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讲究和忌讳(和属鸡的人结婚)

2023-01-22 21:35:04 79阅读

结婚的讲究和忌讳,和属鸡的人结婚?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和属鸡的人结婚,我们也不要想得那么好,当然,也不必要顾虑重重。常言道:“跟好人学好人,跟二流子学游魂”。凡事不可能一成不变的,爱的魅力触动人的思维,激情的动力支撑着坚守的人们。和属鸡的人结婚并不是一句两句说得清楚的事,十二生肖中各有千秋。下面慢慢为你解说,如果你有耐心可以一看端倪,当然,你不信也可以划走;一切随缘;觉得好,留下你的爱心,这也是对创作者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文章有点长,慢慢细品。

和属鸡的人结婚,需要注意什么?

假如你是鼠和属鸡的人结婚,是不明智的选择,二人性格迥然不同,鸡爱挑剔,争强好胜,而且还是一个爱唠叨的人,脾气古怪,难以捉摸。而且还专横武断,动辄训人。鼠又不愿接受批评,受到冒犯时显得没有胆量,尖酸刻薄,可畏是针尖对麦芒。

假如属牛和鸡的人结婚,持久而出色的婚配,牛稳重踏实,坦白靠得住,是值得信赖的,能弥补鸡的开朗活泼,明朗乐观的性格相呼应。牛强健,沉默寡言,喜欢尊严和威望的口味。从此不再过分抑制自己,能鞭策自己取得进一步成就。两个人都是敢做敢当,相辅相成之人。

假如属虎和属鸡的人结婚,这桩婚姻五味俱全。两个人都是乐观进取的人,虎慷慨好施,坦白大度,而鸡百般挑剔,斤斤计较。鸡表现才智过人,不遵世俗,随心所欲。而虎有时不切实际,古怪孤僻,太偏执。在这场婚姻中,两个人表现出狭隘而顽固,磕磕碰碰肯定在所难免。

假如属兔和属鸡的人结婚,两个人很难在对方身上寻觅到理想的爱情。他们都有怪僻,兔常常在心里盘算着,鸡直率,爱挑剔,喜欢记旧账,有时不留情面。兔肯定表现出敌视和沉默的态度,这样家庭产生消极而苦恼。

假如属龙和属鸡的人结婚,能够和谐的共同生活,不过首先要弥合某些裂痕。龙精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鸡明智,擅长分析,并被龙大胆而闪光的个性所感动,龙能立刻发现鸡的潜力和价值。他们目标明确,谁也不想靠自己的成就去压倒对方。夫妻也是出色的婚配,能平等相待,彼此尊重。

假如属蛇和属鸡的人结婚,他们都精于算计,很有头脑,是周密计划的行动者。蛇安祥,深思,审视,能镇定,能弥补鸡杂乱无章和偏执。蛇的天生智慧让鸡在最大程度上作出让步。虽然水准不同,但双方都有益,两个人是互补。

假如属马和属鸡的人结婚,似乎不太顺利,两个有主见的人很容易相互激怒。马比较讲究,太艳丽,太富于情趣,而鸡不理解他多变的方式,鸡常常和马纠缠不清,讲究实效的鸡,也不愿听你在演说,有本事拿出实际行动来。

假如属羊的和属鸡的人结婚,羊体贴,好心,对任何事情都坚持不懈。羊悲观且主观,鸡乐观且主观。羊善良,喜欢感情用事,有依赖性,在这场婚姻中两个人缺乏忍忍性,他们基本立场有很大不同,双方喜欢排斥,有时无法达成共识。

假如属猴和属鸡的人结婚,双方都有雄心,渴望得到肯定和承认。只要双方都能改变自己的习性,以适应彼此。猴占有欲比较强,巧舌如簧的嘴难以抵挡诱惑时,两个人彼此很融洽,考验着彼此的耐力和容忍。

假如属狗和属鸡的结婚,他们夫妻关系必将经历从冷淡到缓和达到和平相处模式。鸡想改变狗,使狗脱胎换骨,可能有点难。双方都比较固执,互不妥协。狗玩世不恭,难以保持清醒头脑,而鸡又得寸进尺,挑剔对方,谁能引诱对方放下武器,和平相处,那生活幸福不言而喻。互不相让,肯定鸡犬不宁,谁也没有好日子过。

假如属猪和属鸡的人结婚,如果双方作出让步,并注意培养感情,这样的婚姻是行得通的。生活中虽有小争执,但猪常常一笑而过。猪诚实,善于交往;鸡能干,自信心强,他们双方可以补充不足,也可以锦上添花。

结婚的讲究和忌讳(和属鸡的人结婚)

曲阜结婚习俗?

