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婚约,清平乐曹丹姝大婚为何遭李植逃婚
不二婚约,清平乐曹丹姝大婚为何遭李植逃婚?
清平乐》曹丹姝大婚为何遭李植逃婚,是因她长得丑吗?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正史没有记载,但是记载有这么一位皇后,先关的花边一般在野史记载,很难考证。电
视剧的创作是经过加工的,细节不符合古代的实际,但是不能超越历史更改历史。
《清平乐》是正午阳光的大作,由王凯江疏影领衔主演,讲述的是宋仁宗赵祯的一生。曹皇后曹丹姝出生名门,端庄贤德,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却因真香定律被赵祯冷落。曹丹姝两次嫁人都遭冷落,她是这样处理的,堪称经典!
曹丹姝本对赵祯一见钟情,但她没有奢望过会和他有什么交集,何况她早已有婚约在身。古代女子真是可怜,父母为了多年前的一句话,就可以断送子女一生的幸福,只认命不变通。
曹丹姝不愧是识大体大家闺秀,她既不悔婚也不抱怨,横竖与自己喜欢的人是不可能的,嫁谁不是嫁。就算未来夫君是个不近女色的修仙之人,曹丹姝还是决定完成长辈的遗愿,嫁给那个根本不可能喜欢他的夫君。
但是嫁不等于要和他过一辈子,曹丹姝想得很清楚了,嫁过去的那一天就是解脱的那一天,悔婚不可取,但过不下去是可以和离的。新婚夫君看着如此貌美的曹丹姝,居然犹如见豺狼虎豹般避之不及,曹丹姝暗自好笑。
婚床还没坐热,曹丹姝便让他写下和离书,带着轻飘飘的自由之身离开了李家。她像放归深林的小鸟一样雀跃,没有了这桩荒唐婚姻的束缚,曹丹姝像办成了一件大事那样放松。
只见过闺中对象哭闹不肯嫁人的,没见过把婚姻看得这样通透,会为自己寻出路的女子。曹丹姝懂孝道,不忤逆长辈却也不委屈自己,和一个一心修仙之人,何来共同语言和幸福可言,和离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一来,或许是会被人看笑话,但是何须在意别人的眼光,自己过得好不是最重要的吗?
曹丹姝没有想到,这辈子还有可能和自己的心仪之人结合。可命运就是这样无常,常常会带给人惊喜,她被推举为赵祯的皇后人选。因为她的家世背景,贤良淑德和误传的丑陋,被认为是最合适的皇后人选。
曹丹姝面对这桩天降的好事兴奋不已,她像少女那样想象未来,憧憬美好,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曹丹姝陷在美梦中不想醒来。
没有想到她的兴奋不已,换来的是一厢情愿的独守空房,再一次面临新婚夫君的冷落,曹丹姝流下了痛苦的泪水。上一次的荒唐婚姻是一个笑话,任那夫君如何冷落,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曹丹姝不抱希望,两厢不情愿的事没什么好伤心的。
可是这次不同,天下之大男子众多,她嫁的人居然是她的心仪之人,这对女子来说是最美好的愿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夫君在新婚之夜将新娘子晾了一晚上,这是何等的不尊重,何等的不喜欢,曹丹姝被自己的一厢情愿伤得体无完肤。
面对赵祯的冷落,曹丹姝还是抱有一丝希望,她做好本分尽力迎合,希望能捂热赵祯冰冷的心。这个过程注定漫长,曹丹姝逐渐把爱赵祯的心放到辅佐他的道路上来,一国之母是不可能再像上次一样说走就走的,再说她哪里放得下深爱的人。
爱他就好好帮他,曹丹姝成了一个不计较得失,默默为赵祯付出的皇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赵祯被迫封后是出于无奈,但是此女貌美,贤德,有母仪天下之风,久而久之必能露其锋芒,真香定律就会显现。
果然,赵祯慢慢心里眼里开始有了曹丹姝,他们成为了在彼此心中分量最重的那个人。如果真的爱一个人,那就全心全意爱他帮他吧,总有一天,他会发现谁才是真正值得他爱的人!
杨过敢娶师傅却不敢娶郭襄吗?
