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结婚风俗习惯,遇到过最尴尬最害羞的事情是什么?
藏族的结婚风俗习惯,遇到过最尴尬最害羞的事情是什么?
我曾经借宿在游牧朋友的蒙古包里,实在太尴尬了,我竟然不小心弄乱了女主人绑在床头的“红绳”,第二天,男主人竟然急了!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旅游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很多人看过了大江大河,跨过了丛山峻岭之后,也会选择来草原旅游,尤其是内蒙古的大草原:以草原为床,以星空为被,数着星星看月亮,这种浪漫的体验十分受欢迎!
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旅游,一年四季都可以:
春季,万物复苏,满眼葱绿,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美不胜收;
夏季,水草丰美,碧空万里,广袤无垠的绿草地,令人神往;
秋季,林海秋色,萧瑟壮美,亭亭玉立的白桦林,壮美无比;
冬季,银装素裹,冰雕玉砌,满是白色的林雪原,心旷神怡!
来到大草原旅游,一定要体验住宿蒙古包,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有机会留宿在牧民自己的蒙古包里,遇到女主人绑红绳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内蒙古,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主要的活动舞台,尤其以游牧民族出现的身影居多,所谓的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具体指的是:逐水草而居!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大草原上历代的游牧民族因面临着与农耕区域相比较高的维度,冬季严寒,夏季较短,降水量少,所以是不适合传统的农耕生产的,所以,生活在大草原的人们便过上了捕猎和放牧牲畜的生活,而这类生产生活想要持续性的发展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珍惜脆弱的草原生态!
为了保障草原植被的可再生,游牧民族不得不在一个地方放牧一段时间之后,就赶紧转场赶去下一个放牧地!
游牧民族热情好客以及特色住宿--蒙古包在古代,游牧民族由于医疗条件、食物供给的不稳定,人口极少,而家族单位,也是零星分布。因此,两个人或者两个家庭,想要谋面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毕竟,在以往的恶劣生存条件下,客人在行进途中穷困潦倒,即便出发的时候背着风干肉,风餐露宿,也是十分危险的,遇到赶着牛羊群的主人家,被接济一下,生存几率就会变高,一个人的单枪匹马,对比一群牛羊的主人家,显然,主人家获取食物更容易!
另外,考虑到精神慰藉,古代牧区除了牛羊群,就是老婆和孩子围在身边,每天就是干不完的农活,要是有家族聚集,几个兄弟出去驰骋草原、意气风发倒也不失为一个打发时间的趣事,此时遇到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有需要借宿在主人家里,主人必然会好吃好喝的招待,彻夜长谈,聊的天南地北,你给我讲讲故事,我给你讲讲见闻,彼此分享,精神上获得巨大满足,而主人家为了多留客人住几晚,也会以酒水招待,牛羊肉管够!
也就是说,游牧民族的热情好客是有历史渊源的!
谈到游牧民族,就不得不提起大草原的特色住宿--蒙古包!
蒙古包的出现,跟游牧民族的生活特征有紧密关联,由于需要经常搬家,房子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固定存在,这种外观圆形,顶部圆锥形,围墙圆柱形的蒙古包应运而生,极其适合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普通的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门朝南或者东南开放,蒙古包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哈那(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哈那越多,蒙古包越大,通常有4个、6个、8个、10个、12个哈那规格,尤其是最后的12个哈那的规格极其罕见,室内面积要达到几百平米,一般以4-8个哈那居多!
作为游牧民族,需要考虑长途迁徙,蒙古包应运而生,在搭建的时候,不管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只要周围地面平整,水草质地良好即可,不仅安装容易,拆卸也比较简单,一个人三个小时就能搭建起来一个蒙古包,而且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木材不用发愁,每个蒙古包的部分组成,都可以拆卸,哪个部分坏了、旧了,随时都可以替换掉,想要缩小还是放大都可以。
床头绑红绳,代表着人品检测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住蒙古包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来到草原就是为了体验烤全羊、欣赏草原美景、住宿蒙古包,蒙古包的保暖性很好,能够抵抗风雪和严寒的天气,但是住在蒙古包里面要面临一个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一家人需要挨着睡!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游牧民族热情好客,碰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当然要热情招待,肉管够,酒管饱,主人家热情好客,十分健谈,劝酒也很厉害,他们性格粗犷,不拘一格,如果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十分谈得来的朋友,那么就会好酒好肉的招待你,一杯接着一杯,热情的让你忘乎所以,喝醉了也不用担心,住宿一晚,第二天再走!
到了晚上,喝多了自然要安排住宿,住哪里呢?蒙古包里面只有一个炕,只能挨着睡!