现在的结婚习俗真的是五花八门,各地不尽相同,即使是一个地区,一个市县也不一样,曲阜会是什么样呢,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这里有“说道。”这是人生的大喜事,越讲究,越能折腾,越热闹才好。关健在于:“说道”。

一般说,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结婚仪式时间都在上午,南方一般都在下午或晚上,曲阜人结婚,有自己的特点。具体的做法是:在傍晚和午夜(23:00至午夜12时)新娘送到了新娘男人的家,称为“送亲”,据说是为了借用谐音的“午夜”走为了新娘早生贵子,男方家要到把宴会款待女方的家人的亲属去到送亲的吃喝完毕,新娘返回到她的父母家,新郎到新娘家大约上午10时接亲举行仪式。

在整个结婚的过程中,讲究些的人大概要有这些“说道”: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媳妇之前,先祭拜祖先。

二)出发,迎亲车队以偶数为佳。

三)燃炮,迎亲车队行驶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就贺。

四)等到新郎礼车到达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五):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新娘,此时,新娘的闺蜜要拦住新娘,不准见其新娘,待女方提出条件男方同意通过后,方得进入。

六)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七)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此因是新娘子在结婚这天地位比谁都大,但不可与天地争大。

八)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己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亊事顺成,有吃有穿。

九)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示象征繁荣。

十)燃炮,由女方至男方家的一路上一样燃放礼炮。

十一)摸橘子,迎亲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十二)牵新娘,新娘从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三)喜宴,时下破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脱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十四)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的茶盘敬送客人。

十五)闹洞房,新人被闹的灾情大小,视新人是否在其它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老实义气做人等。

说了这么多的“说道”不是没有来由的,曲阜是孔老夫子的故居,儒家的礼仪民俗则是不会少的,谁叫是我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呢!但我相信随着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人们新的社会理念不断更新,有些不必要的礼俗还是少些好。

中国历史上曾长期流行表亲间结婚?

表情结婚的现像,确实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流行,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最著名的就是汉武帝娶了亲姑妈的女儿阿娇。汉武帝的姑妈就是汉朝历史上飞扬跋扈的长公主刘嫖,景帝刘启、梁王刘武、长公主刘嫖同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他们的父亲是汉文帝刘恒,母亲就是汉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窦太后——窦漪房。(汉武帝剧照)

古代皇家近亲结婚主要是一种有目的的政治联姻,然而,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家的亲上加亲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习俗。最初的原始人类并没家庭、婚姻和血缘概念,长辈与晚辈、父亲与女儿以及兄妹之间都有着混乱的两性关系。特别是兄妹之间结婚更是屡见不鲜。(阿娇剧照)

当采集、狩猎经济发展起来以后,古人们在劳动中开始按照男女、年龄进行分工。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父母开始不愿意与自己的子女发生两性关系。最杂乱的两性关系终于被人类摒弃了。比较固定的血缘群团,又称“血缘家庭或公社”发展起来了。虽然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两性关系被禁止,但是兄妹之间的通婚并系一直延续。这种血缘群婚在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百万年计的漫长岁月。据人类学家考证,在我国发现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均属于分类学上的直立人阶段,大致都处于血缘公社时期。

目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留传着兄妹通婚的神话。此外,不排除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现在仍然保留着血缘婚的残余。

我国有个著名的神话,一直流传至今。传说位于“三皇”之列的伏羲和女娲原来就是兄妹关系,一次大洪水,他们钻进一个大葫芦里逃过一劫,然后兄妹结婚,人类便是他们的后代。

另外,在我国陕西某地区有一座人祖庙,里面供奉着女娲。这里每到初春和初夏都会举行两次祭会,很多不育的妇女往往趁庙会之时,夹着床单,怀里藏着布娃娃,先到庙里烧香许愿,然后偷偷地夜宿老乡的树林中。老乡各村的青壮年男子在晚上也会潜入上山,遇到这些不育的妇女,便可就地同居。次日清晨,这些妇女低着头回村,不能回头张望,否则这次行动就可能徒劳无功。

