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征婚,为什么重庆人很讨厌别人说自己是四川的
扬州征婚,为什么重庆人很讨厌别人说自己是四川的?
因为不是重庆人在重庆多年,仍会有家乡的人问我,我说在重庆。他们仍会说:四川啊。我是会嗯嗯过去。
举个例子某天郑州直辖后,别人问我哪的,我会说郑州的。别人说啊,河南的啊。我仍会嗯嗯过去。
即使不是家乡也没必要解释。重庆人身上有股劲:勤劳,直接(我理解的重庆的耿直),诚信,自信。但我也很喜欢成都,有着老牌城市人的婉转,素质。重庆人有小部分人自信过了头,认为什么都是重庆的好,认为山的外边还是山。(举个例子,其实大部分城市都是平原,有自行车道,不只是成都,重庆这个城市才是奇葩的存在 )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重庆和成都老是势不两立的感觉。重庆人理解的“假打”是大部分城市人都有的问题,话不说透,假客气其他城市只会更严重。说个题外话:在成都十分拥堵的地方掉头或不是故意的变道,打了转向灯,成都的车真的会客客气气的让,而且不止一次。这让我见识到了成都人的素质。同样的体会在重庆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你个哈麻批插锤子插,老子逗不给你让的感觉。
可能生活在重庆,对她的优点和缺点真的看的很多。也是主观和片面的看法。我说三点可能真的会有重庆人不高兴:普通话不普及 大嗓门 脏话多。这三点不符合直辖市甚至是二三线城市的基本素质。
嘉庆是怎样安顿乾隆50多位后宫爱妃的?
在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清朝的太上皇乾隆皇帝88岁的寿辰,现任皇帝嘉庆帝亲自陪老父亲过寿,嘉庆看父亲乾隆身边妃嫔大多年纪老迈,于是他就命内务府给父亲乾隆选了两名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当妃嫔。就这样已经88岁的乾隆又成了新郎和两名花季少女入了洞房,嘉庆等于变相给自己找了两名小妈。
很不幸的是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四年(1799年)89岁的乾隆就去世了,可怜那两名十四五岁的花季少女妃嫔刚嫁过来就守了寡。
乾隆一生活了89岁,在位60年,实际执政超过64年,在这漫长的皇帝生涯中,他共有后宫妃嫔45人。别看乾隆后宫妃嫔不少,但是由于他太能活了,所以在他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并没有剩多少人还健在。
在乾隆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还九人健在,而这九人中还包括了乾隆88岁那年新娶的两名十四五岁花季少女。这九名妃嫔分别是婉贵妃陈氏、颖贵妃巴林氏、惇妃汪氏、芳妃陈氏、晋妃富察氏、恭嫔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白贵人柏氏以及已经不可考证姓氏的寿贵人。其中晋妃富察氏和寿贵人就是乾隆88岁新纳的两名少女。
按照清朝的宫廷规矩,先皇帝去世后,他的后宫妃嫔如果生育有皇子的就可以搬出皇宫和自己的儿子居住,由儿子奉养终老,如果没有生育皇子的,那么就由现任皇帝安排在宫廷中统一养老送终。
乾隆去世后,还剩下健在的九名妃嫔恰恰都没有生育皇子,因此她们都由现任皇帝嘉庆养老送终。其实嘉庆给予她们的待遇也是有亲疏远近之分,下面就说一说嘉庆是如何给这些庶母养老送终的。
颖贵妃巴林氏颖贵妃巴林氏是乾隆去世时,乾隆后宫妃嫔中级别最高的妃嫔,她是出身于蒙古八旗的女子,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时她被内务府选入乾隆后宫成为那常在,很快她就获得乾隆的喜爱,被封为颖妃,在乾隆晚年时被晋升为颖贵妃,在乾隆晚年一度权摄后宫。
在乾隆去世后,嘉庆对颖贵妃非常不错,经常给她请安问好。嘉庆对颖贵妃如此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颖贵妃是嘉庆同母弟弟乾隆第十七子永璘的养母。