但是,毕竟身份有别,一家人倒是无所谓,客人来了还是要进行区别对待的,特殊风俗在于:一般是女主人挨着客人睡,为了防止发生其他事件,女主人家会在彼此之间放上一条红绳,或是将红绳绑在床头,表示异性之间的“红线”不可逾越!
一般的客人都会遵守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是不敢逾越这条红线的,毕竟主人家好吃好喝的招待,晚上还留宿你,怎么敢做出其他举动呢?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存在,要是喝多了或者是睡觉不老实,容易翻身,误碰了这条红线,倒也是情有可原,只不过,第二天如果被主人家发现了,那就说不清了,甚至会受到惩罚!
弄乱红绳,会有哪些后果?如果第二天早上,主人家发现这条红绳安然无恙,还是原封不动,那么恭喜你,主人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是一个可靠的人,会接着拿出更丰盛的食物招待你!
但若是被主人家发现,这条红绳的位置有变化,或者变乱了,那么主人家便会不高兴,不管你昨晚是有心,还是无意,红绳弄乱了是事实,因为主人家根本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也不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主人家会认为你并不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解释也解释不清,脾气好的可能会冷漠对待,脾气不好的甚至直接进行驱赶,根本不会给你继续留宿的机会!
要是遇到脾气暴躁的主人家,发现你弄乱了红绳,便会拉你起来,劝你喝下三大碗烈酒,你要是心中有鬼就不好意思不喝,你心中没鬼,迫于对方的压力也是不得不喝,三碗烈酒,这一天你都甭想干什么了!
不要以为这种惩罚力度很轻,主人家实际上是借喝三碗酒的做法让你知道他不高兴了,这是对你的惩罚,一方面让你心里有愧,一方面让你醉倒,怎么说,都足以让你刻骨铭心!
去大草原旅游,还有哪些风俗习惯需要注意?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内蒙古大草原同样如此,来到大草原旅游,与当地游牧民族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尊重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若是因为我们的不自知,惹怒了对方,或者让对方觉得我们无礼,就会很尴尬!
那么,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除了住宿时不能随便碰红绳之外,还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对火要保持敬畏之心
在内蒙古旅游的时候,住在蒙古包里,不要在火炉上烤湿衣服、湿鞋子,也不能跨过炉灶,或者用脚踢炉灶。因为当地人认为火是纯洁、力量、财富的象征。
二、不要在流动水中洗手、沐浴
内蒙古大草原水资源匮乏,逐水草放牧,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无水则无法生存,游牧民族十分在意水资源的纯净,所以来到大草原旅游,不要随便在流动水种洗澡、沐浴、洗衣服。
三、病人所在的蒙古包有标识,勿闯
牧民家中有人生病了或者病危的时候,会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段埋在东侧,这就说明家中有病患,不宜待客,看到这样的情况,不能随便闯入。
四、不能踩踏牧民家的门槛
到牧民家中做客出入蒙古包的时候,绝对不能踩门槛,这个习俗不仅在蒙古包实行,在许多农村区域都有流行,如果踩了是代表不敬,是不礼貌的行为。
五、落座顺序要长辈为先
到蒙古包里面做客的时候,对着座位有着严格的划分,而且讲究座次分明,长辈先入座,晚辈后入座,这是礼数。
六、不要随便进入私人牧场
虽然说蒙古族人热情好客,但是作为客人也不能随便闯入对方的私人牧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除非得到主人家的允许,不然开车或者徒步都会侵犯到主人家的利益。
七、不能随便踩踏敖 包
在草原上经常能看到以石堆砌起来的敖 包,对蒙古族人来说这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地踩踏。
八、不能开车的时候鸣笛催赶牛羊群
在自驾的途中,遇到牛羊群不可以鸣笛催促,尤其是羊胆子很小,遇到了尽可能的降低速度,不然刺激到羊群,会惹得牧主人不高兴!
写在最后游牧民族热情好客,对远方客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如果主人家喜欢你,相谈甚欢的话,便会让你留宿一晚,能够借宿在牧民自己家的帐篷中,而且让女主人或挨着客人,这是极大的信任,当然了,中间绑着红绳的话,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因为自己的冲动,破坏了主人家对你的信任,逾越红线,不仅是不尊重主人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如今,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模式已经趋于商业化,蒙古包里也大多装修成了城市宾馆的格局,里面有床、沙发、独立卫浴,想要感受蒙古包的独特风情,是需要深入内蒙古大草原腹地的,如果有机会入住牧民自己家的蒙古包里,一定要懂得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切莫因一时冲动或者以不懂的借口,造成双方的嫌隙,记住: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民风民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宽广、神圣养育了勤劳善良的藏民。藏民以他们特有的文化快乐的以自己的方式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一、酥油茶是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刚进藏的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环境,首先要过生活关,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
二、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爱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一种家制酒。青稞酒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稍加降温后加进酒曲,装进木桶或淘罐加封发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几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
三、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期佛像,建房竖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诚挚之心。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为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
四、堆谐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从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他们用歌舞表达自己的各种各种感情活动及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理状态。藏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说会走路就是会跳舞,会说话就是会唱歌。无论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西藏的民间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谐则是西藏民间歌舞中的一种。
和藏族女人谈恋爱注意什么?