马克思曾说过:“在原始时代,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个合乎道德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亲结婚的弊病早已被人类认识。但在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古代,人们是无法得知由于近亲结婚而造成的如畸形、弱智、早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把这种现象只会赋予一种迷信色彩。并且,古人会把近亲婚姻当作家族关系团结的向征。

(女娲画像)

凑巧的是,在我们乡里就有一对近亲结婚的夫妻,他们一共生育了四个子女,前三个孩子勉强还算正常,最后一个不但智障而且还是半个哑巴。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南昌人结婚习俗都有哪些?

每个地方结婚的习俗都会不同。在南昌文化中。结婚这喜庆的大事当然是要有更多的讲究了。如果你想多了解了解南昌结婚的习俗,那么往下看本文就绝对没有错了。小编找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往下了解吧!

托媒:在一个家庭中,男孩到了二十岁左右,女孩到了十五岁左右,父母开始为儿女张罗婚事,托媒人牵红线,红线牵到男女不可见面,更谈不上互相了解,既使在民间时期也只能偷着看一眼。托媒时,先要给媒人预付部分报酬,叫做买鞋钱(意思是找人家需要跑路)。 后又要给媒人送礼,请他吃饭。媒人接下了买鞋钱,开始履约物色门当户对的对象,并参加整个婚姻过程,直到把新娘子送进洞房,才算完成任务,有句民谚说得好:“新人入洞房,媒人抛过墙”。也有个别人与媒人保持联系,这是夫妻好的。 也有夫妻不好的,相骂打架找媒人算帐。结婚后,要做谢媒酒并送上礼品表示感谢。民末清初谢媒有的给两担谷子,或者送上一套衣料,也有给二块光洋加一些礼物。那时说媒是一种职业,一般是女性,故称“媒婆”。媒婆能说会道,为了钱财,不管别人死活,两边说好话,说得“水都点得灯着”,俗话说得好:“骗得新娘子过了门,管你行不行。”

换帖:经媒婆说合,双方家长认可,便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婆,媒婆交给男方的父母,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两人的八字合不合。所谓八字,根据旧历中的天干地支所示的出生年、月、日、时,用五行相克来推算双方的八字是合还是克,如果相克,这桩婚事免谈。 如果相合,双方父母将儿女的八字交换,这叫换帖,用红纸写好,放置于祖宗灵牌前的香炉底下,过了三天,全家平安无事,这才算换贴成功。如果三天之内各家出了一点事,送回庚贴,事情作罢。 换贴成功后,女方派亲属团到男方相亲,相亲时见物不见人,看房子,牧畜、田地,女方觉得男方家境可以,请媒婆出面讲彩礼,经过多次磨合,对彩礼达成一致后,择吉日“压鞋样”,男方将鞋样和“压样钱”请媒婆送到女方,在定好的日子里,女孩做好一双鞋回给男方。男方看到鞋后,知道女孩的针线手艺如何,并且表示满意,这才算婚事的确定。

择吉:婚事从换贴成功,到订婚、行聘、婚礼、迎娶拜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请星卜先生择吉进行,俗称拣日子。除了吉日外,南昌的老百姓还时兴每年的腊八结婚,据说这是乾隆下江南,来到南昌时正值腊月初八,演绎了一个吉祥如意的故事,从此,腊月初八成了一个吉日,一直延续到现在。

订婚:从婚事确定之后,男方择吉请“领东酒”,又叫订婚酒,酒席上,男方将已经商订好的聘金、金银首饰、三代全贴送到女方。女方又将自家的全贴交给男方。酒席完毕,男方还要请媒人将“龙凤贴”送到女方,婚事到此才算最后谈妥。

