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结婚习俗(枞阳民间结婚有一种风俗叫送三子)
民间结婚习俗,枞阳民间结婚有一种风俗叫送三子?
结婚枞阳地方话叫“娶亲”!娶新人回家,都是前三天,娶亲男士找到身边几个亲朋好或者是表哥表弟帅哥们去送“三子”。
送“三子”之前,男方家准备每人一碗几个茶叶蛋和肉丸子挂面,每个人两包烟。吃完面条准备去送“三子”了。
以前都是用扁担挑起了送到新娘家的“三子”,现在都是用车载了。稻箩贴着鲜红的喜字,稻箩里装着猪肉,小菜,大鱼等一系列办酒需要的食材,箩口上放着红纸包裹着糖果,糕点,叫“尖包”。
到了女方家门口时,出来一大群村里人和女方亲戚来观看,再就是鞭炮迎接。在大家欢叫和鞭炮声中送“三子”人来到了新娘的家,此时女方家里安排人准备接“三子”。
中午时候,新娘的家人办起一桌饭,让送“三子”帅哥们吃饭喝酒。酒后稍事休息,送“三子”们就搬起新娘家陪嫁的嫁妆,大红喜气的棉被,棉被四角藏有枣子桂圆花生等,寓意早生贵子,家具、电器、大小红盆等搬到车上。不过为了喜庆气氛,女方家里人要求每个人只能搬一次,第二次就要红包和喜烟了。
在送“三子”车辆路上通行中,正常遇到亲朋好友或者陌生人拦下来,要喜烟和糖果,而送“三子”人不论他们闹到什么样子,什么时候,均是十分高兴,毕竟是做喜事,闹代表喜庆。
“三子”到家三天后,新人又要进门了,喜事就要热闹,准许人家尽情地闹,就是枞阳民间特有的捧场。
(方出)
农村的结婚彩礼怎么才既合理又符合习俗?
您好。
量力而行,世界上什么都合理的事,有些人给再多彩礼也没用,有些人不给彩礼照样能发展好,跟人有很大的关系。
连家庭都发展不好,结婚必定会离婚,有些人给拿出一百万,但是结婚却只有几个月就离婚,这到底是和钱结婚,还是和人结婚。
钱再多,家庭发展不好,矛盾就有很多,拿钱也解决不了,家庭发展好,矛盾就会变少,不拿钱也能解决好,就像我朋友说的:先把家庭维持好再说,赚钱只需要能力,维持家庭需要的不只是能力。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有些分歧是必须要解决的,有些分歧是可以直接无视的,婚姻要准备的不只是戒指、彩礼、婚礼,还有很多事情。
彩礼就是面子排场而已,我朋友结婚连婚礼都没有,房子汽车都没有,裸婚,现在三套房,两辆车,完全靠他们自己,从来不靠家人。
我还有一个朋友结婚连戒指都没有,现在一个祖母绿戒指就是八万块钱,钻石戒指就是十几万,他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我宁愿靠自己老婆,也不靠家里人。那段时间她老婆累惨了,现在发展好了,就感觉特别轻松了。
我还有一个朋友结婚,彩礼才一万块钱,婚礼钱还是两家人一起出钱办的婚礼,现在也是好几套房,好几辆车,他们特别喜欢靠自己老婆。
我经常问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非常了解女孩子,女孩子什么最准,直觉最准,什么最强,吸引力最强,而且特别机灵,洞察力非常强,现在他们夫妻能力都强大,不了解都会觉得是吃软饭,了解的人才知道一直在提升能力。
初中毕业月薪都能上万,职高毕业月薪接近两万,就像《周易·系辞上》说的: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其实也是一样的,我有个朋友,真事,他有案底,他职高毕业,面试董事长助理,面试总经理,最高月薪将近三万,被拒只是因为有案底。
能发展到我朋友他们这样,有没有彩礼早就不重要了,我朋友的老婆基本都被骂过,甚至断绝关系的都有,敢坚持下去,没有一点毅力,意志力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最需要的就是毅力和意志力,所以他们非常喜欢听话的女孩子,所以说婚姻好不好,是人决定的,真正的把两个人活成了一个人。
准备结婚了因为风俗的原因双方不愉快怎么办?