对杨过来说,没有敢不敢,只有愿意不愿意。
杨过由于出身,导致了他性格狷狂,敏感而又自卑,从小母亲穆念慈早逝,所以杨过是一个缺爱的人。
所以每一个对他好的人,他都以百倍的好还之。
比如说古墓派的孙婆婆,长相极丑,由于救了杨过一命,还因此而死,哪怕只是相识只有半日,杨过也哭得比小龙女还要悲痛。
而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早期是从亲情开始,孙婆婆死后,杨过与小龙女在古墓中相依为命。他们一起练武,一起生活。后来小龙女被李莫愁打伤,孤注一掷,放下了断龙石,要与李莫愁同归于尽,明明已经离开的杨过回头,回到了古墓中,这一动作让小龙女对他由亲情转化为爱情。
但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来得极晚,在终南山下,他与小龙女结庐而居,一起练习武功,结果遇到了疯疯癫癫的欧阳锋,因为害怕小龙女偷学他的武功,就暗中给小龙女点了穴道。
导致小龙女被路过的龙骑士,全真教的尹志平所侮辱。而小龙女竟以为是杨过干得坏事,所以当杨过抱起她时,叫她姑姑,小龙女又气又怒,不辞而别。
而在杨过找姑姑的过程中,遭遇了陆无双、完颜萍之后,他才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小龙女把自己当成爱人,而不是师徒,才懂了小龙女的爱,才爱上了小龙女。
后来在大胜关英雄大会,二人相遇,由于杨过和小龙女挫折了金轮法王的阴谋,郭靖很高兴,就在席间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郭芙嫁给杨过。
这一瞬间,杨过不乐意,小龙女不乐意。小龙女不懂人情世故,直接说杨过要娶的是自己,自己会娶郭姑娘。
在这一刻,他们师徒之间的不伦之恋才公布于世。
而杨过,面对大家的奚落与嘲讽,却从未放在心上,从小他就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所以他对这个社会风俗的认可并不是那么重。所以,小龙女对他好,他爱小龙女,小龙女爱好,两情相悦,娶小龙女为妻,又干他人什么事,所以杨过是不在乎的。
从此也可以看出杨过的性格,他对世俗,对社会的看法,不是那么在意的。
所以,如果情况特殊,或者说二人的缘分到了,要娶郭襄的话,杨过也会的,只要他爱郭襄,郭襄爱她即可。
但是,为什么杨过敢娶小龙女,而不敢娶郭襄呢?最大的原因,他对郭襄只有性格上的欣赏,并没有男女之情。
郭襄是谁?是郭靖黄蓉的二女儿,是十六年前,蒙古高手进入襄阳,偷袭郭靖黄蓉的时候出生的。甚至在危急关头,郭襄被李莫愁抢走,为了追她,杨过和李莫愁及尚是幼儿的郭襄还有一段短暂的相处。
后来杨过的右臂被郭芙斩断,杨过来到无名山谷,养好伤,学会了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之后,还曾回到襄阳城,又从黄蓉和李莫愁的手中夺走了郭襄,带着他及受伤的小龙女潜入古墓,生活过一段时光。
这一段时光对杨过来说,印象深刻。尤其是他给小龙女疗伤,却被郭芙以冰魂银针搞得气血回流,再无回天之力。
总之,他对郭襄的印象,一直是那个饮过豹奶的小女婴。哪怕长大了,也兴不起一丝的男女之情。
再有,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情一直是忠贞的,可以说此生此世,他愿结为夫妻的,也只有小龙女,所以,不管是陆无双、程英,还是公孙绿萼、郭襄,他们再好,也不是小龙女。
所以,他不会娶郭襄,而不是不敢娶。
会不会,和敢不敢是两码事。不知道我说得对否?
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说人物是谁?
最喜欢的一个小说人物应该是《天龙八部》里面的乔峰(萧峰)。倪匡曾评价乔峰: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极多,但若论意气之豪迈,行笔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乔峰。
乔峰是金庸小说里的第一英雄,是真正的男子汉,最吸引人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乔峰的人生经历坎坷悲壮。与段誉和虚竹义结金兰,对兄弟有情有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对爱情坚贞不二:“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对国家和民族忠诚,作为契丹后代,为了大宋人民不被生灵涂炭,选择自我毁灭。
乔峰是一个心系苍生、悲天悯人、思想境界超越国界的民族英雄。
贾赦让贾琏到平安州到底办什么事?