当初嘉庆和永璘的生母令妃也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去世时永璘年仅9岁,被交由颖贵妃抚育,由于颖贵妃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女,因此她视永璘为亲生儿子一般,对他非常好。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帝去世后,有养子的妃嫔也可以出宫由养子奉养终老,但是嘉庆感念颖贵妃抚育弟弟不易,执意劝她留在宫廷,由自己代替弟弟亲自侍奉孝顺她。加之颖贵妃与乾隆遗留下的另一位妃嫔婉贵妃关系亲密,于是她也就留在了宫廷中,和婉贵妃结伴生活。
不过嘉庆虽然对颖贵妃很好,但是她却没有享太多的福,在乾隆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嘉庆五年(1800年)就去世了,享年70岁。
婉贵妃陈氏婉贵妃陈氏算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妃嫔之一,婉贵妃是汉人出身,是乾隆还未登基时的潜邸侍妾之一,她嫁给乾隆很早,比乾隆的嫡妻富察皇后还早一年嫁给乾隆,不过由于其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能给乾隆当侍妾。在乾隆去世时,婉贵妃是乾隆后宫妃嫔中年纪最大且资格最老的妃嫔。
虽然婉贵妃很早就嫁给了乾隆,但她却并不受乾隆宠爱,这可能和她家族出身低微还有她姿色可能并不绝美以及不会来事有关系,她在乾隆后宫中一直不得宠,嫁给乾隆70多年却从未生育子女就能看出她并不受宠。
而且在乾隆继位时期,婉贵妃就被封为陈贵人,后来晋升为婉嫔,此后40多年她在嫔级的位置上从来没有再晋升过,连比她年纪小入宫晚的颖贵妃都很快晋升为妃,她却始终没有再晋升,从这些就能看出她不受乾隆宠爱。
婉贵妃一直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后宫妃嫔集体被晋升的时候,在后宫中熬了40多年的她才被晋升为婉妃。
不过别看乾隆不喜欢婉贵妃,嘉庆却对她礼敬有加,在乾隆去世不久嘉庆就下旨晋封她为皇考婉贵妃,并上婉贵太妃尊号,每日早晚嘉庆都要去她的寝宫请安问好。有一次工部在写文书时,没有把婉贵妃的名字抬写两个字格以表示尊崇,嘉庆知道后很生气,把上至工部尚书琳宁及左侍郎英和下到郎中永祚等人都处罚斥责了一遍。可见嘉庆对婉贵妃有多么尊崇和礼敬,甚至可以说婉贵妃在嘉庆时期几乎享受到了太后的待遇。
嘉庆之所以对婉贵妃这么好,其实主要因为婉贵妃也算是他的半个养母,嘉庆自幼一直是被交由庆恭皇贵妃陆氏抚育,但是庆恭皇贵妃在嘉庆14岁时就去世了,不久之后嘉庆的生母孝仪纯皇后也去世了,所以当时还年幼的嘉庆养母和生母都没了,显得十分可怜。
而婉贵妃由于一生没有生育子女,心地还很善良,她十分心疼嘉庆,因此她对嘉庆十分疼爱,经常照顾他,在嘉庆大婚前,她还亲自给嘉庆缝制了新郎礼服。所以嘉庆知恩图报,在他心目中婉贵妃如同他的生母和养母一般。
所以婉贵妃当初心地善良对嘉庆的照顾,也换来了嘉庆对她晚年的百般孝顺。而且婉贵妃很有福气,寿命很长,她一直活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92岁高龄去世。婉贵妃在清朝历代妃嫔中寿命是仅次于活了97岁的康熙定嫔和活了96岁的雍正裕妃的妃嫔,是清朝历史上第三高寿的妃嫔,可以说算是福寿绵长。
惇妃汪氏惇妃汪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家族出身低微,不过她却是乾隆晚年最受宠幸的妃嫔之一。但她算是母凭女贵,乾隆对她宠爱只是因为她生了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十分喜爱这个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曾说过如果她是男儿身,都可以把皇位传给她的话,所以由于女儿的关系,惇妃一度很受乾隆宠爱。
但是惇妃这个人的人品很差,她最初入宫时只被封为永常在,由于宫内地位低,加上她的家族出身地位也不高,因此她在那时候是待人温和有礼。可是当她生育和孝公主之后,并因和孝公主受到乾隆宠爱,被封为惇妃之后,她就飘起来了。
