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价婚约,你认为未来天价彩礼现象有望改变吗
天天价婚约,你认为未来天价彩礼现象有望改变吗?
“彩礼超两万按贩卖妇女论处”,石家庄一个村家家贴着这样的规定
近日,石家庄市赵县大安六村因一纸村规民约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民约中对红白事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操办标准,其中一条标明“彩礼超两万元按贩卖妇女或诈骗罪论处”,这份村规民约迅速被人们传到了网上,引起热议。有人点赞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样的规定是否真的能刹住高彩礼的风气?
7月31日,记者来到该村实地探访发现,这项关于彩礼的规定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但提及是否照做时,又充满了犹豫。不按风俗掏彩礼,会不会娶不到媳妇?这成了村民最担心的事情。省会文明办综合处副处长王莹表示,虽然某些地区彩礼居高不下,甚至连年攀升,但其实大多数家庭都处于一种“掏不起,但不敢不掏”的尴尬境地,移风易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村规民约在家家户户张贴
——事件——
一纸村规民约出台,彩礼不得超两万元
最近几天,赵县大安六村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了一件“大事”,刚一对外公布消息就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原来,村里一起协商制定了一份村规民约,对红白事的操办标准,以及街道卫生、防火等事项做了规定。其中关于彩礼一项,规定不允许超过两万元,否则按照贩卖妇女或者诈骗罪论处。
除此之外,红事要求饭菜每桌不超过260元,白酒不超过30元,烟不超过10元,宴请仅限于亲戚,并且不超过20桌;礼金不超过100元,乐队不超过20人,车辆不超过12辆,本村结亲不超过8辆。白事则规定烟花爆竹不超过5箱、不穿白、不摆席、不发烟、不请戏。
村党支部书记梁华彬介绍,这份村规民约是党支部、村委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一起协商出来的,关于彩礼的部分规定并没有法律效力,只是村民们之间的一个互相约束。现在已经在村里挨家挨户进行了张贴,每家院门口的醒目位置贴着一张红纸,人们进进出出都可以看到。
“全村一共300多户,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而且我们还特意把纸粘得特别结实,就为了让它待的时间长一点,给大家都提个醒,改变一下村里高彩礼的风气。”梁华彬说。
村规民约中对红白事给出了具体的操办标准
——探访——
村里有小伙缺姑娘,彩礼过高成了负担
近年来,大安六村的彩礼连年攀升,单今年上半年就比去年下半年涨了好几万。
据村民粗略计算,目前该村有30多个适婚男青年,但是同龄段的姑娘几乎没有,有的出去上大学留在了大城市,有的外出打工,不愿意再嫁回农村。谁家出的彩礼高,可能会提高成婚的可能性,但彩礼过高已经给村民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梁华彬介绍,大安六村属于梨乡,绝大多数村民都是以种梨为主业。前几年梨果行情好,村民们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一点,于是彩礼也一年跟着一年增加。但最近两年梨价不高,加之今年受霜冻影响,大幅减产,一亩地的收入仅五六千元,算上各种成本,种五六亩梨的收入也就是两三万元。收入减少,但是彩礼并没有降低,这就导致有儿子的父母压力骤增。
村民梁大柱(化名)的儿子就是今年刚结的婚,彩礼加上操办婚礼的各种费用,还有为儿子翻盖楼房、买私家车,一下子掏空了家底。
对于梨农来讲,给儿子娶个媳妇,有人需要攒大半辈子钱,有的则花光了所有积蓄,甚至有村民因为拿不出高彩礼,不得不去借外债。前半辈子攒钱,后半辈子还债,所有的钱还完,也就老得干不动了。
村里一户刚结婚的人家,彩礼出了将近20万
赞成的同时又担忧,村民的态度很一致
记者在大安六村进行采访时发现,提起门前张贴的村规民约,一片叫好声。但称赞完之后,提及自己儿子结婚是否会照着村规民约的标准做时,不少村民又充满了犹豫。“规定是个好规定,就怕这样做娶不到媳妇啊!”村民梁强(化名)说,他儿子结婚的时候,女方家里并没有硬说要多少彩礼,但是自己依然比照着别人家的数目给,怕给少了这媳妇娶不进门。