平安州,应当与“平安醮”对看。第二十八回中,袭人说,贾元春派夏太监送来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第六十六回书中,贾琏奉贾赦之命,前往平安州,路上遇到了柳湘莲。这两个事关“平安”的故事,都与佛、唱戏有关。
清虚观打醮祈什么福,贾琏去平安州办什么事,只要解读了“柳湘莲”,一切谜底便不揭自开了。
张道士、柳湘莲原是一人二体清虚观打醮,是宁荣二府极少有的重大活动,却是由荣国府下人说出,这件事本身就有点蹊跷。作者这么写,其实大有深意,与贾家的“平安”二字息息相关。袭人的事,咱们暂且按下不表,下文再讲。
因蹊跷人说的蹊跷事,下文故事也就蹊跷连篇了。元妃传话,要贾家去清虚观打醮祈求平安,却又说要族长贾珍“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凤姐问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却说“还在佛前镇着”。作者这样写,岂不是佛道不分?
后文书中,贾琏去平安州途遇薛蟠、柳湘莲,同样也暗藏了“佛道不分”的寓意。柳湘莲之“莲”,就是荷花,画上荷花和尚画,寓意的是“花和尚”,柳湘莲的为人难道不就是“花和尚”吗?但是,因尤三姐死于鸳鸯剑下,柳湘莲万念俱灰,也以鸳鸯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然后,“便随那道士,不知往那里去了”。柳湘莲原本有和尚的寓意,也是“落发为僧”,却跟随跛足道人而去,岂不也是佛道不分?
这样的写法,其实出自《水浒传》。《水浒传》中,以“张”、“柳”象征明朝国运,书中的好汉多以“张”姓隐姓瞒名,“柳”则出现在很多场景之中。柳,是“木卯”,卯也是《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月象”,月,就说的是明朝。
张、柳,是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两大星宿,贾家的元祖是东汉名将贾复,贾复便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也是“二十八宿”东方青龙中的星宿。“通灵宝玉”大小如雀卵,出自赤瑕宫,岂不就是朱雀之子?因此,张道士、柳湘莲这两个人便是明朝的代码。
张道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今又封“终了真人”,现掌“道录司”印。道录司,始设于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管理天下道观。张道士掌道录司印,此人的身份那就不止荣国公的替身了。说白了,张道士其实来自太虚仙境,清虚观也就是朱家太庙。
柳湘莲追随跛足道人而去,跛足道人就是一僧一道中的渺渺真人(张道士),因而,柳湘莲也是去了太虚仙境。
张道士、柳湘莲一如薛宝钗、贾宝玉那样,是以“幻笔”所写的“名虽两个,人却一身”的一体两身。平安醮、平安州也就说的是一件事,这件事就是“祈福”,贾赦派贾琏去平安州,就是为贾家祈福去了。
贾家祈的是什么福,原来竟然是祈佛?《红楼梦》“脱胎在《西游记》,借径在《金瓶梅》,摄神在《水浒传》”,清代张新的这番话,道明了《红楼梦》仿写了这三部前代的著作,脂砚斋也在书中以“吹牛”的方式,不断提到这三部小说,那是在告诉读者,读《红楼梦》要与这三大巨著一并来读,才能解得“其中味”。
《西游记》中,“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福陵山,其实就是“花果山佛地”、猪八戒寄居的福陵山就是佛灵山,这两个地方都是“灵山”。“西方灵界河岸上三生石”,就与花果山诞生孙悟空的石头同根同源。因而,“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就是“向佛人佛身还祷佛”。从文本故事看,贾家宗室这次清虚观打平安醮,其实是做佛事,祈求佛的庇佑。与贾琏去平安州遇见柳湘莲一样,都是与佛打交道。
那么,《红楼梦》中的“佛”指的又是什么呢?此处,我摘录一段《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以探析其中的玄机:
(太祖)常遘疾,抱之佛寺,寺无僧,复抱归,见室东檐下一僧面壁坐,顾仁祖曰:来。乃以手抚摩上顶。旦日,疾遂愈。后复疾,仁祖念前梦之异,欲俾从释氏,不果,既而徙居钟离之西乡,后迁太平乡之孤庄村。这段记载,讲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与佛结缘的事,就是《红楼梦》中癞头和尚度化甄英莲、林黛玉的历史来源。柳湘莲,其中就隐含了“香菱”。《水浒传》中,智真长老度化鲁智深,也出自这里,鲁智深上应“天孤星”,其中一个寓意就是说的朱元璋。
仁祖(朱五四、朱世珍)为了把朱重八送进佛寺,便迁到了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做了皇帝称孤道寡,就是“天孤星”。朱元璋与佛有缘,在皇觉寺出家,后来又做了杀人放火的皇帝,就是个“花和尚”。因此,贾家祈佛,祈的就是这个“佛”。因为这个“佛”,才能保贾家平安。
贾家的宗室在宁国府,也就是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时,将大宗正院改为宗人府,为诸王之长,任命朱樉为宗人令。洪武三年(1370年),朱洪武封九大藩王,朱樉被封为秦王,宁国府秦可卿之“秦”就决定了宁国府是贾家的宗人府。
九大藩王中,有一家不是朱元璋的嫡派皇子,而是其大哥朱兴隆的后代,“兴隆街的大爷”被封为桂林靖江王一世祖。荣国府,就是隐写的这家藩王,“荣禧堂”中便隐藏了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荣穆王”——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
贾母是福深之人,却偏要“还祷福”,不祷佛,荣国府,以及宁国府还能平安吗?大姐的寄名符不就“在佛前镇着”吗?