行聘:结婚前,男方向女方送聘礼,俗称过礼,又叫纳彩。聘礼有现洋、布匹、衣服、鱼、肉、面、饼等。家境好,鱼、肉、面、饼都要成百,俗称“百肉百面”。女方向男方送嫁妆,有衣柜、桌子、梳妆台、大小一套五只脚盆(象征五子登科)、马子桶,两根红拖棍(比喻好事成双)、棉被、衣服等日常用品。 有钱的父母连女儿的棺材都作为陪嫁送到男方。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疼爱女儿的父母,嫁妆比娶亲的花钱要更多,社会那些重男轻女的人把女儿说成是赔钱货。所以,有些穷人生下女儿,一方面养不起,二方面嫁不起,很小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

婚礼:结婚前一天,要举行婚礼,男的戴冠,女的头上戴妍,所以又称作冠妍礼。新郎先向天地、祖宗叩头,感谢他们的保佑,再向父母叩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再向同族长辈叩头,感谢他们的关心和教诲,然后,新郎的父母开门迎接宾客,儿子端坐专席,父母当众正席教子。 到下午四时左右,将花轿停放在堂屋中央,开始上花独,乐队奏乐,新郎再次向天地、祖宗、父母叩头,便开宴请客,酒席中大家唱贺郎歌,轮到谁不会唱,须得罚酒,贺郎歌的内容都与结婚有关,说得都是好话,图个吉利,也有些是逗乐搞热闹。如:一对花烛乐又乐,八个光头坐上桌,今日吃了花郎酒,明日剥了光头壳。 又如:一对花烛两边排,多谢亲友送礼来。一送喜帐朝上挂,二送花烛点起来,三送官烛满堂红,四送蹄花五斤重,五送金鸡新郎吃,六送一套脱帽衣,七送一根金丝带,八送一双缎子鞋,九送红字茶花饼,十送鲤鱼跳龙门。 一对鲜花鲜又鲜,一插插到豆干边,豆干本是豆子做,一粒豆子发千烟……女方的这一天,新娘要向父母和族长叩头,然后束发开脸,束发又叫及笄,就是将头发束到头顶心,做成髻子插上花。开脸,即用线把脸上的汗毛界掉。 从这天起新娘开始不吃饭,只吃一些线粉、肉丸、桂圆、莲子汤等。出嫁前新娘要哭嫁,表示对亲人之情难舍难分。母亲也要哭,唱哭嫁歌,如:“为娘教女几件事,头件事情记在心,扫地先扫婆房中,莫将灰尘碰婆身”。 哭嫁歌内容非常丰富,教女儿孝顺公婆,尊重长辈,勤俭治家,夫妻合睦等等。母亲哭得越悲越好,哭得时间越长越好,越哭越发,最长的哭嫁有48天之久。哭的时间是睡觉之前,天亮之前。

迎娶拜堂:这一天男方用花轿到女方迎亲。花轿分三等级:高级花轿装饰华丽,轿外四周是红色绫罗,上绣龙风呈祥,鸳鸯戏水,喜鹊闹梅,牡丹等图案,仪仗全副,执事、轿夫一律着装为红色礼服。中、下等级的花轿装饰简单,执事和轿夫不得穿礼服。 男方发轿前请两个老太太照轿,这两个老人,要夫妻双全,子顺孙满堂,有福有寿的老人,照轿的目的,检查轿子是否平稳,如果轿子向左斜,认为新娘将来会心向娘家,如果轿子向右斜,认为新娘将来会心向婆家,要求轿子不偏不斜。照轿完毕,轿门两边须贴上一幅对联,男方先贴上右联,到女方后,由女方对上左联,对联内容丰富,如:

男右联:娶来何妇添人添口又添丁

女左联:嫁得潘郎有田有米更有水

发轿时,迎亲队伍以灯龙为先导,而后是仪仗队、鼓吹手,花轿居中而行。媒人坐官轿或人力车随花轿而行。新郎在家等花轿回来。迎亲只这一天,新娘一早就要梳洗打扮,由长辈陪坐房中。 女方看到迎亲花轿来了,便赶紧关起大门,男方代表请求开门,女方代表乘机讲价钱,双方代表讨价还价,吵吵闹闹将到中午,女方代表是得寸进尺,最后还是不满意,然调后再由媒人出面调停,男方再补交各种礼品,女方方可让花轿进院子,这叫越吵越发,吵只是一种形式,决不会真的动肝火。 花轿进院后,女方派出两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照轿,照轿时由新娘的母亲手持蘸上清油的纸捻对着花轿唱“照轿歌”:花轿来的早,童鞋就到老,花轿来的迟,夫妻又齐眉,花轿角上四盏灯,你到婆家发千烟。