村民李丽(化名)表示,她儿子今年18岁,还不到结婚年龄,到结婚时掏多少彩礼,她现在还不敢说。心里特别想按照村规民约上做,但是又怕别的村不是这个习俗,到时两家谈不拢。“咱说给两万,人家女方不同意也没办法,总不能不给孩子成家吧。”李丽一直感慨,真希望村村都有这样的规定,大家都降低彩礼,这才能真正实行。单一个村去实践,谁也不敢开这个头,生怕毁了这门亲事。
很赞成、很担忧,这几乎是所有受访村民表达最多的一种态度。
村规民约张贴后,小伙主动告诉未婚妻
大安六村的村规民约是7月1日商议出来的,三四天之前才在家家户户门口张贴完毕。这纸规定究竟有什么样的效果还不好说,但是村民的大肆传播也像是在为本村做宣传。
村民梁铁林(化名)的儿子下半年要结婚,这两天和女方商议彩礼时,他的儿子将家门口张贴的村规民约拍下来发给了女方,委婉表达了一下,村子里出了新规定,但对方却回了一句,“你们村规定两万元,但我们村的习俗不一样,你们打听一下看着给吧。”
这一句看着给吧,让梁铁林有点犯愁,不敢真的只给两万。梁铁林有两个儿子,俩孩子都到了适婚年龄,这两桩婚事就像是两座大山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来。
梁铁林心想,村里出了这样的规定是为了村民好,但又怕女方不能接受。于是他盘算着先迈出一小步,比照村里的一般标准再降低点,一方面减轻自己的压力,一方面响应村里的号召。
村委会张贴的红白事指导标准
——说法——
村干部:不求一招奏效只为了慢慢改变风气
“降低彩礼不是一下子就能办成的事儿。”村支书梁华彬知道,尽管在村规民约里使用了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称彩礼超过两万元将按贩卖妇女论处,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述方式,想借此给村民敲一个警钟,并不是真的具有法律效力。
先是从村里抓起,给村民们制定一个标准,然后进行倡导,慢慢改变风气,这是梁华彬的规划。移风易俗做起来很难,需要观念的转变,这就注定了要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下半年是结婚的高峰期,因此村里特意在上半年制定出了标准,给大家一个参考,逐渐引导大家降低彩礼。不奢求能一招奏效,接下来谁家孩子要结婚,村干部就先去家里给他们做工作,压一压彩礼。”梁华彬说。
降低彩礼并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村干部不但牵头出台村规民约,还带头引领风气。村支书梁华彬的两个女儿在结婚时,只要了几千块钱的彩礼,而且还都当成嫁妆陪送出去了。村主任梁西焦的大女儿结婚时,他也没有要求彩礼的金额,而是让男方量力而行,“在我看来,两个孩子好好的,生活幸福最重要,不能让彩礼成为挡在孩子们中间的障碍。”
其实,对于大安六村来说,移风易俗的行为并不只这一次。早在几年前,该村就开始控制白事中铺张浪费的行为,效果显著,以前办个丧事要四五万元,现在一万多就可以办妥。
关于红事,酒席标准、婚礼花费等都易于操作,大家也都能接受,仅彩礼一项是比较难解决的“硬骨头”。
文明办:想法是好的但语言表达不太合适
省会文明办综合处副处长王莹表示,部分农村地区彩礼居高不下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男多女少的比例、过度攀比的心理、古老传承的习俗,都导致高彩礼屡禁不止。移风易俗,刹住高彩礼之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赵县,共有11个乡镇281个农村,率先张贴出村规民约限制彩礼的大安六村,比其他村庄早走一步。赵县文明办副主任王建立说,2018年4月,赵县召开了乡村文明建设的工作会议,基于此大安六村积极做出了响应。需要说明的是,大安六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关于彩礼一项的规定,说法上不太规范、准确,是否按照贩卖妇女或者诈骗罪论处,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不是一纸村约就可以下定论的,但村里想要遏制高彩礼风气的想法是好的。王建立表示,真正根治高彩礼“顽疾”的办法可能还是加强乡村建设,留住年轻人,让小伙子、大姑娘这些年轻一代愿意在农村生活。
“不可否认,大安六村在移风易俗这件事情上比其他村先行一步,做得比较好,只是在表述上存在瑕疵,从乡政府层面来讲肯定不会用这样的说法,但是限制高彩礼这样的行为还是要推行下去。已经有几个乡长同我联系了,接下来我们会商议一下,联合各乡镇农村一起制定相关民约,各村一起约束才能真正起到效果,否则男女双方容易谈不拢,总觉得两村习俗不一样。”大安办事处负责人耿肖锋说。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刘冉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勇博
编辑/王亚伟
中国人结婚女方要彩礼的由来是什么演化来的?
