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都包括什么,婚仪七礼指什么
婚庆都包括什么,婚仪七礼指什么?
周公特意制定了一套婚配的制度,这套制度被称为是婚仪七礼,所谓婚姻七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让这套制度更快地传播,周公决定亲自演示。他教的对象都是士大夫阶层,等到这些人学会之后,再去教化底层的百姓。这套制度和现代的娶亲差别并不大,除了前两个之外,后边儿的和现在的婚娶十分类似。周公和自己的妻子,给士大夫阶层演示了前六个步骤。八件套包括什么结婚床上用品八件套有哪些?
婚庆用品七件套:一般是指枕套2个、被套1个、床单1个、小抱枕一个、大的靠枕2个。
婚庆用品八件套:一般包括2个枕套,2个靠枕套,一个被子,一个床罩(床单),一个小圆枕和一个被套。寓意百年好合,八方送喜。是婚庆床品常用的选择之一。
结婚床上用品主要包括床单被罩、睡衣等,婚庆上多以大红色为主。不同的结婚用品使用的不同的场合,有着各自的寓意。
除上述七件套、八件套之外,还有如四件套、六件套、九件套、十件套等规格。
扩展资料:
1、结婚床上用品四件套
必要元素为一对枕套,一条被套,加一条床单(床单款)或者一张床笠(床笠款)或者一个床裙(床裙款)。寓意相亲相爱,金玉满堂。
2、结婚床上用品六件套
六件套包括床单1个、被套1个、单人枕套2个、大靠垫2个。寓意阖家欢乐,六六大顺。
3、结婚床上用品十件套
十件套一般有夏枕2个、冬枕2个、靠枕2个、子孙枕1个、床单1个、被套1个和床罩1个,寓意幸福美满,十全十美。
先领证还是先办婚礼?
如果俩个青年男女,要结婚必须先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手续后,再举办婚礼,如果先领证过段时间,再办婚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履行结婚登记续,是每个公民应该必须尊记守法必须要做到的,
因为这个婚姻,是受国家保护的合法婚姻。
如果先举办婚礼,仅是一种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表示一种祝贺的方式而已,与正式结婚没有关系。
如果不办结婚手续,日子拖久了,很有可能情感发生变化,变成非法同居有苦难言,到时为时已晚。
为什么会把男女的结合称为婚?
说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具有历史故事的字。我们都知道,现代人结婚,一般都是在中午举行婚礼的,而在古代则不是。
01“婚”的趣闻‘’婚‘’本义是指结婚,婚礼,是指女子出嫁到男子家里。从字面来看,‘’婚‘’这个字,由“女”和“昏”组成,单纯地从字体组合来看,可以看出不少有趣的意思。
如表示妇人归家,即女人有了家就有了一生的归宿。
因为在古代汉字中,婚是男娶女,姻是女嫁男。而“因”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表一个人躺在席子上,即被解释为靠上去,躺上去。
大体来说,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可靠的,安全的,让人放松的意思。在“因”的边上,加一个“女”字,表达的意思是女子出嫁,从此有了依靠,有了归宿。当然,这里折射出的是一种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观。
要说放在现在这社会,再拿这样的观念来解释,显然不太有说服力。
02 古代结婚在黄昏时分举行在古代,男女结婚,一般都是在黄昏时分进行,仪式之后就是洞房花烛,为此就渐渐形成了黄昏时结婚的习俗。
《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说的便是此意。
为此,便有了“婚”这个字的组合写法。
在甲骨文中,“婚”这个字是用“闻”字来表示的,即一个人侧耳细听的形态动作。
为何如此?因为黄昏时嫁娶,光线不足,尤其是天色渐渐暗下来后,那时也没有什么电灯啥的,所以最简单的,也是最直用的办法就是用耳朵来听声音。
也就是黄昏时分抢婚时,女人在屋里,被蒙着头纱,一来又看不太清,二来加上光线也不太好,大概也就只能忐忑不安倾听周边的声音。
03 抢婚说法另外,还有个比较有趣的说法是,古代是抢婚,把女人打懵打昏了抢走,即结婚是发昏。所以“婚”就成了一个“女”+“昏”的组合。
另外,“婚”在古代的字形写法中,这字形的右边是一个类似于“巨”的形状,为“取”的简写,而甲骨文中,这字是表示用手抓耳朵。因为在古代的氏族战争中,人们会将敌人的耳朵割下了,以表邀功。
如《说文解字》中说道:
“取,捕取也。周礼:获者取其耳。”
男人结婚时,娶亲的“取”边上加个“女”字,表示的便是把女人抢过来的意思。
从这里也大体可以窥视到,当时的女性地位,其实很低。因为用武力将女人抢过来,这显然并不符合两厢情愿的做法。这也由此可见,女性在婚姻中的主动权是没有的。
04 其他的说法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极低,属于从属地位。为此,在古代,男人才有姓氏,女人没有真正的姓(出嫁前随父姓,出嫁后随丈夫姓)。
为此,“氏”本身除了表姓氏,还有表男性的意思。
男女结合称为“婚”,这字还可拆分为三个独体字,即“女”、“氏”、“日”。为此,“婚”拆开看,按三个独体字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男人、女人、过日子。
此外,在中华传统的文化中,男性代表阳性,女性代表阴性。男女结婚时,于黄昏时迎娶,有寓意“阳去阴来”的意思。即黄昏落日,阳去之时,将女人娶进家门,正好与女性的阴柔特性相符。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女人嫁人,一般都比较盲目感性,容易被男人的花言巧语所蒙骗。即常常是脑子糊涂,发昏了,才随便嫁给了男人。所以,即“女”+“昏”=“婚”。
对此,你又如何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意见~
关注我,了解更多文化历史知识!
古代婚礼有什么讲究?
谢邀。关于古代的婚姻、家庭,我以前发过几篇图文。里面有详细介绍各个朝代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今天我再粗略介绍一下古代中国从奴隶制西周开始到封建制的秦汉直到清朝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共同点(元朝除外)。
一,西周的宗法制和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礼教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婚姻家庭制度都由这种礼教约束。封建礼教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我们所说的三纲五常。
二,必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西周开始禁止同姓结婚,后来逐步发展到禁止近亲属结婚。
四,“六礼”是西周婚姻成立条件: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非一般人所能承担,所以后世逐渐简化了这些程序。
五,奴隶、封建制社会都是维护男性家长特权,女方基本上没有权利,只有对丈夫、家庭的义务。
六,一夫一妻多妾制。
七,歧视赘婿。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