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婚约,民国的最美情书有哪些

2023-03-29 07:32:04 55阅读

民国婚约,民国的最美情书有哪些?

通讯越是发达,那些记录在纸页间一笔一划写的文字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在民国,我想你时,我会耐心的写一封情书,一字一句皆是深情,纸张间皆是思念,落笔情深意重。

沈从文&张兆和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民国婚约,民国的最美情书有哪些

萧红&萧军你是这世界上真正认识我和真正爱我的人!也正为了这样,也是我自己痛苦的源泉,也是你的痛苦源泉。可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痛苦永久地啮咬我们,所以要寻求各种解决的法子。

胡兰成&张爱玲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

徐志摩&陆小曼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我爱你,并且还要一直爱下去。

胡适&韦莲司我们会像两条溪流,共同奔向一个山谷。

朱自清&陈竹隐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

朱生豪&宋清如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同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闻一多&高孝贞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郁达夫&王映霞正因为爱你的原因,所以我想解除你现在的苦痛。

石评梅&高君宇你的在我心里永存的生命;是能鼓励我,指示我,安慰我这孤寂凄清的人生旅途。我如今是愿挑上这副担子走向遥远的,黑暗的,荆棘的生到死的道上。一头我挑着已有的收获,一头我挑着未来的耕耘,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无穷的。

朱湘&刘霓君我要摸你的手,我偷偷的摸到握住,你羞怯怯的好像新娘子一样,我当时真是说不出的快活。

鲁迅&许广平天天寄同一名字的信,邮局的人会不会古怪?

卢隐&李唯建你的心是我生命的发源地,你要我忘了你,除非你毁掉我的生命。

梁实秋&韩菁清我恨上天,我恨命运,不让我们早几十年相遇!不过,你想想,人生苦短,几十年的时间总会匆匆过去,迟早还不是一样?眼前的一刹那,如果我们能完全切实的享受,那就是永恒,复有何憾。

丁玲&胡也频你只要几个字便能将我的已灰的意志唤醒来,你的一句话便给我无量的勇气让我和寂寞的生活去奋斗了。

朋友们,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哟😊

民国祝福语?

结婚: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

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

此证

奉日月以为盟,昭天地以为鉴。

啸山河以为证,敬鬼神以为凭。

从此山高不阻其志,涧深不断其行。

流年不毁其意,风霜不掩其情。

民国人为何喜欢结婚离婚都登报?

在报上公示结婚,一方面通知了双方家庭的亲友,另一方面也可在日后作为凭证,有一定法律效应。登报结婚既是一种风潮,也与当时婚姻法不完备以及婚姻登记所不普遍有关。

福建连江结婚风俗?

福建连江结婚风俗:

提亲】

由媒人牵线,多数先由男家向女家提亲,媒人介绍双方家庭及男女情况,双方父母认为门当户对,男女适宜,就同意提亲,媒人把女方“生辰八字”带到男方,请算命先生合婚,有的还把女方“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压在祖宗牌位或香炉下,七天内如无破碗破碟等不吉利之事发生。就算基本确定这门亲事。俗称“合婚”,后亦称“议婚”。

【定聘】

经合婚后。男家向女家纳定聘礼,俗称“下彩礼”,后称“订婚”。连俗还分“上半礼” 和“下半礼”。聘礼数目各时代不同家庭大相径庭。除送肉、面等食物给女家外,更重要的是聘金。有钱人还有金银首饰、绸缎细软和其他贵重物品。聘金喜用“三”数(“三”与方言“生”谐音,含早生贵子之义),如银元33元、130元,新中国成立后有人民币530元、830元、1330元、3330元等。女方也送男方衣物和果糖等。订婚后双方都向邻居、亲友分喜糖,以取得乡邻亲友的认同。

【迎娶】

即结婚,历来为最隆重的礼俗之一。先由男方择定黄道吉日,提前通知女家,并把下半礼聘金送达女家。迎娶前一日,凤城地区:女家将嫁妆送往男家,俗称“搬佽”,嫁妆主要有客厅或卧室用品、皮箱及首饰、衣物等。旧时有钱人也有田地房产。旧时嫁妆之外,必有系红线的雌鸡1只,谓“红线羁脚"。亲友乡邻观者如潮,有的还开箱观看嫁妆品之分量。穷娘家嫁妆压力最重,有的甚至举债厚备嫁妆(续弦、再嫁者除外)。男家并于此日宴请宾客,称为“闹厅”。黄岐地区女家也以此日宴请亲戚,各亲属赠以衣布,谓“添箱”,赠银钱渭“压肚袋”。

