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婚礼造型,古代人为什么缠足

2023-04-06 20:44:05 79阅读

古装婚礼造型,古代人为什么缠足?

我记得我的奶奶、姥姥都是小脚,小时候我只觉得很好玩,不知道她们的脚为什么这么小?当然,这都是过去封建社会制度造成的。那么为什么过去的女人要缠小脚呢?真的有什么好处?

1、什么是缠足?

古装婚礼造型,古代人为什么缠足

缠足,就是用布把女人的双脚紧紧裹住,然后慢慢让它变小。缠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种摧残女性的陋习。

过去女人的缠足就是从很小时就开始缠足,到长大成年后骨骼定型才把缠布拿掉。

女孩一般从4、5岁开始缠足,缠足前要先用热水把脚烫软,然后把拇趾外的四个脚趾向脚底弯曲,同时,用明矾涂在脚趾间,慢慢地,脚背隆起,脚严重变形,软组织挛缩,可以说这个缠足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也是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无数女性所经受的痛苦。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

1、女人缠足的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缠足的历史谈起。缠足主要在汉族女子中进行,古时就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传说。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孩从很小时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才将布带解开,当然也有终身缠裹者。

女人从何时开始缠足有多种说法。据考证,缠足真正是从北宋开始,《鹤林玉露》: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另外,《宋史·五行志》中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缠足发展至南宋时最兴盛,元代向小巧型发展。到明清时女人缠足才进入鼎盛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现象,它要求女人的脚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患弓弯型。这时缠足的社会风气已流行至社会各个阶层的女子,都开始仿效缠足。

一直到清政府被打倒后,孙中山才下令禁止了缠足。新中国成立后,女人缠足的陋习才被彻底消灭,受到摧残妇女才最终得到了解脱。

2、女人为什么要缠足?

中国女人缠足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主要是由中国古人审美观、传统文化、社会制度所引起的。中国古人很崇尚小而精的审美观念,所以脚以小为美。特别是男性,对女人的小脚很感兴趣。如:三寸小脚称为“金莲”,四寸的称“银莲”,大于四寸的称“铁莲”,从这些小脚的命名就可见古代男人对小脚的喜爱程度。

因此,文化因素在古人审美观念上起很大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女性美就是要表现出女人“阴柔”的一面,就是要体现出柔小、弱美、娴静,小鸟依人等等。樱桃小嘴、瓜子脸、细腰都是男人认为是女性美的代表。

所以对女人的小脚也是一样喜欢小的,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之句,就说明了美女的纤纤小足就是人们认为的美。

另外,由于女子的脚经过缠足后,她的神情、步态,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女人整个身体给人一种弱不禁风,楚楚可怜的感觉。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是封建社会上层贵族所喜爱的。

女人缠足也是有其社会因素造成的,女人裹足的流行就包含有上层统治者的意志。缠足是从宋朝的皇室和上层社会开始的。据《鹤林玉露》记载,当时宋朝公主缠足十分普遍,《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人束脚纤直”。这句话可以说是宋朝皇室公主、宫中女子缠足证据。苏东坡《菩萨蛮 咏足》中称女人的小脚为“宫样”,可见缠足从一开始就是上层官僚贵族所特有的,后来才在民间普及开来。

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是女人缠足的枷锁,女人要服从男人的要求,男人喜欢什么,女人就要做什么,来满足男人的特殊占有欲。

3、古代文人对缠足的推波助澜

女人缠足也是受历代文人雅士用诗歌等形式来赞美,。他们以妓女的小脚鞋玩“行酒”游戏,这是大多数文人的一种特独嗜好。更有不少文人把小脚来当作“学问”来做。

清朝有一个文人叫方绚的文人自诩为“香莲博士”,写了一篇颇为有名:《香莲品藻》的文章,他费尽心机,把女人的小脚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来进行品味和赞赏。

还有很多文人都对小脚的赞美之词,“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对于裹小脚女人的赞美之词。

苏东坡《菩萨蛮》一诗中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他们还制定出了女人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