后来惇妃变得时常喜欢虐待殴打宫女和太监,乾隆四十三年 (1778年)时,惇妃就因一些小事把一名宫女殴打致死,这引起了乾隆的震怒,乾隆因此把她贬为惇嫔,并让她加倍赔偿受害宫女的家属,同时还剥夺了和孝公主的抚养权。
不过之后由于年幼的和孝公主整天哭着喊着找妈,乾隆心一软,只得宽恕了惇妃,并恢复了她的妃位。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话在惇妃身上不太适用,她并没有收敛自己,反而依旧凌虐宫女和太监,后来她的寝宫又有一名宫女险些被她殴打致死,加上她的叔叔满斗还倚仗她的皇妃身份在民间为非作歹,这些都让乾隆十分生气,最终乾隆赐死了她的叔叔满斗,并且逐渐疏远她。
至此惇妃彻底被乾隆所厌憎,以至于她在后宫的地位再也没有得到晋升。后来甚至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出嫁给大贪官和珅之子丰绅殷德时,婚礼上乾隆都不许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给她行礼。
不过嘉庆对待惇妃还算可以,主要在于嘉庆与妹妹和孝公主关系十分亲密,因此嘉庆看在和孝公主的面子上,对待惇妃还算可以。只不过嘉庆只是表面上尊崇惇妃,其实也瞧不上她的人品。按照清宫规矩,通常先皇帝去世后,先皇的妃嫔都会被现任皇帝晋升一级,而乾隆去世后,嘉庆没有晋升惇妃,也说明了嘉庆其实还是瞧不上她的,只是给妹妹面子而已。
惇妃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去世,终年61岁,也算是寿终正寝了。她能得到嘉庆善待其实主要还在于她的女儿和孝公主很不错,否则以她的人品,她很可能在宫中会孤独终老无人问津。
芳妃陈氏芳妃陈氏家族是汉八旗包衣出身,其家族出身地位不高,加上她比乾隆小了39岁,入宫时期也比较晚,还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在后宫中并不受重视。她入宫时被封为明常在,后来才晋升为明贵人,此后一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集体晋升后宫妃嫔时,她才被封为芳嫔,在乾隆临死前被晋升为芳妃。
可以说芳妃在乾隆后宫中属于一个小透明的存在,存在感不是很强,所以嘉庆继位之后对她只能说是一般吧。嘉庆六年(1801年)芳妃去世,终年52岁。
晋妃富察氏晋妃富察氏其实就是乾隆88岁那年纳的两名十四五岁花季少女之一,她可是出身于标准的满洲贵族家庭,论起辈分来她还是乾隆孙辈,她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的侄孙女,按辈分来说还得喊乾隆一声姑爷爷。
最初富察氏入宫本来是给嘉庆当妃嫔的,可能是她的长相不受嘉庆喜欢,于是嘉庆就让内务府把她选给了乾隆当妃嫔。
晋妃最初被封为晋贵人,但是由于乾隆去世时她才年仅十五六岁,嘉庆还比她大了20多岁,按辈分来说她还算是嘉庆的庶母,所以嘉庆对待她比较尴尬,尽量避免见她,而且她的身份地位也一直没有晋升。
直到嘉庆去世后,嘉庆的儿子道光继位,考虑到晋妃是当时乾隆妃嫔中唯一健在的人,因此道光册封她为皇祖晋妃。她在道光三年(1823年)时去世,史书中没有记载她活了多大岁数,但是按照年纪推算,她大概活了40岁左右。她也是乾隆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最后一位入葬乾隆妃嫔陵园的人,不过她这一生嫁给了爷爷辈的乾隆也算是红颜薄命了。
恭嫔林氏恭嫔林氏家族出身于汉八旗包衣,她也算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在最初入宫的时候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只被封为林常在,后来逐渐晋升为林贵人,此后一直没有再晋升。可见她也不太受乾隆喜爱,也是属于小透明的存在。她也是在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时随大流晋升了一级才成了晋升为恭嫔,这一次晋升之后一直到死她都没有再晋升。