母亲唱照轿歌是为女儿祝福。新娘穿戴很讲究,头戴风冠霞披,身穿绣花锦袍,换下童鞋,穿上红缎绣花鞋,由叔叔或兄弟抱上轿。新娘换下童鞋穿上新鞋后,双脚就不能沾地,沾了被认为带走了娘家的财气,新娘的父母坐在女儿的房内,用脚紧紧踩着一捆用红绸扎好的柴,因“柴”与“财”同音,娘家的财气女儿带不走了。 新娘临上轿前,母亲和姐妹们哭嫁哭到高潮,边哭边唱哭嫁歌,此起彼伏,越哭越发。吹鼓手奏乐,大红花轿上放上一只大红公鸡。动身时,有钱的人家朝天打三铳,贫穷人家放鞭炮送行。家人向花轿上抛茶叶和米,俗话说:茶叶子米一发,下次回来就是客。

一路吹吹打打,花轿终于到了婆家,受到众人的欢迎。此时,新郎上前掀开轿帘,把自己的银簪插到新娘头上,取下新娘头上的簪子插到自己头上,这叫“换簪”。如不换簪则将新娘手上的如意或头上的首饰放于怀中,这叫“相亲”。有人向花轿抛茶叶,称作“破煞”。 然后,花轿抬到喜堂,牵娘牵下新娘,新郎揭下红盖头,首先两人拜轿,向轿的四方作揖。在司仪的喝彩声中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然后,夫妻对拜。新郎引新娘双双向宾客下拜,宾客受拜后要下赏钱。 拜毕,新人饮交杯酒,以盂盛饭加肉,向天一举,表示对父母的感谢,叫“孝敬饭”。此时,满堂开宴,新娘站在客厅的凳子上,看热闹的孩子们向新娘身上抛谷,以示新娘将来多生儿女。宴毕,客人故意把筷子丢在地上,新娘从凳子上下来捡起筷子,名曰:下橱。

坐床:新人进洞房,床上坐着五男二女,歌手唱“坐床彩词”,一边唱一边向床上抛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之类食品,孩子们抢食,以示早生贵子,唱完彩词,给每个坐床的孩子分发一份礼品或给钱。

闹洞房:洞房之夜要闹洞房,闹得过火、粗野、越闹越发,闹得新娘开口笑为止。

三朝回门:结婚的第三日叫三朝,新郎新娘双双回岳父家,并要带礼品去,而岳父母则派亲人到路上去迎接,称女婿为“新客”,三朝回门又叫“过门”。岳父母要给新女婿下赏钱,办酒席,母女话别后情。 一对新人当天要返回婆家,不能留宿。直到来年正月,岳父母择吉迎接新姑爷,回到岳父家夫妻俩先要拜见父母,再拜宗庙、拜亲朋、长辈,亲朋们以礼相赠,这回小俩口可以多住几天,但夫妻不能同床。

山西忻州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婚姻是人生仪礼中最隆重的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告别青少年时代,进入成家立业、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所以,婚礼向来为人们所重视。忻州一带的婚礼在遵循古代“六礼”的同时,经过时间洗礼,逐渐趋于简约,有着该地区的特色。

忻州地区结婚程序大体有四个步骤:议婚、订婚、成婚、回门。

议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阶段。旧时“无媒不成婚”,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全凭父母意愿,而能否成婚完全取决于“合婚”的结果。后来,又增加了相亲,方法是由介绍人带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材。女方的父亲,或女方自己与母亲有时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打听其社交人缘。合婚既成,两家则择吉日互换庚帖。双方各备红书庚贴,上面重新写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互相交换,表示信守不渝,当地人俗话是女方“有主了”。发展到后来,由于人们破除迷信,去掉了“合婚”这一环节,“换贴”这道手续也同时免除。

