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农村结婚风俗,江苏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2023-10-05 19:56:04 33阅读

沭阳农村结婚风俗,江苏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江苏有太多的好玩地方,各个市县都有独特名胜风光,美不胜数。

今年四月去了一趟宜兴,感慨颇多,逢人就夸,宜兴在公园和景区建设上都是大手笔,大投入,宜园依湖而建,走廊厅阁,防古桥梁,风土习俗,家乡典故,栩栩如生立体雕塑于公园一旁。龙背山森林公园,名人馆,状元堂,文峰塔。以上两园都要尽兴玩上整天。大觉寺是台湾星云大师投资的特大型庙宇殿堂,那般美景、那般宏伟,叫我都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和表达,正好有自己拍的图片来佐证。还有国防公园,当时去未开放,透过外围里面有岗楼碉堡,军车大炮等,以上所提公园门票均为免费开放,当然还有其它免费公园我未去就不知道。

沭阳农村结婚风俗,江苏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我还花70元门票玩了善卷洞,洞内五颜六色,壁石上造像自然形成,非常逼真,幅幅有来头,个个有典故……

什么叫气派,什么叫气势,宜兴归来,深有体会,明白理解!

如此是否有伤风败俗?

谢谢邀请!清明节来临,祭祖跳艳舞,如此是否有伤风败俗?首先橄榄君认为百分之百的伤风败俗,一是对祖先的极大不敬,也是对清明上坟祭祖的一大亵渎,更是对清明上坟传统教育的又已玷污,极大给自己的后代带来不好的教育,难怪有些人在叹息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一些修佛的人会烧些自己或者找人代抄的佛经给他们去世的亲人朋友,意在帮助亡人早日脱离地狱之苦,从而离苦得乐。

一个本来彰显中华民族古老传统的“礼”文化,清明节祭祀先人照讲是相当隆重也极其庄严的事情,国家将清明节作为公共假日设置本身也是以人为本、回归传统的举措。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却总是有那么一些不肖子孙以当今社会之时髦之事投其所好,在祭祀活动中搞出一些另类甚至变态的花样;继不久前有报导说有人清明花钱找人“代理扫墓、代哭爹妈”业务,今天又出现在坟头眼前跳艳舞,真是对祖先的极大不敬,如果上天有灵魂的话,都会在天上大骂不肖子孙,真是丢人丢到了阴间。这实在是太离谱,也令世人错愕不已。

这是祭祀祖先吗?稍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明白,恰恰相反,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祖先、辱没先人。今天在坟头上蹦迪,跳艳舞,名义上是祭祖,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某些人观看艳舞的动机,打的旗号是祭祖,可实质上却恰恰是污辱祖先,更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虽然这种病态的祭祀并非普遍,但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物欲的疯狂追求,也可以说是价值观扭曲的另类表象。祭祖就是一种传统的孝道文化,一束鲜花,一杯薄酒,一篇祭文,带上子女踏青上坟,扫墓祭祖,及低碳又文明,更是中国人对祖先的追思与怀念,这本身也是古老的孝文化,而今天在坟头上扎戏台,蹦迪,跳艳舞,真是不合时宜,更是显得恶俗和无聊,这哪里是祭爹,简直是坑爹了。当然这到底是愚弄人、还是愚弄鬼,也一目了然。

现在,清明祭祖之祭品正在向低碳环保方面发展,一些低级,愚昧,严重脱离祭祖的一种歪风邪气,也正在远离人们的视野,今天这种坟头扎戏台蹦迪跳艳舞,本身是对清明节传统的、人文的本来意义的颠覆,与当今倡导回归传统文化的呼声格格不入甚至适得其反,也背离了清明祭祖着重于情感和心理的表达之初衷,如果这种恶俗现在不受到世人的歉责和批判,这种原本优秀的传统清明文化祭祖尽孝活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完完全全变味了,只会变得更加丑陋和愚昧落后,甚至让人耻笑。

为什么江阴的人强调会自己是江阴的不是无锡的?

这个问题是在拉仇恨!那么,先看一下数据吧!

2016年,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在2016年的省级地区生产总值榜上,江苏省排名第二,广东、江苏之间的差距变化不大,而江苏、山东之间的差距则扩大了1900多亿元。

而江苏有两个县级市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其中昆山排名第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0亿元;江阴排名第二,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83亿元。无锡下辖的宜兴排名也较靠前,位列全省第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7亿元。但无锡大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达9104亿元,扣除江阴、宜兴后,依然高达4644亿元。数字已经说明一切!