乾隆去世的时候恭嫔已经67岁,以她服务乾隆的资历和年纪来说都可以被嘉庆再晋升一级了,但是嘉庆却没有晋升她,这说明她和嘉庆的关系处得一般,再加上她家族出身低微,在乾隆后宫中本身存在感就不强,所以注定嘉庆也不会对她太好了。直到嘉庆十年(1805年)她去世,享年73岁,嘉庆按照正常的规格给她举行了葬礼,也说明了恭嫔的晚年生活质量很一般。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鄂贵人西林觉罗氏也是乾隆早期的妃嫔之一,其家族出身属于满洲贵族,但是她入宫之后很多年都没有晋升,很不得宠。其实她不得宠的原因还就跟她的家族出身有关,她的父亲是浙江巡抚鄂乐舜,而鄂乐舜是雍正留给乾隆的顾命大臣之一的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
在乾隆继位初期最让他头疼的问题就是鄂尔泰和另一位顾命大臣大学士张廷玉在朝廷上下搞满汉党争,因此乾隆对鄂尔泰和张廷玉都很不满,鄂尔泰去世之后其家族就受到了乾隆整治,西林觉罗氏家族就此衰败。
而鄂贵人的老爹鄂乐舜也不争气,本身乾隆就想收拾西林觉罗氏家族,他还偏偏被乾隆抓到在任期间勒索盐商,贪腐敛财的问题,于是乾隆直接把鄂乐舜赐死。鄂贵人也受牵连被降为常在,此后她一直在常在位置上待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她才随大流跟着被晋升回了贵人。
可以说鄂贵人完全是受到家族和父亲的连累导致出身名门却不受乾隆喜爱,后宫地位更是一直没有被提升。虽然乾隆不喜欢鄂贵人,但是嘉庆对她还不错。主要因为她与婉贵妃关系很好,在婉贵妃去世时,鄂贵人一路哭着送她到了葬身之所才回宫,因此嘉庆就是冲着婉贵妃的面子,都会颇为照顾鄂贵人。
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时鄂贵人去世,享年76岁。鄂贵人去世后,嘉庆特意下旨提升鄂贵人的葬礼规格,并赏赐了不少陪葬品给她,可见嘉庆对她还是很不错的。鄂贵人也是乾隆在禅位之前所纳的妃嫔中最后一位去世的人,她仅比乾隆临死前纳的晋妃和寿贵人这两名花季少女早死一些时候。
白贵人柏氏白贵人柏氏和怡嫔柏氏是一对亲姐妹,姐俩本是扬州瘦马出身,乾隆巡幸江南时姐妹二人被扬州盐商进献给了乾隆。而乾隆则比较偏爱姐姐怡嫔,妹妹白贵人就不如姐姐受宠,怡嫔入宫不久就被晋升为嫔,而白贵人则一直是常在,此后在常在的位置上熬了三十多年,直到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随大流才晋升为白贵人,而她的姐姐怡嫔那时候早已经去世很多年了。
嘉庆对白贵人还算是不错吧,她在嘉庆八年(1803年)时去世,享年73岁,她去世后嘉庆还特意赏赐了她一些陪葬品,从这可以看出嘉庆对她还算是不错。
寿贵人某氏寿贵人的姓氏已经不可考证,她在十四五岁时和晋妃一同被选给88岁的乾隆为妃,其实她和晋妃的命运都算很凄惨了,嫁给乾隆没多久就以青春少女的年纪守寡,这对一个花季少女来说简直就是折磨。
就是因为宫廷压抑的守寡生活,在嘉庆十四年(1809年)时寿贵人就去世了,按照年纪推算她死的时候大概二十五六岁,真是命运凄惨。由于寿贵人去世得很早,加上家族出身可能也不够显赫,因此她一直到死都没有在史料中留下太多记载,以至于她的姓氏都已经不可考证,所以她也是真算苦命了。
写在最后所以乾隆去世后,嘉庆安置乾隆遗留下的妃嫔总体都算是不错,但也是分亲疏远近,像颖贵妃和婉贵妃她们于嘉庆有恩,曾经抚育照顾过嘉庆和他的弟弟永璘,嘉庆自然也会对她们倍加孝顺,这也叫有付出才有回报。当然,前提是嘉庆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厚道人,因此嘉庆去世后才会得到一个“仁宗”的庙号。
乾隆遗留下的妃嫔中也就数婉贵妃最有福气,她不仅寿命长,还被嘉庆当成母亲一般孝顺对待,虽然她一生没有自己的子女,但是能得到嘉庆像儿子一般孝顺也足矣,相比之下婉贵妃都要比只活了49岁的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还要有福气得多。
至于命运最凄惨的就属晋妃和寿贵人,两名花季少女嫁给行将就木的乾隆,婚后一年就守寡,二人活的寿命不长也与守寡压抑的宫廷生活有很大关系,她们俩真算是红颜薄命了。
扬剧最好听的十首剧?