在藏族,青年男女多为自由恋爱,父母亲友一般不加干涉。至于求爱方式,或袒露、或隐晦,因人因地而异。藏族的婚俗古老传统而又神秘,藏族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方式更是特别。一起来了解一下藏族同胞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意谈恋爱的,感受藏族风俗中别样的藏族婚俗。
1、情卦
在云南的藏族中流行着一种叫“情卦”的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情卦”藏语叫“日梦祷”,虽然占卦一种方术,但藏族青年的“情卦”却带有更多的游戏色彩,是以爱情为内容的猜心思游戏。
凡参加“情卦”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放在一人手中。掌管物件的人将所有的小物件在手里摇晃后,暗中取出一件,让大家猜。于是其它青年便猜测物件属谁所有,并针对物主爱情上的处境唱出一串有趣的情歌。
如果物主已经选中了心上人,但却羞于开口,就要用含蓄的歌词唱出来。如果物主虽然选中了意中人,但是对方早已于别人私定终身,对此大家可以用含蓄的歌词来取笑他(她)。
歌声结束后,掌管物件的人将手松开,看物件是谁的,刚才唱的歌就是谁爱情上的预卜。
2、抢帽子
抢帽子是藏族青年交往恋爱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一个小伙子看上一位姑娘,他便会找机会接近她,然后趁机将她的帽子抢走。过了几天,小伙子会回来找姑娘,将帽子还给她。如果姑娘愉快地接过帽子,就说明姑娘也爱上了小伙子。如果姑娘不肯接受帽子,就表明姑娘不喜欢这个小伙子。
3、浪寨子
浪寨子,是阿坝州一带藏族同胞中一种古老而奇特的婚俗。 每逢春节、庙会、节假日等人们欢聚的时候,也正是未婚青年浪寨子的时刻。浪寨子的序曲是抢头帕。男青年一旦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大街、小巷、房前、路旁、通过一段神秘的跟踪和观察之后,悄悄靠近女身,趁其不备,从头上抢去帕子。姑娘们的帕子被抢,立即意识到自己被人看中,羞涩地回头观看男子的体态、长相及举止。小伙子却故意转过脸去,翻身上马,留给姑娘一个神秘而富有诱惑力的背影。
等到了僻静处,小伙儿才勒住马头,跳下马背来到姑娘身边。如果姑娘没有立即要回头帕,即表示愿意“交朋友”。两人就此约定当晚约会的时间、地点。反之,就是姑娘不愿意了。
4、抢婚
当藏族男女之间爱情成熟了,彼此则会约好“抢婚”日期,女方约上自己的三五好友,悄悄打扮好,在夜间约定的地方等着男方来“抢”。女方有时也捉弄一下男方,把“姐们”装扮得和自己一样,看他抢谁。第二天一早,男方才请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姑娘家说媒。知道女儿被抢,父母“不得已”答应婚事。
藏族戴耳环意义?
这是藏族的一种风俗,男人满18岁之后戴上耳环,就证明他已经成年了,这是藏族同胞的风俗。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
扩展资料: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
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还讲究的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可以说是藏族服饰中的点睛之笔。
藏族一夫一妻的多吗?
藏族婚姻现在都是一夫一妻,历史上,藏族的婚姻形式各地存在差异,因此,婚姻制度也不尽相同。从整个藏区来看,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和最普遍的是一夫一妻制,另外也有不少事实上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现象。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大多是兄弟共妻共夫。
一夫多妻一般都是姐妹一个也不出嫁,大家共招一夫。其原因:一是姐妹在一起不分散劳力和家产;二是姐妹共夫,大家都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永不分离,视为最幸福美满的家庭;三是虽是亲姐妹,但其中一个在智力、相貌、才能等方面要比姐或妹弱一些,弱者不管出嫁或留家都不妥,而在强者出留都占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姐妹共招一夫,谁也不嫁,大家共持家业;四是姐或妹招赘后,姐夫或妹夫与妹或姐发生性关系,造成共夫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