里,乡里危房改造工作人员没有办法了,只得从村里打证明,以扶贫方式向上级申请资金,给幺奶奶一家建好一层三间新红砖房子。
小卫建新房子的时候,作为户主,需要他回家用身份证办理建房手续,这是他这13年来唯一回家的一次,也是他唯一次回家看望老父亲老母亲及儿女。
被小卫借去养老钱的老人们包括我父母,都去小卫家里去讨债,否则不让小卫开工建房。
令老人们没想到的是,小卫把建房手续办好,第二天就跑到外地去了。老人们只得作罢,直叹霉气,悔不当初。
自从2018年小卫建房那一年,又是4年了,小卫再也没有回家过,被借去养老钱的老人们每年年底都要去幺奶奶家里讨债,自然是空手而归,甚至是大气而归,这气,不是小卫给的,而是幺奶奶给的。
幺奶奶说:“又不是我欠你们的钱,你们每年都来找我要,让我们过不好年,你们要找就找我儿子小卫要去。”
老人们说:“我们找不到你儿子小卫,一打他的电话他就关机,我们找你要是没有办法了,那是我们辛苦存下来的养老钱。”
幺奶奶不高兴了,说:“那我只得把我这条老命赔给你们算了。”
幺奶奶和老人们年龄差不多,只是幺奶奶辈分高一辈,大家多少还是有点尊重她的,如今听幺爷爷幺奶奶这么一说,面面相觑,大过年的,不好吵呀,只得心忍怨气,悻悻而归。
2021年底我从云南回湖南过春节,我父母叫我们一起去小卫家里讨债,我和老婆不愿意去,说:“不去了,这债讨了十二年了,一分钱没讨到,反而讨到一肚子气回家。”
我父母心痛他们的养老钱,只得例行公事去小卫家里向幺奶奶讨钱,跟我们说:“这债讨不到也要去讨,你不去讨,他还以为他没欠我们的钱了。”
我父母去幺奶奶家里讨钱,不到一个小时,就被幺奶奶气回家了,我妈更是气得咒骂,我怕我妈气坏了,连忙想办法给她消气。
我说:“妈,当初小卫借你们钱时,你们写借条没有?”
我妈说:“没写,乡里乡亲的,都互相信任,就没写借条了,没想到小卫是这样不守信用的人。”
我说:“那小卫和幺奶奶承认借了你们的钱没有?”
我妈说:“这个他们一直承认借了钱,就是没打算还。”
我告诉我妈:“人家口头上承认借了钱就可以了,你们没写借条,闹到法院,法院只凭借条判决,没借条法院是不可能支持我们的,也不会判小卫还钱,小卫连半个老赖都不是。”
我好不容易劝说我妈消了气,我妈反问我:“那你借钱给小卫写借条没有?”
我说:“我也没有写,就怪我自己当初太信任他了,讨不回来,所以我今天就没去讨了,至少我不会像您那样钱没讨到,讨到一身气回家。”
“哎,亲戚朋友间借钱,不写借条,草率了。”我妈无可奈何地叹口气说。
我老婆见我妈心情平复了,连忙从钱包里掏出5000元给我妈,说:“妈,您别老想着小卫借您们的养老钱了,您们养老还有我们在哩。”
写在最后老人认为:自己的养老钱,不能随便借给亲戚熟人朋友。
我认为:这个看法完全是对的。
我们父母老一辈,是从过苦日子中走过来的,他们在过苦日子的时候,互相帮扶,很守信用,只要答应别人的事,之后发现吃亏了,也会去把事情办完办好。
如今70后80后这一代,有很多人开始不讲信用了,借了钱他就是大爷,根本就没有打算还,成了老赖,最后还得由法院判决,强制执行还款。
还有一大批借钱不还的老赖,就是我文章里所讲的借钱的亲戚熟人朋友,他们利用我们对他父母的信任,对他本人的信任,我们借了钱给他们,没写借条,他们就玩失踪,常年不回家,把家乡都忘了,就是不想还钱。
借钱的时候没写借条,法院也无可奈何,不能追诉他们,他们不还钱,我们无可奈何,也讨不到钱,只能说当初借钱给他们,草率了!
我把利用亲戚熟人朋友关系借钱不还的人称为“隐形老赖”,为了这个,我专门在熟人朋友圈里做了个调查,结果是,借钱不还有借条的被法院公示的老赖没有一个人,借钱不还没写借条的隐形老赖有好几个人,这些人专借老人的养老钱,借而不还,成了老人的心病,成了社会隐患。
所以,我劝戒,老人的养老钱是他们养老的最后一道屏障,有良知的人就不要去借了,毕竟每一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
同时,我希望老人们别被亲戚熟人朋友整蛊了,看好自己的养老钱,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一句话,谁来也别借。
最后,我和我的家人衷心祝福天下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颐养天年!