也还有其他很多文人墨客在历史上都留下许多诗文来称赞女人小脚,什么“莲步娉婷”、“踏春有迹” 、“步月无声”等。

正是这些以小脚为美的骚客文人畸形的称赞,间接导致了古人把女人小脚视为代表女性柔美所必不可少的。有一句俗语就说“脚小能遮三分丑” 。方绚的《香莲品藻》中也说“丑妇幸足小邀旁人誉”,就是说如果女人三寸金莲缠得好,那怕是她容貌平常、身材不怎么样那也没什么关系,她还会受到人们的赞美的。

可是这些男人根本无法理解女人裹小脚的疼痛,他们只把女人的痛苦当作一种自己的爱好来欣赏。完全不考虑女人缠足时那种彻骨的疼, 这不能不说是男人的悲哀,更是女人和社会的悲哀。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已婚女子所梳的发髻叫什么?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

笄礼源于周代。

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

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

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

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

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

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

从此以后,她的言行举止都要严加检点,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深居闺房,不与外界接触。

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不再需要这种标志了。

凡是举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成婚与否,都可享受成人的待遇,甚至连去世之后的丧事,也可按成人的规定办理。

结婚可以不穿皮鞋不穿西装吗?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以前我们中国人结婚的时候,因为物质条件不丰富,新郎穿的衣服也没有什么讲究。军人穿军装结婚,警察穿警服结婚,工人穿工作服结婚等,说实在,那时我国的服装基本上以蓝,灰,白为主,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现在,随着物资条件越来越丰富,婚礼就讲究多了。甜蜜的准新人们开始筹备自己的婚礼,要操办这一人生的大喜事,婚礼的形式挑选就不能马虎。现在我国最常见的婚礼形式分为三种:

第一种,西式婚礼

西式婚礼分为仪式和宴会两部分。男人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女人穿白色婚纱。这种婚礼上,你不穿西装皮鞋是不可能的。否则,显得有点不仑不类,有的不庄重的感觉。

第二种,中式婚礼

婚礼是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大红花轿,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伍,新人拜天地,掀盖头。。。。。男人身着状元服,女人身披凤冠霞帔的中式婚礼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这就是中式婚礼。这种场合,你穿西装皮鞋反而不适时宜了。

第三种,中西合壁

中西合壁,顾名思义,就是把中国的婚礼习俗与外国的婚礼习俗相融合。国内最常见的是婚礼保留了中式婚礼的特有习俗,如新郎接亲,燃放鞭炮,敬茶敬酒等环节,同时融入西式婚礼的习俗,如新娘身穿婚纱,新人切蛋糕,新娘抛花等。这种场合,你与必须身着西装穿皮鞋。

有钱,有闲的明星异地婚礼,我们就不说了。

说了这么多,怎么选择你应该明白了吧。当然,如果是少数民族婚礼除外。

新郎和新娘为什么要拜天地?

古代人结婚,新郎和新娘为什么要拜天地?

相信大家肯定都看过古装电视剧,里面的男女主角在成婚时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听得最多的肯定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了。其实呀,这些可不是空穴来风,我国古代传统的婚礼礼仪中,已经流传了千百年了。作为中式婚礼的最显著的特点,如今人们也开始“返璞归真”,开始了解拜天地是怎么拜的。不过可能还要许多同志们不知道结婚为什么首先要拜天地!

一、结婚为什么首先要拜天地

在古代,拜堂是正式结婚的重要标志,跟今天的新人领来结婚证完全是一样的作用。之所以把“拜天地”放在首位,这跟传统文化观念息息相关,确切地说,是跟人们的精神信仰有关。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感谢天地的哺育之恩,教人不可忘本。

道家思想代表作《道德经》里,有一句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将天、地、人和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关联到一起,来揭示世间万物的运行秩序和生命属性。在道家思想里,生命之初是先有天地,再有万物,最后才有人,天地无疑是世间万物之母,给万物提供了适宜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因此,天地在万物心目中最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天地给予了万物的一切,作为万物之一的人类,必须对天地心存敬畏之心,不可忘本,要时刻铭记天地的哺育之恩,遵守自然之大道,因此,拜天地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实际上,古代的历朝历代,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盛大活动中,都有祭天拜地的习俗,如,帝王登基、将士出征、百姓祈福、大工程奠基,等等,都是人们为了向天地祈求平安如意、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表达对天地滋润和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的具体体现。

