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结婚风俗孕妇,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
河南商丘结婚风俗孕妇,中元节你们那里过吗?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也是,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节日意义
从有关七月十四/十五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七月十四/十五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十四/十五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十四/十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怎么过的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贵州省
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香港
香港大多举办潮洲的盂兰胜会,亦有地方举办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公。
老天对一个人能残忍到什么程度?
我们同村的李大叔一家,太惨了。2005年最孝顺、最听话的小儿子在外打工出车祸去世了。2015年可爱的大孙女和二孙女在家烤火一氧化碳中毒去世了。2020年最后一个孙子出去和同学游泳,也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儿子也和他们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李大叔一家憨厚老实,和邻里乡亲相处和谐,为人大方又正义。
李大叔有四兄弟,但属他们一家最孝顺,把老母亲照顾的很好,其他兄弟偷奸耍滑各种理由借口不照顾老母亲,老母亲生病住院也不管不问,全都是李大叔和他媳妇伺候、出钱出力。
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懒惰滑头,从小就爱调皮捣蛋,学习不成早早出社会打工,学了一身坏毛病,抽烟、喝酒、赌博样样会,一分钱都没攒下。
22岁时认识了一个外地打工的小姑娘,花言巧语骗的人家心甘情愿嫁给他,一年以后添了个可爱的女儿。但大儿子变本加厉去赌博,根本不拿钱养家,都靠李大叔老两口苦苦支撑。
小儿子帅气阳光,为人和善,又孝顺。奈何学业不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但踏实奋进,赚的钱都攒着给李大叔寄回家,让李大叔夫妻俩注意身体,吃好喝好。
2003李大叔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和小儿子寄回来的钱凑一起,翻盖了新房子,一幢三层高的小洋楼,让同村人羡慕不已。
好日子没过几天,小儿子出事了。
2004年春节刚过,小儿子拎着行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走的时候跟李大叔打招呼:“爸爸、妈妈,我走了,就不回来了,你们多多保重身体!”
这一走真的没再回来,很多人说是他出门时说的话不对。
李大叔接到外地警察打来的电话,说他小儿子出车祸了,在医院抢救,让他们赶紧去见最后一面。
李大叔一家定了机票,当晚赶到了小儿子上班的地方,见了儿子最后一面。
也许是在等他们,握着父母的手,小儿子停止了呼吸。
小儿子早上急着上班,在人行道上看到绿灯后没有注意驶来的车辆,努力跑向对面,结果被急驶的车撞飞好远,当晚就去世了。
李大叔夫妻握着儿子的手,老泪划过沟壑纵横的脸,哭的泣不成声。坚持着处理好小儿子的丧事,老两口倒下了,病了一个多月,才逐渐好转。
这一个多月都是大儿媳伺候在床前,大儿子偶尔露面慰问一下,基本都在麻将桌上。想起小儿子想着大儿子,李大叔老两口又哭了起来。
过了半年,小儿子事件的判决结果下来了,肇事者给李大叔赔偿了80多万,一下子李大叔全家成了村里羡慕的对象,那可是村里第一个有几十万存款的人啊。
李大叔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考了驾照买了车,准备跑车顺路拉人赚点钱,毕竟年纪大了,又受了打击,重活苦活干不了了。
村里人看着李大叔一家突然成暴发户,有车、有房、有存款,就酸溜溜的说,还不是拿儿子的命换来的。
李大叔老两口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大儿子一家了。他们苦口婆心教育大儿子,让他不要那么任性没有责任感,毕竟是有家庭的人了。
大儿子突然开窍,决定出去好好打工赚钱。他开始每个月给妻女生活费,一切仿佛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大儿媳也比较孝顺,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还陆陆续续又生了女儿和儿子。
李大叔有了期盼,看着三个可爱的孙子、孙女,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大儿子开始染上网瘾,整天除了上班就是通宵上网,和网友聊的不亦乐乎。有时候为了上网都不上班,导致经常换工作,收入只够自己花销。
大儿媳觉察到自己老公的不对劲,看着要吃饭要上学的儿女,总不能一直靠公公婆婆支援,就把孩子交给公婆带,自己外出找老公,一起打工奋斗。
结果夫妻俩天天吵架,总是为了钱的事争执。大儿子不顾媳妇的吵闹,也不顾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把钱都拿去上网、吃喝。有一次他们吵的厉害,还动手打架。
大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家,把两个女儿带到娘家照顾,自己就在娘家找了一份工作,提出了要离婚。
两个女儿很懂事,知道妈妈的不易,经常帮妈妈洗衣做饭。
看着朋友圈两个孙女的成长,李大叔于心不忍,打电话劝说,让儿媳带着孙女们回来过年,有话好好说,不争气的大儿子他也会帮忙教育。让他们老两口见见两个孙女吧。
大儿媳抵不住老人的苦苦哀求,过年的时候把两个女儿带回了婆家,没想到这是永生难忘的噩梦。
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火盆前享受团圆的喜悦,一家人共话未来,希望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过了十二点,全家人回屋休息,两个孙女住一楼,孙子和爷爷奶奶住。
两个孙女觉得房间好冷,想要烤火取暖,就回到客厅把火盆抬进屋,还把门窗都关的严严实实。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叔夫妻俩做好饭,叫全家人吃饭,无论如何喊叫两个孙女没开门出来,他们以为孩子睡得晚,早起不来,直到发现客厅的火盆不见了,才觉得心慌。
打开孙女睡觉的房门,两个孩子安详的睡着,一点都不受外界影响,她们再也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急救中心开着车来了,医生检查一番摇摇头说,早已经没气了,准备后事吧。
李大叔夫妻俩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李大叔捶打自己的头,都怪他们疏忽大意,晚上没有看看两个孙女,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就这么走了。
孙女的葬礼一结束,大儿子儿媳就领了离婚证。孙子留给了老两口照顾,大儿子继续出门打工。
有了孙女的惨痛教训,李大叔老两口对孙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每天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自己走亲戚、办事都把孙子带上,不留他一个人在家。
吃的喝的都给买最好的,老两口想着反正自己的钱以后都是孙子的。大儿子不成器,教育好孙子才是以后的希望。
一转眼进入了2020年,孙子已经十三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听话乖巧。
六月中旬,那天周末。老两口有急事要出去办,不放心孙子一个人在家,让孙子一起去,孙子说自己有很多作业要做,上学了要给老师上交。
老两口急着办事,叮嘱孙子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尤其是不许下河洗澡,很危险。