最好听的十首著名的扬剧有:
1.《玉蜻蜓》
2.《珍珠塔》
3.《审土地》
4.《绣符缘》
5.《王昭君》
6.《闹灯记》
7.《三戏白牡丹》
8.《命妇宴》
9.《樵夫与画女》
10.《鸿雁传书》
扬剧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不仅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史上也有着特殊的地位。扬剧音乐曲牌众多,角色有生、旦、净、丑等,重视丑、旦的表演,形成基本的喜剧风格。
为什么名气那么小?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前面的几位老师已经回答的很圆满了,小编能力有限,只有浅谈一下了,努尔哈赤与太监高淮,还有一个女人。奇怪的三角关系,你没听错,一男一女一太监!这个女人偏偏还是个寡妇!
自太祖洪武以来,辽东先后设有开原、抚顺、宽甸、清河等马市,供边民贸易往来。入市者多是海西、建州女真人。他们由于生活所需,衣食皆易诸内,将马市视为‘金路’,当做货物‘流通之府’。明廷鉴于辽东开原一路孤悬天外,三面环夷,在九边当中视为最危之地。而马市对保边求安起着重要的作用,又因犯边都多是各部首领。所以国初之后,主持马市的官员对各部首领都有种种优惠,以求他们能够老实边贸,不再劫掠!说白了,就是官员拿大明百姓的钱出来送给这些部落首领,换来他们在任时的‘长治久安’!
辽东诸马市,能够为女真各部带来巨大利益收入,十之七八是有的。在如此利益下,没有特殊情况,女真各部首领是绝不肯破坏马市的,因为劫掠所得不如马市贸易获利更丰。
然而,这一切都被万历所派税监高淮,破坏的非常的彻底!高淮是太监,身负皇命,为万历是抢粮抢钱,这也是职场金领了。就是德行太差,手段奇狠!无论是大明官员、百姓、还是建州女真人,他从来不玩虚活,实在是很实在,拿钱来!
高淮入辽前,首奏官阎大经就在奏本中将‘开原、广宁马市’的经济收入,计入边关收入之中。高淮一到辽东,便对马市做出规定:每年额外进银二千两。
不但如此,作为皇帝外派‘钦差’,高淮充分利用了自己这一身份,每逢开马市,高淮就派派很多人进去,挑拣好一些的马,说要上贡给皇帝,要么只给一半的价钱,要么随便给点货物搪塞,马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牵走了!得到这些马之后,高淮把健壮的运到关西出卖赢利,老弱则故意定出高价,强制派给各个军营及其其他城堡,从中牟利!这个高淮不仅垄断辽东马市,而且连通向朝鲜的鸭绿江马市也不放过!万历二十八年和三十年,高淮两次派差官张谦、李自泰向李朝索要当地土特产多达千余件,迫使李朝政府不得不在全国的八个道搜罗,以满足高淮的要求!
不但如此,高淮还激怒了建州右卫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他对建州女真格外盘剥,在抚顺额外征收、减价强卖,而欠努尔哈赤的人参、珍珠价款却从来不给!
努尔哈赤领精锐骑兵五千,在抚顺关上扎营,要高淮归还人参款,扬言给参款则罢,不给攻堡!努尔哈赤带兵要货款来了!抚顺城修建于洪武十七年,是建在浑河北岸高尔山下的一座砖城,其名抚顺,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
抚顺城的规模并不大,周围二里三百七十六丈,池深一丈五,阔二丈!