你和我的情况一模一样,惟一的区别是当时我老婆没有怀孕。我们结婚两年多了,到现在还会因为当初结婚风俗的问题拌嘴,我深受苦恼。
首先: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和老婆同省不同市,她是合肥市的,我是农村的,现定居在陕西。我们是2017年相亲认识的,交往半年多结婚。房子是结婚前贷款买的,写的是我一个人的名字,无车。
我们现在就经常因为当初风俗红包的事拌嘴,进而对婚后感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合肥的礼节特别重,不像我老家那边,亲戚朋友家有事随个份子200块都算重的,但合肥最低是1000块。
平常都这样,更何况是结婚这种大事。
第一次见面给亲属的红包是多少;订婚宴来的亲戚都要给红包;第一年上门送的烟要是中华烟;接亲还有3什么(别的忘了,有一个是买半边猪肉);吃饭的菜必须每桌不低于多少……
再说一个风俗,我订婚那会,老婆那边来的亲戚,到走的时候都必须意思一下(600块、两包好烟、毛巾、大宝…)。
我岳母让我把600块,改成200块,我妈说怎么才200块?
老婆因为这句话别扭到现在。感觉她妈给我省钱,我妈却那样说。我哭笑不得,她理解出来的意思是我妈看不起人。
跑题了,言归正传。
总之,讲究太多了,好多我都忘了。
本来,以前是偶尔提,但是最近因为小舅子快结婚了,对象也是合肥的,每个礼节都到位了,老婆心态失衡了,觉得当初嫁给我的时候,很多礼节都省了。
这个是真的。我岳父母对我特别好,当时主动要求按我们这边的礼节走,这样省出来的钱就是我俩的了。而且,结婚第一年去岳父母家上门,我送的酒都是我岳父母自己提前买的,按照风俗当时送的烟也必须是中华烟,但我送的是金皖烟。
这个得怪我。明明我老婆和我说了好几回,一再叮嘱我买中华烟,说她家那边就认这个烟。但是,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合肥风俗的威力,原本是该送一条中华烟,我送两条金皖。当时,我还心里美滋滋,觉得老婆得夸我,又贵又好抽。结果反了,到了岳父母家当天下午开始,小舅子就开车带我转遍周边买中华烟,好多店铺都卖空了。
说到我小舅子,必须赞一波。人帅,个高,又老实本分。每次我和老婆回她娘家,都是车接车送、跑前跑后。
他是去年12月份相亲的,原打算今年十月国庆结婚,现在因为突然怀了小宝宝,婚礼要提前到这个月底办。
因为喜事接连发生,所以钱的需求越来越大。买房、装修、彩礼加婚礼,这一波下来我岳父母很吃力。
老婆和我商量,想支援一下。我二话没说,除了日常开销,要把余款全支援。老婆又高兴又气恼,可怜兮兮的和我说卡里又空了,银行卡里没有数字,她会睡不好。
我当时笑她守财,她还咬我好几口。我老婆一着急就喜欢咬我,头皮、胳膊、甚至屁股都咬,是真不嫌弃啊。
结果,钱打了没一会,岳母电话就过来了。感谢的话说个不停,还说等把别的亲戚还完,再还我俩的。
当时,我脑子里马上想到,今日头条上推荐的好多有关小舅子买房、结婚的事,我早就想通了,所以我表示这是心意,但被岳母批评了。
其次:分享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是怎么做的。我们夫妻感情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做法一:岳父母的体谅
结婚的风俗,我岳父母给我省了特别多,因为这件事受到邻居、部分亲戚的闲言碎语。而且,刚结婚那会,面对我老婆的抱怨,我岳母都会耐心安慰和劝解。
我们每一次的孝顺,岳父母从来不觉得理所当然,反而经常劝我们少花钱。
做法二:我父母的帮助
这次小舅子结婚,我老婆和我说,老家奶奶说邻居又讲了很多闲话,说女儿外嫁咋咋,岳母想让我妈也过去参加。
我妈在这边摆摊,卖我们创业失败的衣服。我妈特别能吃苦,干活都不歇,她挂在嘴上的话就是:天下雨,就是她放假的时间,而我爸在深圳做生意,也特别忙。
我和老婆都以为不可能,最后,我被逼的开口了,但我妈却十分高兴,还一个劲说这是我岳父母重视她们,而且我爸还花钱请人帮忙就为了空出时间。
当天晚上就开始计划买票,我老婆笑弯了眉。
还有,上次我爸妈主动借钱给岳父母,说今年好事连连,花销大,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帮助。这事还是我老婆和我说才知道的。
她们是农村的,说话大大咧咧,也经常办错事,刚开始我老婆也颇多怨言,经过我的努力,才逐渐感受到她们农村式公婆的爱护。
现在没事,婆媳俩坐沙发上聊八卦。
做法三:双方兄弟姐妹的分寸
她们家两女一儿,我家也是。她排老二,我老三。
她大姐嫁到连云港,有一年给了我们好多螃蟹,她侄子出生,送的小金猪是我俩挑的。
我姐喜欢旅游,回来都会给她带礼物。
去年,我5岁的外甥发热,她整夜给他擦拭身体降温。