二是向天地表达一种承诺。

结婚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是一种非常盛大的仪式,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是一种非宗教文化,在信仰上,没有具体到某一个人,而是以天地来代替。西方人在结婚时,一对新人通常会走进教堂,面对上帝许下各自的诺言,并通过牧师或神父来见证这一刻。牧师会询问女人,你愿意嫁给他吗?女人坚定地说:我愿意!然后,牧师会询问男人,你愿意娶她吗?男人大声说:我愿意!当牧师看到一对新人真心实意相爱时,就会指导他们交换戒指,从此定下终身,并且要在上帝面前立誓。誓言通常是:此生不论贫富贵贱,彼此永远相爱,永远不离不弃。在这个过程中,男女双方都必须严肃认真,只有如此,他们的幸福才会天长地久。我国传统婚礼中拜天地,实际作用也是一种对爱和责任的承诺,只不过把立誓的对象看作是天地,采取了无声的宣誓,向天地鞠躬罢了。

三是对阴阳结合的一种认可。

这个原因还跟《道德经》有关,《道德经》里有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什么意思呢?道家思想认为,万物包含阴阳两种属性,要么阳气盛,要么阴气盛,只有当阴阳两气交汇后,形成一种平衡状态,才会在相互融合中形成新的和谐体。天为阳,地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人代表天,女人代表地,男女能结为夫妻,继而生生不息的繁衍,被看作是上天的旨意,因此就有了“天地姻缘”的观点。在婚礼仪式中,首先拜天地,是对这种观点的认可。

二、拜天地的寓意

我国古代思想家把世界上的事物概括为天、地、人三类。人虽然是万物的主宰,但在先民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经验里,天地才是生产生活的承载者,我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天地,例如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空气清新、河水纯净、阳光明媚等,都是天地给我们的恩赐。既然我们得到了天地这么多的恩赐,那么我们在结婚时就应当首先拜天地,以表达对天地的感谢,同时也祈望天地能够保证我们生儿育女能平安健康、干事业能够一帆风顺。 除了天地,父母也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是他们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孝亲都极其重视,甚至通过法律条文把孝敬父母规定下来。所以,我们结婚时也要拜父母。 夫妻是建立新家庭的基本要素。要保持家庭和睦,夫妻间就要做到相敬如宾、互敬互爱,因此夫妻对拜也就成了结婚拜堂中的重要一环了。 所以,拜堂中的三拜,包含了新郎、新娘对天、地、人的感谢,是一种朴素而虔诚的思想,值得提倡。

三、拜天地准备什么

1、天地桌讲究

准备一张正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的桌子,这是天地桌的必备的规格。天地桌要平稳,象征着天地以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桌上铺设红布,这是象征吉利的寓意。而桌上摆放贡品的种类是没有特定要求的,根据供奉的对象来决定贡品的类型,但是焚香燃烛是必须具备的。

2、天地桌上布置

拜天地的时候,是必须有香和红烛,在拜天地前就要点燃。天地桌上要铺设红布。男西女东,面对天地桌而站,司仪领唱,新人跪拜。

3、天地桌上设天地爷牌位

在天地桌上摆放天地爷的牌位,在牌位前放一个装满粮食的斗,斗上贴上金玉满斗四个字,斗要用红纸封口。天地桌上还要放置婆婆给新娘的抒,寓意是常住久安。以上就是接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结婚为什么首先要拜天地以及拜天地的寓意等相关内容了,相信大家看了以后,肯定会对我国古代传统礼仪和习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其实拜天地的讲究也是很多的哦,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再多去搜索了解一下,多增加点知识也是不错的呢!

中国古代女子结婚时头上的红布叫什么?

一,古代女子出嫁时,头上都会蒙上一块大红绸缎,称为红盖头。

二,最早的盖头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只是用来挡风御寒用的。

三,从后晋到元朝,新娘出嫁盖一块红盖头的习俗渐渐盛行起来,并成为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一般都选用红色。

四,有关盖头的传说,说是女娲兄妹结为夫妻时,女娲为了遮羞所以结草为扇以遮其面。后来渐渐用盖头取代,至今流传。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