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话桑麻(把酒话桑麻是什么意思)

2023-12-07 14:11:04 30阅读

把酒话桑麻,把酒话桑麻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出自:《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原文:

把酒话桑麻(把酒话桑麻是什么意思)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赏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这哪是什么诗,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

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任何悬念,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所以没有山珍海味,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

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不客套,不拘虚礼。同时,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

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

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是明朗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

“青山郭外斜”,举目远眺,远处青山依依相伴,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

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

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

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

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透过小轩窗,房屋前几块菜地里,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远处青山环绕。

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一对老朋友,喝着米酒,拉着家常,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话话桑麻。

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

青山相依,绿树环绕的村庄里,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

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

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乡村的景色,真诚的友谊,朴实的话题,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把酒话桑麻全诗意思?

《把酒话桑麻》出自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古诗《过故人庄》全诗意思:“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万马究可哀和把酒话桑麻的上一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古诗把酒话桑麻中麻指的是什么植物?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作者对下乡做客这件事的描写,勾画出农家田园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出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全文十分押韵。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华,叙事自然流畅。赞叹了美丽的田园风光,也使我们现代人了解了古代的民俗生活。

今天我们在欣赏此诗的时候,“把酒话桑麻”给我们留下个问题:“桑麻”诗指农事诚然不错,但是麻为何物?

麻类作物主要是大麻和苎麻,而苘麻、黄麻和亚麻则是很次要的。大麻、苎麻和茼麻是我国原产。苎麻至今还被很多国家称为“中国草”或“南京麻”,反映了这些国家的苎麻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去的。

我国古代麻类作物的种植历史和栽培技术非常悠久,距今69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段三股麻绳和一段两股麻线,同时还出土了最原始的纺纱工具纺轮。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已广泛用此法制麻利用。商周时代的黄河流域将其发扬光大。考古学家在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北蒿城、北京平谷商墓、陕西宝鸡西周墓、发掘出土的麻布,时隔数千年都可清晰辨认。1957年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麻布和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苎麻布,质地优良,精细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府绸。“苎麻精者无逾比,居人服之,商贾不可得也”。秦汉时期,人们已能准确地掌握沤麻制衣技术,麻的柔软达到类似蚕丝的程度。到北魏时,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一系列脱胶的技术关键,使之品质进一步提高可与蚕丝媲美。到宋元时期,又出现各种麻脱胶的新工艺,原麻的胶杂质在漂、洗的工序中被不断清除,使纤维白净外观精美。这种古老的制麻技能直到19世纪末还在中国农村中广泛沿用。至今在盛产夏布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仍在应用。

进入现代,由于麻类纤维资源丰富,具有纤维长、强度高、伸长小、吸湿放湿快等特点,所纺纱线可以制成各种麻织物、水龙带、传送带以及各类缝纫用麻线等,供衣着、装饰、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多方面使用。随着各类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纺织服饰产品的要求正逐步由传统的使用价值向高品质、个性化、时尚化、舒适性、健康环保等方向转变。麻纺制品所蕴涵的高品质、舒适性和绿色生态特征正符合了消费升级的方向,特别是近年来养生意识的推宠,将进一步拉动对麻纺这一绿色高档纺织品的需求。麻类织物将主导世界纺织品和服饰消费的新潮流,有着“绿色产品”桂冠和天然保健功能的麻类纺织品再度呈现出广阔的前景。这里,我们应该感谢聪明勤劳的古代中国人为我们留下制麻技能,这样才能使我们现代人拥有具有吸湿透气、穿着凉爽、汗不粘身的优质麻纺织物。

把酒话桑麻上一句是什么?

1、把酒话桑麻的上一句是开轩面场圃。

2、原文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扩展资料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对上姓田的朋家做客这件事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2、赏析 (1)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2)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3、故事我居住在鹿门山已经有一段时日了,清幽的山水围绕。没了世俗相争的勾心斗角,我也乐得清净。今天,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膳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他家坐落在绿树环绕的村舍,村庄的外墙有座座青山倾斜着,和村庄相依为伴。其实就像我和将要去见的朋友。我虽然独居山中,因为有能互相邀请做客的朋友,倒是不觉得孤独。来到朋友家中,我们坐在窗边,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朋友家的谷场菜园。堆满的稻谷和青葱的菜园就在眼前。有风,空气里清新自然的香气传来,真好。我举起酒杯,浅酌几口,询问着朋友今年庄稼收成。闲谈着一些琐事,竟也到了日落之时。酒很好,饭食也很好,朋友的款待让我心情十分舒畅。于是我笑着向他说:“老朋友,等重阳节我再来你家赏菊喝酒,可不能把我拒之门外啊!”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