订婚。旧时订婚的核心内容是门当户对,对年龄的大小并不在意。一般15岁前订婚,甚至五、六岁就订了亲,有小男孩聘大媳妇,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订婚时,男家要给女家送彩礼、送大钱,旧称“纳聘”。一切礼品由女家指定。如保德、河曲一带彩礼名目有“三盘两对”,即三副项圈、两对手镯;“花红彩礼”,即红布、蓝布各一丈二尺;“生米猪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绿豆、一斗红枣、白条猪一口,馒头24个,还有用红纸裹封的银洋。而女家给女婿的只是象征性礼物,如帽一顶、靴一双,“硬腰子”一个。解放前一般贫苦人家给不起彩礼,不得不典房卖地,债台高筑,以至一辈子不得翻身。保德城关老乡还有一种习俗叫“西瓜月饼吃三年”,就是在订婚后三年内,每逢中秋节,男方用食盒抬着上好大西瓜四个,大小月饼垒成一塔送给女方。河曲一带在婚前要给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饼24个,油糕 120,羊一只,猪一口,酒两壶,女家回油饼两个,糕一个。

成婚,又叫娶亲。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一般是男家先请阴阳先生选择日期,由介绍人拿上礼物通知女家,一般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细心的女家还要另请阴阳先生兑日子,看有无“妨忌”。在保德一带,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可以不择日子,任选哪一天都行,谓之“赶乱岁”。

娶亲。婚期确定之后,双方就着手准备,先通知亲戚朋友,一般家户都要订花轿、请乐工。娶亲这天新郎乘花轿,穿礼服,十字披红,由伴郎陪着鼓乐前行,去女家迎亲。贫穷之家雇不起轿子,就用毛驴去接新娘,俗称“明搬”。有的地方因山路遥远,崎岖难行,就用“骡驮花轿”这种特殊的交通工具娶亲,即把一乘长轿绑扎在两根杆中间,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由身着黑衣,头缠白毛巾的“骡夫”赶着牲口,既稳定安全,又节省人力。送亲的人当日不回。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后,代县一带由新娘的弟弟出迎,给新郎头上“插喜花”。新郎进院后要品茶,吃干果点心,叫做“待女婿”。河曲一带待女婿是让吃“小饭”——四碟小菜和挂面、烧酒。食毕,催新娘上轿,新娘头戴凤冠,身着霞帔,腰系玉带,面罩红绸盖头,随新郎出门。这时新娘哭哭啼啼,母亲泪水满腮,母女难分难离,甚至抱头痛哭。女家趁此提点小条件,习惯上叫“养女头一炸”,男家给点钱、面粉或肉,叫做“离娘费”,“离娘面”、“离娘肉”。时过午后,新娘上轿启程。迎娶的队伍回到家老乡,先放鞭炮.然后大门前点旺火。娶亲者将送亲者请入室内款待,新娘下轿不能踩泥,由送亲者扛着或倒毡步入院内。新娘进门时,与婆婆同龄的婶姆、大娘要向婆婆脸上抹黑,向新娘脸上抹红。在岚县一带是给公公脸上抹黑,以图吉利。拜堂时按“里三堂,外三堂”的次序排列,先拜天地,再拜祖宗,而后父母,再及同族尊长、亲朋,不能随意颠倒。拜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新娘面墙而坐,新郎为其揭去蒙头红纱。有的地方把新娘头上带的一枝花,插在洞房的最高处,民间歌谣有“墙上插花花,当年抱娃娃”,“插得高,养得早,明年生个胖小小”。在河曲一带,新郎挑了头盖之后,要给新娘梳几下头发,然后用婆家新给的簪子将抓髻改梳成网子头,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此以后就是他的媳妇了。接着要用八仙桌斗中的弓箭向洞房四角空射,认为可以赶走凶煞晦气。新娘要在一块红布上用尺子量一下,用剪子剪一下,意寓婚后能缝善织,会过日子。洞房内忌孕妇、寡妇进入。晚间耍新娘,闹洞房,俗称“三日之内没大小”。整个婚礼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回门。婚后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五天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新郎要跪拜岳丈家尊长,俗称“认大小”。保德一带小舅小姨要耍笑姐夫,多是给饭食里特别的多放一些调味,如辣椒、醋、花椒等。还要给新郎吃一顿饺子,叫“捏嘴扁食”,以防止女婿说不好。当天新郎新娘必须返回男家,不得在娘家留宿,称为“打来回”。至此婚礼的全过程才告结束。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