其实大家不要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曾经有一个号称“华夏第一县”的无锡县的存在,后来无锡县“撤县建市”成立了“锡山市”,在全国的县级市中,依然排名第一。只是后来又被划分为了无锡市下辖的“锡山”和“惠山”两个区。那个时候,全国没有一个县(县级市)超过无锡县的经济总量。现在似乎是“山中无老虎”了,“猴子”都想称“大王”而已了。

在行政区域的设立上,江阴既然只是地级无锡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随着无锡城市的发展,改设为下辖的一个区,那只是时间问题,这就类似于之前的“锡山市”,你再“全国第一”,也没有卵用,不把你变成区,就阻碍着无锡城市的发展,只能把锡山市撤销掉,设立两个区。到是宜兴,因为离开无锡大市主城区相对较远,估计会保留下来。

顺便再补上一些内容:

因为很多人同意我的意见,但对于锡山市分为两个区有疑问。说是应该分成了四个区。事实是:无锡市把当时的郊区、马山区和锡山市打散了,再重新划分成四个区。

过年儿媳妇要给婆婆送礼物吗?

按伦理,辈分来说绝对是应该的,但现实生活有不少媳妇只给娘家送礼、却没有婆家的份,我也是一名女性,并不是我要践踏同性,我真的打骨子里瞧不起这种女人。如果说父母弃婴,我想人人会痛恨。但成年以后的女性怎么就不想想:不论男女都得靠父母抚养,乃至于祖父母帮养才能长大,凭什么娘家有、婆家就没有呢?难道你的丈夫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如此作贱公婆不等于践踏自己的男人吗?那你还跟这样的废物男人干嘛呢?是没见过男人吗?还是找不到更好的只好凑合,就算是凑合也得有个凑合的样子吧?里子可以不要、但面子总得顾及一下吧?总不能嫁个男人就把这个男人占为己有,还有使唤公婆,公婆却使唤不了儿子媳妇,要知道女人就算是不使唤公婆,媳妇已经赚了,父母把这么大的儿子给你了,特别是大城市里的人都有退休金,经济上可能还倒贴,媳妇怎么就不知道满足呢?如此不满足,自己的娘家人好,怎么不去向自己的父母要房、要车、要帮扶呢?

沭阳人有哪些特有的春节习俗?

沭阳的春节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点:

1、蒸馒头

妇女忙于蒸馒头之类的面食。记得小时候,过了腊月十五,农村就有一种过年的迹象,各家忙劈柴火,因为那个年代不仅缺少粮食,连草都没得烧。所以连树根都当宝贝一样收藏。到了临近春节,需要蒸馒头,所以就把这些木柴拿过来劈。

2、打牌

每逢春节,男同志讨论的热门话题就是打麻将或打牌,而且总是要来点彩头的。

3、玩乐

小孩乐于吃和玩。过去比较穷,平时难以吃到鱼肉之类,过年了,能吃上几顿美餐,当然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初一早上能得到父母赏的压岁钱,那就是最美好的回忆了。

4、贴春联

沭阳和全国各地一样,每逢春节,各家各户贴春联。把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憧憬浓缩成一副对联,贴于门上。

5、走亲访友

平时忙于工作,难得有空闲。过年了,大家都在家里,所以请亲戚朋友来聚一聚,唠唠家常。

6、吃饺子

沭阳人吃饺子的时间和别处有点不同,其它地方大多是在除夕夜里零点前后吃饺子。而沭阳人是在初一的早饭时吃饺子。而且初一的饺子还有个很吉祥的名字:弯弯顺。寓意来年事事顺意。

7、放爆竹

过去沭阳人都是在初一早上四五点以后开始放爆竹。但如今,家家都是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过年,所以大多是在除夕晚上看完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放爆竹。

8、吃年糕

初一早上起床时,会发现床头有几片年糕,这时大人们除夕晚上就备好的。意为节节高。

9、跳财神

过去人穷,把发财的愿望寄托于未来的一年中,所以跳财神成为一种过年的风俗。但现在很少能看见了。

10、守岁

为祈求来年喜庆,人寿年丰,举家明烛焚香,坐以待旦,谓之“守岁”。 焚香敬神,室内燃大盆火,预兆吉利。把火烧旺,象征来年“红火”,诸事顺遂。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