迎娶之日,新郎聘花轿往女家接新娘。新娘一般由伴娘扶轿。旧社会,男尊女卑,有的地方轿一抬出门,即泼脚桶水,意谓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不能再回头。花轿到男家,鞭炮齐放,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新娘到男家后主要礼仪有: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夫妻交拜,然后请翁姑尊长出堂一一拜过,翁姑尊长即给“见面礼”,随之由“龙烛”前导引入洞房。其间。新婚夫妇于席中出太平面时向宾客敬酒,并由长辈介绍有关亲戚之称谓。宴会结束新婚之夜,连俗闹洞房气氛特别热烈,亲朋好友聚集一堂,除唱词、吟诗祝坝外,年青人还别出心裁,出一些小巧节目要新娘新郎表演逗趣,旁人则起哄捧场,笑语满堂,直至深夜方散。旧俗婚后10日新娘才第一次回娘家,谓“转十日”。后此俗渐废。多数在结婚第二天回鸾,新婚夫妇归宁岳家,俗称“回马”,岳家设宴请客,新郎拜见岳父母及亲戚长辈,行礼敬酒,并接受见面礼仪。至晚双双回家(有的乡村不限第二天归宁)。民国时期提倡改革婚俗,推行结婚登报,不办酒宴,尤其流行集体举行婚礼仪式,由县长或官员主婚,但多在城镇知识界和政府职员中实行,农村仍以旧俗为主。

【新婚俗】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后,结婚旧俗有很大变化,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自主,鼓励男到女家,允许寡妇再嫁,反对包办和买卖婚姻,禁止重婚、纳妾和抱养童养媳等劣俗。新娘坐花轿已近绝迹,婚事新办一时蔚然成风,多数不收彩礼聘金,不办酒宴,由男方或女方单位领导主持婚礼仪式,举行座谈茶会,新婚夫妇介绍恋爱过程,分喜糖给亲友同事,仪式简单俭朴。农村也有举行集体结婚的。新中国成立后,嫁妆有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60年代中期,农村收彩礼聘金有所回潮。70年代提倡晚婚,婚小简办,境内有不少青年男女举行集体和旅行结婚。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结婚花费越来越大,尤其牲办嫁妆、装饰新房、大开酒宴,收取礼仪,互相攀比。嫁妆日益向冰箱、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首饰甚至商品房发展,迎亲也多用高级轿车。

【畲族婚俗】

畲族婚姻形式,除女嫁男家外,男到女家较为普遍,俗称“抱儿子”,其家庭地位和财产继承权平等。婚礼仪式简朴,多数习俗已与汉族相似。但姑娘出嫁前还流行“做表姐”这一陪客唱歌的特殊风俗。完婚之日,男方亲眷送新娘至男方大厅,男方除新郎外全家躲避。婚礼先拜灶君灶婆,后拜天地。婚后10 日。新娘新郎带礼品回娘家认亲、对歌。

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是怎样发迹的?

在民国时期,提到“四大家族”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蒋、宋、孔、陈这四家几乎垄断了国家的方方面面。细究起来,蒋家、孔家和陈家虽然足够辉煌,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久。

如果评选民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个人认为非宋家莫属,难怪有人会称其为“民国第一家族”。宋耀如开创了家族的辉煌,他的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也不辱使命,共同打造了“宋氏王朝”的局面,足足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

为了杜绝抄袭和复制,文史不假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敬请自重!

宋耀如,又名宋嘉树,白手起家在美国经商,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他回国发展并且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倪桂珍,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的民国新女性,明朝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直系后裔。

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喜结连理,婚后接连诞下了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自此开始,宋氏家族正式形成,而“宋氏王朝”也开始打造。

宋霭龄(1889年7月——1973年10月),宋家长女和孔祥熙的夫人,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学生。作为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代言人,她长期活跃于民国的政商两界,先是策划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之后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宋庆龄(1893年1月——1981年5月),宋家次女和孙中山的夫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宋子文(1894年12月——1971年4月),宋家长子和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先后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宋美龄(1898年3月——2003年10月),宋家小女和蒋介石的夫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知名女性。她曾致力于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长期反对国家分裂并且期盼两岸和平统一。