在孙子的再三保证下,李大叔夫妻俩外出办事。就这两个小时,天人永隔,孙子下河淹死了。
李大叔夫妻俩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事回到家,发现孙子不在家,预感到可能出事了。这时邻居气喘吁吁来到他家里,让他们赶紧去河边看看,他们的孙子被冲走了,找不到人。
李大叔夫妻俩连滚带爬来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李大叔不顾警察的阻拦要下河打捞自己的孙子。
警察一直死死抱着他不放手,直到他精疲力尽坐在地上哭泣。
打捞工作一直持续到半夜,才在下游找到孙子的尸体,已经泡的发胀。李大叔紧绷的弦断了,立刻晕了过去。
原来孙子很听话,真的就在家里认真的写字看书,奈何同村同学跑来叫他去河里游泳,起初孙子不答应,说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在家乖乖写字。但这个同学死缠烂打说玩了就马上回家,没人知道。
孙子动心了,就跟着同学去玩,哪知道河水由于常年捞沙子,变得特别深,他跳下去就没有上来,一起去的两个胆小不敢下水,看见他一直不上来,赶紧跑去找大人帮忙。
大人看不到人,觉得河水深不可测,就立刻报警了。
李大叔大儿子得知消息,立刻连夜赶回家,看到儿子肿胀的尸体,他双眼通红,扑向李大叔,说你咋不去死!你怎么看的娃,你要给他偿命。
一旁的警察赶紧上前阻拦,怒斥他住手!这种事哪能怪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帮你拉扯儿子,这个意外谁都不想。
李大叔打着自己的头,说愿意自己去死换来孙子的命,前来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掉泪。
孙子的丧事处理后,大儿子头也不回的走了,说再也不回这个家,以后李大叔老两口的死活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李大叔夫妻俩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人是非,也孝顺父母,善待别人,但不知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孝顺的小儿子、孙女孙子接二连三走了,留下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尝尽世间苦楚,受尽白眼。
很多人看李大叔家有钱,都跑来借钱,还不想还,觉得李大叔那么多钱不缺这几个。
李大叔家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人看笑话,说有钱有什么了不起,人没了。
让人唏嘘!
有时想想,来世间走一趟究竟为何?
河南女方送亲的人有啥讲究?
'送亲人要选的话都是要选择一些命好的。结婚这样重要的事情,做什么都需要一个好彩头的,所以选什么人去送亲是有讲究的哦。比如儿女双全的人,父母健在的人。这些人的一般都会认为命运好有福气的人,孕妇和寡妇是不可以在送亲当中,送亲人数是双数,双数是吉利,毕竟结婚是大事。
你们各地都有什么仪式?
中元节各个地方的习俗:
一、国内
1、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2、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3、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4、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5、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6、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7、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9、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10、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莆仙有“家祭”、“公妈热”、“送纸”、“金粿”等习俗。
11、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12、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 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13、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14、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15、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16、中国香港
香港大多举办潮洲的盂兰胜会,亦有地方举办中元建醮,离岛坪洲便是其中一个地方举办中元建醮。坪洲中元建醮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一连四日,最热闹的一天为七月十五日,当日的仪式包括走午朝、走龙船、放水陆灯、摆天席、争夺祭品及化大士公。
二、国外
1、日本
日本“盂兰盆”节 (鬼节)巡游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
2、朝鲜
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著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
3、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4、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中元节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星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就是在庙或盂兰胜会前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有时还会放上啤酒等饮料,花生、毛豆等零食。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间八点至午夜十二点,台上表演五花八门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作为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歌台表演常因过于喧哗遭到部分周围居民的投诉而遭到警方警告。此外,歌台上常出现的一些桥段如爱说黄色笑话的主持人、穿着暴露的女表演者,等都让星马两地许多人对七月歌台产生误解。但这几年马来西亚庆赞中元理事会已经禁止表演歌手穿着暴露的服装以及控制歌台音量以免产生误会与摩擦。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和禁忌有哪些?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起源“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中元节习俗:1.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 祭拜先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3.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4.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根据每个人的身份,角色不同,捏的形状也要不一样,寓意也不同。
中元节的实际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中元节禁忌:13个常见的禁忌
1、忌半夜晾衣服2、忌披头散发睡觉3、夜游4、忌半夜庆生5、忌说“鬼”字6、忌乱踩冥纸7、忌乱拍他人肩头8、忌将筷子插在碗上9、床头忌挂风铃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11、忌轻易的回头12、忌下水游泳13、忌吹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