贾琏去平安州,其原因就是贾家得罪了这尊佛,因而,贾赦便安排他的儿子去求平安。为什么是贾赦派贾琏去祷佛呢?贾琏明明住在贾政家,替叔叔做事,贾政为何不派这件差事,难道仅仅因为贾赦是荣国府袭爵的嫡长子吗?
贾赦,字恩侯,隐藏了平安州祈平安上面讲过,清虚观、柳湘莲都是佛道不分,其实,这就是《红楼梦》开篇故事中所写的一僧一道。一僧一道,其实是明朝两个开朝之祖,即太祖、成祖。明太祖与佛有缘,永乐皇帝的庙号原本是太宗,嘉靖十七年时,朱厚熜为把自己的父亲弄进太庙,便把“太宗”改为成祖。
成祖因嘉靖而得,嘉靖就是个疯狂崇道的皇帝,这个皇帝隐写在了宁国府,那就是“贾敬”。所以说,宁国府是大明皇统的象征,“太庙”在宁国府。“箕裘颓堕皆从敬,造衅开端实在宁”,宁国府败落,贾家便“树倒猢狲散”了。《西游记》中花果山巨石就诞生了一个猢狲,猢狲说的就是建立于猴年(戊申)的明朝,而且,崇祯皇帝还亡于猴年(甲申)。
一僧一道后来变成了癞头和尚(其中还有个秃头和尚)、跛足道人,说的是到了南明时期,明不再有“光(詹光,蟾光)”,只剩下半壁江山苦苦支撑。
贾家,以及贾赦祈求平安,找的是道士,道士却又在佛前镇着,说的就是大明皇统在“终了真人”这里拐弯,秃头和尚隐喻的是“海上”朱允炆(见薛宝钗说冷香丸),也就是建文帝。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的出现,标志着《红楼梦》主体故事进入了南明时代,因而是“生于末世运偏消”、“凡鸟偏从末世来”。南明时代,藩王竞相篡夺皇统,南面称帝,其中,就包括“荣国府”这家藩王。
荣穆王朱履祜之子朱亨嘉就在崇祯自缢殉国的第二年,在桂林靖江王城身着黄袍,自称监国,以“洪武”为年号,篡夺了大明皇统。朱亨嘉被隆武帝缢杀后,靖江王继续以朱亨歅袭爵——这就是“贾赦,字恩侯”的寓意所在。
回看桂林靖江王的历史,一世祖朱兴隆等到大明建立就去世了,二世祖朱文正因涉嫌背叛,被朱元璋圈禁并失手打死(贾珠之死),三世祖朱守谦也因为残害藩国百姓,忤逆朱元璋而被圈禁至死。即便这家藩王屡次触犯天威,冒犯“佛颜”,但朱洪武都没有因此撤藩,继续让他们的子孙坐镇一方。
贾赦,就是“赤文”,因朱元璋的诏令而做了靖江王,又因朱元璋的诏令得以延续王祚。贾珠、贾琏等等,虽是“玉字辈”,却要当做“王字辈”来解读。
对看贾家“清虚观”打平安醮,贾赦派贾琏去平安州,其实也隐藏了末世劫难。“清虚观”,这个道观的牌额,明明就有一个“清”字。末世(穆莳)之交,贾家祈求平安,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而后,“柳湘莲”入了太虚幻境,贾琏再次被派到平安州,那就没有办法再为贾家祈求平安了。
朱亨嘉之后,就是末代靖江王朱亨歅。朱亨嘉也在部将拥戴下自称监国,仅仅过了三个春天,就被大明叛将孔有德缢杀……。玉带林中挂,荣国府贾家的结局就是如此,打醮、求佛道保佑平安,都避免不了“终了”的结局。
如何判断一段感情是不是合适?