宋子良(1899年11月——1983年5月),宋家的次子和最不出名的一个。他早年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务。

宋子安(1906年4月——1969年2月),宋家的老幺和最低调的一个。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早年间也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局主席和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与兄姊们不同,他较少涉足政治,与二姐宋庆龄的关系最为亲近。

通常,后人在评价宋氏家族时都会有“阴盛阳衰”的感慨。不可否认,宋氏三姐妹的确胜过了宋氏三兄弟,如果说“没有宋氏三姐妹就没有‘宋家王朝’”,相信没有人会存在异议。

作为宋家的“大姐大”宋霭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或许不及两个妹妹宋庆龄和宋美龄。但是,她的综合能力和优秀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强过了两个妹妹,是宋家王朝崛起的“股肱之臣”和“奠基人”。

1904年,当腐朽的满清政权还在苦苦支撑时,年仅15岁的宋霭龄就只身前往了美国去留学,憧憬着“资本主义的天堂”。不过,当她乘坐的“高丽号”轮船在大洋漂泊两个多月后才在旧金山码头停靠时,美国边境官员却以证件不齐为由拒绝入境,有意刁难这个黄种女孩。

看来,白皮肤黄头发的美国人,并不欢迎她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这是宋霭龄抵达美国后的第一感觉。之后,虽然几经辗转进入了著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但这一次的经历却给她留下了深深的耻辱感。

1905年底,清廷派遣温秉忠为钦差大臣赴美国考察,此人就是宋霭龄的姨父。为了帮助外甥女开阔视野,他特意携她参加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宴会,让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游戏。

在白宫的宴席间,宋霭龄牢记曾经之耻,竟然公开向媒体表示:“美国并不自由,美国歧视华人”。此言一出,搞得身边的温秉忠和罗斯福都有些下不来台,连连解释“童言无忌”。不过,《梅肯电讯报》却记住了这个懵懂的女孩,还刊登了这样的预言:

这位宋对象,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重要领导的夫人。

毕业后不久,宋霭龄没有过多停留就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父亲宋耀如毅然推荐自己的女儿担任了孙中山的助理和秘书。

从此开始,精通五国语言的宋霭龄经常陪同孙中山前往世界各地去宣传革命和募集资金。可以说,她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性民主革命者。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迅速返回国内主持大局,担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而与此同时,宋霭龄也开始积极借鉴和效仿西方各国的民主制度,成为民国初期各项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立即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举,来之不易的民主革命就这样进入了低谷。为了继续推进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孙中山振臂高呼掀起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可惜由于力量分散而惨遭失败。

为了躲避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抓捕,孙中山和黄兴等人被迫逃亡国外,继续寻找和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日本期间,宋霭龄继续担任他的秘书,继续义无反顾地从事着革命活动。

1914年9月,宋霭龄在家族的安排下与山西富商孔祥熙在日本的横滨结婚,从而实现了宋家和孔家的联姻。婚后,她只能辞去孙中山的秘书工作转而相夫教子,离职前极力推荐自己的二妹宋庆龄接替自己。

宋庆龄和姐姐一样,自幼就开始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样前往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同样怀揣着民主革命的理想。接替宋霭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她开始与之频繁接触,逐渐由之前的仰慕之情转变成为爱慕之情。

宋耀如得知后,因为自己和孙中山的朋友关系,因为女儿和孙中山的年龄差距,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纵观整个宋家,只有宋霭龄选择支持,并且还鼓励二妹嫁与对方为妻,从此开始成为了亲密爱人和革命伴侣。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张作霖的拉拢下变节,趁机发动了“北京政变”,暂时掌控了中央政权。为了早日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孙中山不顾自身病情坚持北上共商国是,最终因为肝癌而病逝于北京,只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

由于孙中山在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推荐接班人,所以导致国民党内部的很多派系都产生了觊觎之心。为了争夺“一把手”,汪精卫和胡汉民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双方都在积极拉拢拥有军权的蒋介石,使其地位不断攀升。

为了延续宋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宋霭龄开始积极撮合三妹宋美龄嫁与蒋介石为妻。当时,父亲荣耀如已经过世,母亲倪桂珍又很少理事,她作为家中长女便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对于三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事,作为二姐的宋庆龄是极为反对的。她认为,蒋介石已经逐渐背弃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主张,而且此人已有妻室毛福梅,还有两个妾室姚冶诚和陈洁如。