做法四:我的努力
一路走来,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争执、吵闹都很正常。
这个时候,老公是关键。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儿子,双方的桥梁纽带。发挥好了是绝招,不发挥会让老婆心寒绝望。
中间就需要技巧了。
像房子名字的问题,结婚前她们家提都没提,我当时也想到这个。
还是看多了今日头条上的新闻,才知道这个事影响夫妻感情,我就自己去改我俩名字,结果要夫妻双方都去才行。
我老婆一听我说,觉得我没事找事,她懒得去。后来,我一想这辈子我就认定她了,随她开心吧,但还是暗下决心,要找机会把她名字加上。
她可以不要,但别人有的,我要她也有。
最后:小结其实,很多家庭的矛盾都来源于别人说。总有一群人喜欢对别人指三道四、风言风语,也不知道图啥?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想过好日子,就要明白哪些人才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才是真正要珍惜的。
总之,今天的我们,就是日后你们生活的其中一种可能。希望,我们的经历对你有所帮助。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愿我的文字,温暖你的心灵。
中国传统婚礼中有哪些禁忌?
传统的中式婚礼有很多禁忌,比如:
一、生花易于枯萎,故婚事讳之,只有连招花和石榴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等丈夫,后者则意谕多子多孙。中国传统婚俗中非常重视多子多孙的寓意。二、安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婚俗礼仪谓之〝困空铺,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有个小男孩先同新郎同睡新床也预示着多子多福。三、婚后三日,按照婚俗礼仪新人要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四、迎娶途中,若花轿和花轿相逢,叫做“喜冲喜”,会带来不祥,解决的办法是互放鞭炮,或是双方媒人各以预备的花交换,婚礼习俗中这叫做换花。五、新郎到女家接新娘时,新娘可能会因为离开娘家而落泪,在一些地方被视作好事,意为留下“水头”旺女家。但过门至男家后就不能流泪。六、新娘于结婚吉日忌穿“旧鞋”。所有的婚纱鞋、绣花鞋及晚装鞋等应全是新的。
你们那里是否有这个习俗?
《细说寡妇年与婚姻》
这个说法在民间大部分地区都盛行传播。人们也很关注这个问题。。每遇无春年这个话题就会再次提起。民间传统说法特别多,也被老一辈人深信不疑。
他们都认为无春年不吉祥,诸事不宜等。其中儿娶女嫁是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所为。都说寡妇年不宜结婚,结婚是不吉祥的会带来灾祸的“。这个说法给许多人带来的忧虑,恐惧不安等现象!
到该结婚年龄还能拖延吗?不拖又怎么办?别怕呀!民间还是有办法的。如果想寡妇年结婚的话,女方可以在寡妇年的前一年,到男方家里过春节。这样就算化解了。来年的寡妇年结婚就不算数了。意思是到男方家过个年就算是结婚了。哈哈!自然规律岂非人力能化解,岂不可笑!这完全就是精神自我解惑!
这是什么逻辑吗?
什么是封建迷信,这就叫做:“迷者自信“。如果你对某种事物不了解,过于担心恐惧久而必迷,迷者自信。这就是迷信。我的理解就是如此。现实中有许多在寡妇年结婚的人,可是他们的婚姻照样精彩。相比之下也有许多不是在寡妇年结婚的,可是不幸福的也大有人在。
这些说法的产生都是有历史的根源。封建迷信也是有创造者的,创作者也不是无理取闹,都有他们利益的用意。这些创作者就是一些靠着迷信生存的人。试想没有人信奉,他们怎么生存。用现在的话来解释,这都是别有用心的套路。所以产生了一些:“大仙“,“大师“等仙门之徒。而这些人就是在这个空间里发现生存。时至今日还没有结束,仍然有这些人在活跃。
如果我们还相信这些,岂不是今日高科技时代下的悲哀吗!
最后简洁的谈谈寡妇年问题,寡妇年和平常年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古人在天文历法上推算的偏差造成的,寡妇年只是无春年的一个代名词而已。地球哪年都是按着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去周而复始,所以寡妇年和人的命运根本扯不到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