洪武年间设抚顺千户所,受沈阳中卫管辖,有兵丁一千二百人,现任千户所游击乃铁岭人李永芳。
消息传来,抚顺震动,一方面抚顺城内只有守军千余人,另一方面则是不知建州右卫哪来的胆量敢举兵入寇。
城内军民人心惶惶,守备王命印等人积积备战,准备给努尔哈赤重创,使他知道大明军威的厉害。同时派人去沈阳急报,请李成梁大帅速发兵荡平建州!然而千户游击李永芳却劝阻了王命印,他与王命印等人说,努尔哈赤此来不过是向高淮讨要货款,之所以扬兵抚顺关,只是恐吓而已,绝不敢真攻城。
王命印等人将信将疑,又有消息传来,说努尔哈赤亲自带人前来抚顺求见游击李永芳。因为担心李永芳看不上他带来的这些特产,努尔哈赤特地派人到抚顺一家钱庄换了几张千两的银票!自十三幅铠甲起兵以来,努尔哈赤与明朝官吏打了多年的交道,并且自身也曾在明军中服役,深知明朝官员俸禄扱低,就是与游击品级相同的文官,一年也没多少银子,何况是在这荒僻关外一介武职。
努尔哈赤长子诸英不同意阿玛去抚顺见李永芳,说这次举兵抚顺关的真实目的,李永芳等关堡卫城将领一定不知道,倘若真以为阿玛是举了反旗,阿玛此去不是羊入虎口么。努尔哈赤却不以为意,对诸英道:‘李永芳那人,阿玛跟他打过几次交道,最是贪财。这种人,跟人过不去,也不会跟钱过不去。’说完要亲信五大臣之一的费扬古带人和他去抚顺城!
费扬古是努尔哈赤手下大将,此人从小习武,骁勇而精于骑射,十二岁时就能拉开十余石的强弓。自随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建州各部以来,屡立战功,和费英东、额亦都、何和理、扈尔汉四人并称为建州五英杰。努尔哈赤私下则称五人为自己最信重,也最离不开的五大臣。费古扬领命之后,从这次来的正黄旗中挑了六十名勇士随努尔哈赤同去。八年前,努尔哈赤去北京朝贡回来后,便将所部整编为四旗兵,分别以黄、红、白、蓝为旗色,每旗约有精锐骑兵四千余。现在,随着对乌拉、哈达、东海、海西各部以及野人女真的征讨,努尔哈赤的军力规模越发壮大,已有精锐骑兵四万余人!说努尔哈赤因为薪资待遇不满,有点不合适,应当是讨要未结货款!
高淮这个老太监,对皇帝万历很厚道。对努尔哈赤就成了奸商!拿人货物,给人白条,一看就是老手。这肯定是皇宫大院培训班教的好,班主任万历!各位读者看到此处,一定会想,高淮为什么要往死里整努尔哈赤呢?
因为一个女人!高淮是太监,还是个老太监!怎么会因为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叫东哥!她的全称是,叶赫那拉东哥。这名字是不是有点熟悉!
猜对了,慈禧就是这个族群的!叶赫那拉这个姓氏!东哥!这是真正的美女,一代佳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种!杀伤力满血!
据说,东哥出身时,叶赫部的大萨满曾预言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反正清朝最终就是在叶赫那拉女人手中终结的!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更准确的说,这是个传奇寡妇!东哥一生被先后许给不同的男人,然而这些男人没一个善终的!
据后世史书上说,东哥九岁时嫁哈达部歹商贝勒,然而在迎亲的路上,歹商遭叶赫部伏兵和哈达部落的孟格布禄算计身亡。所以,九岁的东哥成了寡妇。
随后,叶赫部又将东哥许配给乌拉部布占泰,以诱使他参与对付努尔哈赤的‘九部之战’,然而这场战争以努尔哈赤胜出告终。倒霉的布占泰在这场战斗中做了努尔哈赤的俘虏!战败之后,为了向奴尔哈赤通好,叶赫部将东哥许给了努尔哈赤。东哥却不愿和她姑姑孟古同侍一夫,所以坚决反对,并向哥哥布扬古提出,努尔哈赤是杀父仇人,谁能杀了他,她就嫁谁!布扬古是有血性的人,于是他改变主意,以杀努尔哈赤为条件,向女真诸部公开为东哥征婚!