当今社会的女性“结婚之前要彩礼,结婚之后要理财”,彩礼已经成为结婚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很多恋人因为这个问题,闹得两个家庭矛盾丛生,甚至一拍两散。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送给对方的聘礼或礼金。然而,从文化角度上去理解,彩礼却并简单是如此。
彩礼是一种传统礼节,是民间习俗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
彩礼寄托着对新婚夫妻的美好祝福
在古代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赠送男方价值相当的财物,称作“回礼”。古时的彩礼多为一些实用的物品,一般为价格比较高的生活必需品,例如布匹或者牲畜之类;而女方的“回礼”多为女方自己所制作的荷包被褥等等,也显示自己的女工水平。女方出嫁时,娘家会在彩礼的基础上增添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财物随女方嫁至夫家,称为“嫁妆”。
因此,在古代,彩礼是一种与嫁妆对应的关系,两者都共同寄托着两个家庭对新婚夫妇的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形式。
现代社会的“财礼”之殇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到了现代,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成为了一种“陋习”。
在如今许多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婚事”已成了一辈子最大的负担,大部分村民一辈子所积攒的财物甚至不够儿子一场婚事所需。钱财成了主流,而生活必需品却成了次要,很多地方的彩礼甚至成了一般家庭都承受不起的负担,彩礼完全变成了“财礼”。
借结婚索取财物是违法行为
如果是直接索要或者是通过媒人彩礼钱、首饰钱等,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
新时代,怎么应对变质的“彩礼”
高额彩礼会让已经富裕的农民致贫,那些因为彩礼产生的纠纷还扰乱了农村的秩序,另外高额彩礼的攀比会让社会风气变坏。彩礼陋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正日益受到关注,一些地区为此开展了多种行动进行整治。
彩礼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有其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将彩礼问题一刀切,而是要批判地继承。
要让婚姻回归到爱情的原本轨道,让彩礼也回归到本身的文化本质和文化属性,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礼仪。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单位要出台制度、禁止约束,民间组织要主动发声、积极倡导,社会大众要主动认识、自觉遵守,全社会共同倡导一股文明、节俭的婚嫁新风。
如何看待农村万紫千红一点绿的彩礼行为?
岁月如梭,马上接近年底,对于许多农村人来说过年期间是个高兴日子,但是对于许多农村年轻人来说,心里却不免的开始惆怅起来,因为每到这个时候总要走亲访友,避免不了亲戚朋友的关心:“谈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结婚”的话题,对于这个话题,许多农村年轻人选择了回避,甚至是反感这类的话题。
为何现今许多年轻人不愿提起结婚这事呢?深剖之后会发现,许多人农村年轻人都是败在了高价的彩礼之上。在现实生活中会看到,有的农村地区的彩礼钱甚至比城市的高出不少,这些尴尬的窘境往往是因为“穷讲究”。 在农村结婚时的各种繁琐花销,不必要的开支除外,农村人在结婚时也讲究“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片绿”现今又莫名其妙的加上了“一动不动”。
三斤三两指的是,在结婚时给女方备的彩礼要准备3斤3两的100元人民币,一张新旧版本的人民币大概也就在1.15克,合计下来3斤3两在14.35万左右。 “万紫千红一片绿”指的是,男方给女方备的彩礼要准备10000张5元的人民币,1000张100元元的人民币,外加一张50元的人民币。“一动不动”指的一辆轿车和一座房子。
在农村大多数地区一般都是一动不动+三斤三两,或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按照现在的估算的话,买辆家庭实用性的车大概在10万元左右,一座房子大概在20万左右,算下来在农村结次婚大概40万元左右。 这40万元让这些农村年轻人心碎,好不夸张的说,这40万元对于正处在拼搏阶段的农村年轻人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之前看到的农村光棍足有3000万,且不说这个数字是否正确,但造成这尴尬窘境的,老农认为天价彩礼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从过去到现在,农村结婚彩礼也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也逐年上涨,翻了好几翻,往往在农村和长辈们在一起聊天时,许多村民就会在一起聊起结婚成本、彩礼的事情,对于农村结婚彩礼高,许多农民对此都表示很无奈。 不仅让农民感到很无奈,国家对这些天价彩礼也曾号召要让这“天价彩礼”将下来,但在现实情况中,想要让农村地区的彩礼钱降下来,号召此时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效果不是很明显。 因为在老农看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无外乎这几个原因,⑴,俗话说:“女人活得好不如嫁得好”,所以很多农村父母都希望女儿能嫁到城里去,嫁个有钱人,离开贫穷的农村,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好,当然女儿过的衣食无忧也是父母希望的,⑵,有的女方家庭则认为,我养了20多年的女儿,今后孩子跟你姓就是男方家庭的了。许多女方,⑶,有的人感觉说出去有个面子,结婚彩礼男方给了多少多少。