想起毛姆写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男主突然留下一封信给妻子后,不辞而别,不知去向。所有人包括他的妻子,都以为他与小三私奔了,妻子甚至做好了原谅他的打算,只要他愿回来。
殊不知,他孤身一人来到巴黎,住在廉价旅馆,只想画画,而且已为这个梦想准备了一年时间——上了一年夜校。而对此,他的妻子,一无所知!
读到此,不禁寒心,夫妻间生分至此,怕是早已同床异梦了罢。这样的感情,谁都能看出,不适合彼此,迟早分道扬镳。
那适合彼此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一、看判断的时机。要判断一段感情适不适合,首先要分清你这段感情到了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感情的深浅和时机会影响你的判断。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曾将爱情按照亲密程度分为三个层次:好感、喜欢和激情之爱。
借用李老师的这种方式来谈谈如何判断和判断时机的问题。
第一层次是好感。
比如你去相亲,对相亲对象挺有好感的,觉得对方人不错,综合各方面条件都挺符合你的择偶标准,可以考虑在一起试试看。
第二层次即是喜欢,感情温温吞吞的,不会一下子灼烧,属于细水长流的;
第三层次是激情之爱,这大概是很多人追求的爱情,坠入爱河,有迷恋的成分,带点疯狂,非理性的成分。
从上面三个层次来看,理性程度是递减的。根据作家普鲁斯特说过的:陷入情网的人,爱的不是真实的对象,而是自己心目中虚构的对象,是自己的感觉本身。
在尽可能理性的情况下做判断,是对自己未来负责。
因此,第一层次最是适合在开始之初作出判断;反观第三层次,是爱情最猛烈的时候,你看不到全貌,而爱情本身存在盲目性,这种情况,是不适宜立即判断,最好以时间为单位,双方观察一段日子。
第二层次介于二者之间。
判断的内容和方向。有相似(共同)爱好,共同承担责任,尊重彼此,能玩到一起
以最近比较热的综艺《幸福三重奏》里的许富翔陈意涵夫妻俩的相处模式为例。
许富翔长相普通,还有点艺术型男生的不修边幅,在旁人看来,怎么也不是漂亮且有点鬼马的陈意涵的意中人。就连好友林心如都调侃:我不觉得许富翔能泡到一个这么正的女明星。
但当你看过一集,分分钟被他圈粉不说,还会发现,他和陈意涵的相处模式,就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情侣或夫妻相处方式,特别舒服,两人太适合彼此了!
他们的爱好相似,比如都爱玩爱艺术爱动(一个摄影,一个运动),即使有不同,也彼此理解和尊重。比如陈意涵喜欢早起做瑜伽,许富翔就陪着她,顺便给她拍下不少好看的照片。
他们表现出的是一种朋友式的婚姻状态:一起玩,一起闹;或者我在闹,你在笑。
如两人出门,看到栗子树会停下来,像小孩一样充满好奇心地啧啧称奇,观察很久。
两人一起收拾行李,陈意涵拿出自己的锅,蓬蓬头,还有拼图。这时陈表示想玩拼图,许立刻表示剩下的我来收拾,你去玩吧。
时刻“戏精”上身。有次许富翔恶搞,“吓”哭陈意涵,陈表示想哭,许立刻说:好,哭,现在开始哭。陈真的就哭了。
即使两人无话,彼此默默地坐在一起,也不会尴尬,乏味!
合适的感情、婚姻,大抵如此吧!
不可忽视:对方亲人或朋友的三观
这一条不是最重要的,但不可忽视。尤其是对于刚开始交往的情侣,认识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又被新鲜感或爱情迷惑,很容易一时看不清感情的真伪,对方很多缺点或你不能忍受的习惯都自动地屏蔽掉。这个时候,留意观察他(她)的亲人朋友们、朋友圈,一般认为,三观相似的人成为朋友的概率会大增,由此也可反馈,你交往的这个人大体上是什么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