听说东哥征婚,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向努尔哈赤宣战,结果兵败投降,努尔哈赤干净利落的解决了他!
可怜的孟格布禄的下场并没有使得垂涎美色的女真男人,停止前赴后继的脚步。
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订婚,背弃了原来与努尔哈赤之女的婚约,结果又被努尔哈赤给消灭了!
一个接一个,算起来东哥至少被许了不下五个男人,五个男人全部完蛋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
这女人竟然说服高淮去对付努尔哈赤!这东哥为了报仇,竟然太监也敢嫁!但是,高淮你一太监,掺合这事合适吗?
原来以为现在的人疯狂,我看古人不见的比我们差!至于说努尔哈赤名声不显,完全就是生活作风问题嘛!这个姑姑和侄女都想要的人,史书咋个写?道德品质低下,不予理睬!你遇到过最有诗意的句子是什么?
1、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2、以汗作雨,灌溉梦的天地。
3、你站在那里,就是一整个春天。
4、星火坠入你眼里,你落进我心里。
5、你就是正确答案,是他拿错了试卷。
6、三更梦醒,你是檐上落下的月。
7、醒,是梦里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
8、你在,春华夏蝉秋实冬雪。你不在,春夏秋冬。
9、山野万里,你是我藏在微风中的欢喜。
10、你是一种感觉,写在夏夜晚风里面。
11、岁月如歌,孤影阑珊。太多伤怀,难以忘却。
12、若注定是过客,何必去惊扰一盏灯光。
13、希望吹过我的风,可以绕过好多圈去拥抱你。
14、你贯穿我的山河,似暮色沉溺,若暗燃星火。
15、曾经的梦境,飘零成层层泪影,留在轮廊上的痕迹,再也无法抹去。
16、一袭霓裳,抚起月亮的寒光,穿越过万水千山的屏障,只为短暂的缠绵。
17、边走边爱,反正人山人海。
18、愿你一生有山可靠,有树可栖。与心爱之人,春赏花,夏纳凉,秋登山,冬扫雪。
19、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20、我要去宇宙了,回来摘星星给你。
21、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22、心如落叶,风过留痕。寒风拂落了一地寂寥,斑驳了记忆。
23、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24、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25、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26、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27、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的细胞为之欣喜若狂。
28、在水一方,愿着一身荷香,乘一叶兰舟,划过秦时明月,穿过唐风宋韵,寻你在烟波浩渺的西子湖畔。
29、月光牵着思念,清风舞着忧伤。思念是一种痛,思念是一种伤。
30、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31、以前山是山,海是海,而如今山川江海都是你。
32、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3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4、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35、晚是全世界的晚,安是只给你的安。
36、每朵云都下落不明,每盏月亮都不知所踪。
37、你为她红了眼,我为你枯了心。
38、烟雨红尘,是谁扰乱了青春的旧梦;尘埃落定,是谁诉说了离别的情衷。
39、喜欢是有距离的,就像地理上的南北,四季里的冬夏,中间隔着的,又何止是一个人的天涯。
4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41、你已春色摇曳,我仍一身旧雪。
42、春风吹散了姹紫嫣红,却扯不断对祖国的绵绵依惜;岁月斑驳了朱门高墙,却带不走对故土的款款深情。
43、她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巧途径了她的盛放。
44、来生愿做朝云暮雨,朝朝暮暮,天涯相随。
45、你说与子偕老,隐匿八荒。后来浮云易老,陌路沧桑。
46、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
47、那些时光带不走的东西,终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48、认可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49、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50、谁为谁把青丝熬成白发,谁为谁把青春耗成落花。
51、我心似海洋,而你,你是风,是浪,是潮汐,是海上明月升。
52、月光吞噬了大地的黑暗,却无法抹去我的思念;星光装扮了蓝天的漂亮,却无法驱逐心中的孤寂。
53、每一天冬天的句点都是春暖花开。
55、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56、喜欢这种东西,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57、她来,阶前的明月盛开;她走,池水里的晚莲凋谢。
58、坚信,蝴蝶终究飞过沧海,见那彼岸花开。
59、枕头里藏满了发了霉的梦,梦里住满了无法拥有的人。
60、当我爱你时,你的心在沉睡;当你爱我时,我的心已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