为了打消所有人的疑虑,宋霭龄亲自出面商谈,甚至邀请蒋介石和陈洁如一同赴宴,委婉地表明了宋家的态度。如果迎娶宋美龄的话,必须彻底撇清和这三个女人的关系,否则一切免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反共”为名,突然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到了7月15日,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与共产党决裂。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随着“蒋汪之争”的公开化,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终成水火之势,天无二日的道理谁都懂。由于缺乏党内的政治支持,更由于缺乏大财团的资金支持,蒋介石在“宁汉合流”后被迫通电下野,静待时局变化。

为了得到宋氏家族和背后美国势力的全力支持,蒋介石终于快刀斩乱麻,下定决心迎娶宋美龄以实现两家的联姻。1927年9月28日,他在《申报》刊登了一则“蒋中正启事”:

原配毛氏与中正已经正式离婚,其它两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正式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之外,并无妻女。

为了明确联姻关系,或者说同盟关系,宋霭龄还代表宋家和孔家向蒋介石提出了最后的“约法三章”,听起来颇有商业谈判的意味。分别是:

一、蒋介石必须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二、蒋介石必须断绝过往的所有女人;

三、保证宋、孔两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终于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简直惊动了半个中国!而就在婚礼的当天,《上海明星报》竟然这样刊登消息:

名门贵族通婚通常都是权宜结合,通过婚姻组成了互惠同盟。而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亦如是。

由于宋家全部押宝于蒋介石,所以完全纵容甚至协助他背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由革命者沦为了反革命者。以至于,作为支持孙中山的宋庆龄和支持蒋介石的宋霭龄、宋美龄之间渐行渐远渐无书。

成功搭上了蒋介石的快速列车,无论是宋家还是孔家都变得呼风唤雨,实现了“蒋宋孔陈”的鼎足之势。于是,孔祥熙、宋子文和宋子良等人都实现了高官厚禄,实现了耀武扬威。

就以宋子良为例,在当年的上海滩已经变得为所欲为。1933年3月,因为他喜新厌旧,提出与包养的上海名媛蔡对象分手,对方却以怀孕为由要求巨额的补偿,否则就要公开这桩丑闻。

按理说,花点儿钱对宋家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宋子良是担心后患无穷,担心此事被捅到报纸上丢人败兴。于是,他想到了杜月笙,请黑帮出面做掉这个女人,同时还送上十万美元作为感谢费。

几天后,杜月笙安排手下以到银行办理汇款为由,将蔡对象骗进法租界老北门的中汇银行地下室关押。当晚,她就被捆住手脚装入麻袋内,用小火轮载到吴淞口外的长江口沉江了,从此人间蒸发。

举完了宋子良的例子,再说说孔令侃的“光辉事迹”。这个混不吝的小霸王,比起二舅来“毫不逊色”。

孔令侃是宋霭龄和孔祥熙的长子,也是逆子,从小开始就没让人省心过,日常的“上房揭瓦”和“下河摸鱼”这些小事就不提了。到了青年时期,他竟然疯狂地爱上了自己大舅妈的妹妹,还要与自己的大舅宋子文做连襟。

宋子文的夫人名叫张乐怡,她有一个妹妹名叫张满怡,时不时会带到孔家来串门。结果,情窦初开的孔令侃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长辈,还央求母亲去提亲,否则就终身不娶。

这件事僵持了很长的时间,孔令侃丝毫都没有妥协的意思,要不是张家怕丢人赶紧将女儿嫁人的话,真不知道孔家会如何收场。再后来,他又迷恋上了母亲宋霭龄的闺蜜和盛升颐的小妾白兰花,执意迎娶了这个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女人,终生都没有生育后代。

好在,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存亡面前,宋氏家族再次重新聚力。他们先后定居于陪都重庆,携手为全民抗战而奔走出力。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无差别轰炸,直接引发了整个二战期间死于空袭人数最多的惨案,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下令免去刘峙的重庆防空司令之职,改由重庆宪兵司令贺国光兼任。

惨案发生后,宋氏三姐妹频频亮相各种场合,深入一线去慰问受伤的百姓和士兵。同时,还为粮站、医院、学校、孤儿院和工厂进行积极筹款募捐,以实际行动鼓舞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

可以说,这是宋氏家族最团结的时期,各个兄弟姐妹都完全摒弃了主义之争和政见之争,真正统一在了联合抗战的旗帜下。对待国家的敌人,他们携手努力,她们团结一致!