反观男方,觉得这天价彩礼难以承受,在农村讲究的“万紫千红一片绿”成为让他们头痛心碎之事。总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这里老农想说的是,送彩礼似乎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一种惯性,慢慢的大家就忘记了为什么这么做。 我想更多的是女方希望女儿嫁过去不要过的太寒酸,当父母的也比较放心。还有就是,对男方家里条件的考量,也是婆家重视女儿的一种体现,但不要盲目的攀比跟风,不要因为这些“万紫千红一片绿”的陋习影响家庭的稳定性,透支过多的人情,万事都可根据现实的情况来决定。作为男方也应为自己的家庭和将来努力奋斗。
你怎么看待部分地方的习俗?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而彩礼则是双方家庭对新人夫妇美好生活的祝福。
古代的彩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钱财、一部分为礼物。
到今天好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方要拿出天价彩礼,给不起彩礼不结婚!用是真爱还是买卖?
在婚姻关系里,彩礼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都是避不开的存在,因为彩礼都忘了当初为什么相爱,因为彩礼没谈拢而争执,或者就此分开。结个婚简直要把男方家里榨干。
彩礼重要吗:
一种是强烈要求高彩礼的,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种是合理的要一部分彩礼,走个过场,最后又回到小夫妻俩手上;还有一种认为彩礼是陋习,只要夫妻恩爱,有没有彩礼无所谓。
第一种人,多数是女方以及女方的家长,她们因为种种社会原因,认为自己没有从婆家获得高昂彩礼,就是轻视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表现。
第二种人,我比较赞赏,既遵守了老传统,又能保证夫妻双方婚后的生活,合理彩礼,也算是一种对女方的诚意。
第三种人,多数是重感情者,认为有爱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夫妻相爱,裸婚也无所谓。
“彩礼”,突出的是一个“礼”字,讲究的是人和人交往的规矩,体现的是人对人的尊重。
千万不要把彩礼真变成“财礼”,那就既失了礼节,更没了尊严。
最后呼吁,天价彩礼趁早再见!祝天下有情人幸福美满!
在男朋友和父母中间为难?
其实这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主动权永远都在你的手上。其实不管父母他们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总之她们都是为了你的一个未来去着想,不管说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一点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他们。
但是真正要和那个男人一起走下去的是你。你得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说左右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其实现实的条件不够,是完全可以后期通过努力去完成的。不要因为这方面的原因然后去错过一个很好的人。
男人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有
担当,爱你疼你有孝心就可以啦!人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果说有你心中能够认可的一些条件在的话。我觉得你一定要选择。一个努力的人可能现在他没有什么,但是他只要够努力够拼他未来可以创造的财富是你不可想象的。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一开始都是什么都没有,然后两个人结婚过后一起打拼一群努力。到慢慢的过的幸福过的很实在。都是靠两个人自己一步一步努力争取来的幸福。这样更踏实。
只要你觉得这个男人可以没问题,你能够认可他。觉得跟他在一起不会让你失望。就坚定自己的决心就好了。父母。肯定会反对这个也正常。我看到很多婚姻,一开始父母都是很反对的。但是到后面你们都能够用自己很坚定的决心坚定的一种态度。父母也不可能一直强加干涉。像我身边有好多都是这种。一开始不看好对方说怎么怎么样,你都远条件又不好。然后人又长得怎么样的,反正各种的理由都有的。但是到后面真正走到一起过后通过努力以前没有的慢慢都实现过后就什么都好了。
反正最终都是看你自己。凭着自己的感觉去吧,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