你去过湖南吗?
我没去过湖南,因为就在湖南[偷笑]。
我是一个湖南人,湖南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是“鱼米之乡”。
湖南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乡,有主席的故居韶山;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有烟波浩瀚的洞庭湖;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著名景点张家界;佛教胜地南岳衡山等等。既有历史的印迹,也有优美的山山水水,值得一览。
湖南的美食“以辣为主”,无辣不成席,火辣的麻辣小龙虾,开胃的双椒鱼头,最好下饭的辣椒炒肉,毛主席最爱的红烧肉,满街飘“香”的臭豆腐。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可使你胃口大开,满饱口福。
湖南人热情好客,勤劳的湖湘儿女,美酒樽满杯喜迎四方来客。
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土坯房是怎么回事?
我两个月以前,刚刚把陪伴我46年的土房子扒了,重新盖的。我家的土房子1976年盖的,我也是同年在那里出生的。老房子是板儿打的,提前用水把土湿润,不断拌翻,里面掺上一些麦秸,半潮湿的土不断的拍打,房框子厚度近七十公分,外面是用红砖包着,为了美观。
使用了46年,因为一直都在居住,并没有出现房子閃的现象,还是比较结实的,扒房子的时候,一开始用的小铲车,搞不动它,最后换了一个大的铲车才推的动!
凤凰古镇有哪些特色?
您好,凤凰古城有三大特点。分别是:
一是凤凰古城有名人。如同绍兴有鲁迅、乌镇有茅盾,凤凰则有沈从文。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让世人都知道湘西有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凤凰古城。他1902年在这里出生,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老城里面还有他的故居,他的骨灰则葬在凤凰的听涛山下。
二是凤凰有山有水,山清并水秀,风清而气爽,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魅力无穷。
三是凤凰富有民族风情,是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古城。凤凰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居地,就是古时称之为的“五溪苗蛮之地”,因而当地的风俗习惯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
最后得说一句,凤凰的确好,但骗人的也不少。提醒凡去凤凰的朋友都得注意,无论在当地乘车、吃饭、住宿或游览,都不要轻信那些拉客的人。只要亲力亲为,事先在网上做足功课就没有大问题。否则吃亏上当事小,影响大家的旅游心情和对古城的热情就不值了。
凤凰古城夜景不小心走到异性厕所?
谢邀!
非常抱歉慢了半拍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本想不回答,因为不小心走到异性厕所,如何应对说的太多都是题外话。
这样的场景下,我觉得我们更多的是本能的反映,总结太多的道理都无益。这就跟韩寒说的,我们听了那么多道理,我们依然过不好一生。这里楼主所说的道理并不知所有,也不能以偏概全。
首先,你的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会很多吗?你会每天糊涂或者无意识的上错厕所吗?就如同你遇到了一只老虎,你的意识点是快跑,但是你的腿却很本能的打哆嗦。所以,以至于我们看到电影某个精彩片段的时候都会题电影里的人物捏了一把汗。毕竟这样的场景很少见,也是短短几分钟瞬间的事情,即便你看了很多关于跑错异性厕所的回旋方法,但是这样的场景很少见,即便你下次遇到,短短几分钟,你的大脑没有那种意识去刻意干预它,你还是会本能的反映。
其次,本能是我们无意识的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就如所有的男性在冬天上厕所猛然的一打哆嗦,这种反映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所以,正如题主的问题:不小心走到异性厕所,你会如何应对?如果是我,本能的一句哎呀或者其他方式我都觉得很正常,因为你走错厕所本身就是一种很失态的方式,就算你回答的很完美,你是去弥补这种尴尬,你并没有消除你走错厕这种失态的方式。在你本能之后,过多的停留才是更大的尴尬,所以,走错厕所不害怕,关键是你能快速的反映过来并且赶紧离开,随后从你的记忆抹去这段尴尬的瞬间,你一味的计较或者回味这种尴尬那才是真的很尴尬。
好了,码了这么多字,最终想告诉任何一个人,任何尴尬的瞬间或者失态的瞬间一定是很少见到 ,与其说去究其原因,还不平平淡淡,因为很多场合没有经过千锤百炼,根本就无法做到应对自如,也许有人会反驳说主持人在失态或者遇到尴尬情况有时候处理的很好,但是,大家应该记住条件,人家一定是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如果我们没有这个经历或者场景去训练,那么我们为何纠结这个呢,与其纠结这个,还不安安心心,没有什么比睡一觉更好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