1942年,宋氏家族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内共度中秋,这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的最后一次大团圆。此后,整个家族再也没有实现过团聚。

1944年7月9日,宋霭玲和宋美龄一同乘机飞往巴西治病,宋庆龄专程前往机场去送行。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次离别竟然成了宋氏三姐妹的永决。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宋氏家族基本上离开了祖国大陆,只有宋庆龄选择留了下来。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代表宋氏家族从美国写信给宋庆龄,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知道你一定很艰苦,希望能平安、顺利。……如果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请务必告之,都希望能尽所能帮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远而帮不上忙。请写信告诉我们你的近况。

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大都长寿,反而是最年轻的宋子安最先离世,于1969年2月在美国病逝,享年63岁。宋庆龄得知消息后,还发去唁电表示了自己深切的哀悼。

1971年4月25日,宋家长子宋子文在美国病逝,享年77岁。之后,宋氏家族还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了追思礼拜,遗孀张乐怡和三个女儿以及宋子良、顾维钧等数百人参加。

由于中美关系的逐渐升温,宋庆龄准备亲自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而居住在台湾的宋美龄也准备前往。不过,正当所有人都期待宋氏家族再次团聚时,宋美龄却以担心“大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忍痛宣布不去参加哥哥的葬礼,只由蒋介石颁挽了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

作为国民党内的务实派和开明派,宋子文在抵御日本侵华、寻求国际援助、完善金融制度和提升外交地位等方面,都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继宋子安和宋子文过世后,宋氏家族第三个过世的主要人物是宋霭龄。1973年10月19日,她在美国纽约过世,享年84岁。由于孔祥熙已经在1967年8月过世,所以子女们将父母合葬于芬克里夫墓园。

宋霭龄的争议比较大,很多人都评价“宋霭龄爱财,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虽然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但也显得有些片面。客观讲,在抗日救亡、女权运动、儿童福利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她都有过相当的功绩。而美国的《纽约时报》,更是这样概述了她的一生:

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界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仅靠精明手段敛财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随着宋子安、宋子文和宋霭龄的相继离世,随着宋氏家族的剩余成员也步入晚年,宋庆龄越发想念自己的妹妹宋美龄和弟弟宋子良。1980年,她特意委托陈香梅女士带信给小妹,希望能返回大陆来探望自己。

晚年的宋美龄也非常思念宋庆龄,思念祖国大陆,接到二姐的邀请后也有过团聚之意。不过,由于她和蒋经国的关系并不和睦,担心回国探亲之事难以成行而没有明确表态。

1981年5月29日,正当宋美龄还在为回国探亲而犹豫不决时,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内病逝了。当时,治丧委员会专门邀请她回国参加葬礼,但为了打消蒋经国的顾虑,只得违心地公开表态:

骨肉虽亲,大道为重。我等做人做事,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其他均无论矣。

宋子良年轻时候放荡不羁,风流成性,晚年定居美国期间却非常潦倒,只得靠向亲戚和朋友借钱度日。1983年,他在纽约悄然去世,没有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一样留下丰富的历史留待后人评说。

关于这个弟弟,宋美龄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过遗憾,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他,就连临死前也没见上一面。

在哥哥、姐姐和弟弟都相继过世后,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就只剩下了宋美龄。关于她的晚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足够富有,足够孤独!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后,宋美龄萌生过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得到了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支持。不过,最终却在与蒋经国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只得远赴美国隐居和休养。

到了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的百年冥寿纪念活动为名返回了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五年的时间。再次移居美国后,宗教和绘画就成了她的主要精神支柱,再也没有过问过政治事务。

2003年10月23日夜,宋美龄在美国的寓所内平静离世,走完了自己106年的非凡人生。据说,她在临终前几天一直都在默念几个字:

痛恨政治,却无法摆脱!

宋氏家族的后代比较凋零,宋庆龄和宋美龄甚至都没有生育过,宋霭龄生育的两子两女也基本上无一成器。至于说,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的后代也属于“泯然众人矣”,再也无法延续“宋氏王朝”的辉煌了。@文史不假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