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交友,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葫芦岛交友,张作霖时期的东北为什么驻有日本军队?
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张作霖的地盘上会有日本驻军呢?
其实,虽然张作霖是“东北王”,但是他的统治也不是铁板一块,并不是没有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郭松龄就曾经扯旗“造反”。
1925年11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大军势如破竹,打得奉军抱头鼠窜,兵败如山。
张作霖危在旦夕,眼看就要完蛋的时候,日军突然出现,挡住了郭松龄部队前进的步伐,郭松龄不得不放缓进攻脚步,让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功亏一篑,兵败被杀。
很多人对此大惑不解,东北不是张作霖的地盘,日军打哪冒出来的?张作霖不是一下子成为东北王的,最初他只是一个杀人越货的土匪,1902年被地方政府诏安,成为在编的地方治安部队,从此开始了称霸东北之路。
而张作霖称霸东北,几乎每一步都离不开日本关东军的鼎力相助;也可以说,没有关东军的支持,张作霖寸步难行。
那么,关东军什么时候到了东北的?要说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存在,还要从日俄战争说起。
1898年沙俄侵占大连地区后,即在旅顺、大连湾(今柳树屯)设立警察署,实行军事统治。1899年8月,沙皇颁布《暂行关东州统治规则》。在今大连地区设关东州。
1904年2月,日俄两个强盗为了东北这块肥肉大打出手,战争持续1年零5个月,最后以俄国的惨败而告终。
赢者通吃,既然沙俄战败,就要吐出吞下的肥肉,跟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朴资茅斯条约》,将旅顺、大连湾及附近领土领水租借权,与关联租借权,以及长春、旅顺间之铁路无条件让与日本,日本在中国获得了第一块殖民地。
既然有了殖民地,日本政府就借口保护在华利益,在辽阳成立了关东都督府,由陆军大将大岛义昌任总督,都督府内设陆军部,日本军队开始踏上东北土地。
1907年开始,日本在“关东州”驻扎有1个师团和6个铁道守备大队(2个师4万余人)的兵力。
随着日本在南满殖民地的巩固,1919年4月,日本将原来的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原来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直接归日本天皇指挥,首任是司令曾在日本殖民地朝鲜担任宪兵司令官的立花小一郎。
关东厅负责南满地区的司法、行政;关东军司令部则负责殖民地的安全和治安。
关东军司令部的所在地最初在沈阳,后来迁到了旅顺,再后来迁到了沈阳,为进一步侵华做准备。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一手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曾经为他们占领东北鞍前马后效劳的东北军阀张作霖。
1931年,日本关东军露出了强盗嘴脸,精心策划“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溥仪在日本操纵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以长春为“国都”。为了加强对溥仪控制,关东军司令部迁到了长春,掌握了东北地区的军政大权。
1942年10月,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兵力达到顶峰。
这时的关东军,拥有31个步兵师团,其中14个主力师团、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以及伪满洲国部队等,共约120万人。
随着后来太平洋战争吃紧,日军不得不把关东军精锐调往太平洋战场,关东军战斗力大大下降。
日本投降前夕,关东军为了应对苏联出兵,临时抱佛脚,七拼八凑组扩充军队,规模达到24个师团,兵力70万人。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关东军60余万人被俘,其余全都被消灭。
关东军在东北成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除了策划918事变,他们还对敢于反抗他们统治的东北百姓进行残酷镇压;对于抵抗他们入侵的抗日武装进行疯狂打击;疯狂掠夺东北地区的粮食和矿产资源,为把中国东北建成日本的进侵略扩张桥头堡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人民欠下了累累血债。
担任关东军司令官时间最长的,是梅津美治郎大将 ,他从1939到1944年任关东军司令官,日本战败后被远东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48年死于癌症。
关东军末任司令官是山田乙三大将,苏联出兵东北后,投降苏联红军,在苏联接受审判,被判处25年徒刑。
1949年苏联政府将山田等969名日本战犯移交给我国政府,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由于山田认罪态度较好,积极接受思想改造,在1956年6月被我国政府特赦释放回国。
自闭症或语迟儿童?
这个问题之前也困扰了我好久,因为易易两岁了,说话还只停留在:爸爸,妈妈,这个,那个的阶段,老母亲真的焦虑了,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法,出门也是四处打听同龄孩子语言发育,熬不住的焦虑,在网上查了下关于语言发育的育儿书。
《语迟的孩子也聪明》讲的是一个关于语迟的研究成果,作者的儿子也是属于语迟孩子,讲了一些语迟孩子的案例。
其实大家都知道语言的输出是需要一定量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输出。
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我挺认同的,语言的发育是在大脑发育的后期,也就是说大脑发育完善后,语言才会输出。这也符合大多数语迟孩子交流和思维能力都不错的现象。
我的建议是,语迟应该尽早干预,但家长也不要过分焦虑,等待花开。
希望可以帮到你,我是易妈,分享有用的育儿经验。
黑龙江省在战国时期是什么国?
战国时期,黑龙江省是肃慎和扶余国势力范围。
1、夏朝到周朝其实,早在4万年前左右,人类就已经生活在黑龙江这个严寒之地了。最早,在夏朝到周朝时,这里生活着肃慎人、索离人等少数民族。关于肃慎人最有名的就来自孔子的一个故事。 说有一次孔子在陈国有力,有一个鹰隼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而它背上却有一个石头做的弩箭。陈侯非常惊异,让人拿去给孔子看。孔子一看就说,这鹰隼来得可是远,这个石弩箭是来自肃慎人的。当年武王伐纣,各个远方的民族都来支持,肃慎人还派使者来进贡过。《国语·鲁语下》则记载有:"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这件事可以看出,孔子见识是非常广的,连最北边民族的东西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早在周朝建立的时候,黑龙江地区存在肃慎人的事就被证实和普遍认可了。(上图为肃慎石弩箭)2、春秋战国时期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400年左右,东北的黑龙江地区有了古代先民建立的扶余国。最早东北地区有四个古老的民族体系,分别为古汉族,东胡族,肃慎族,濊貊族。随着这些民族部落的变更和发展,逐渐出现了融合和聚集。最早在《史记》中,就有了关于扶余的记载。(燕)上谷至辽东,地踔远,人民希,数被寇,大与赵、代俗相类,而民雕捍少虑,有鱼盐枣栗之饶。北邻乌桓、夫余,东绾秽貉、朝鲜、真番之利。(上图为画家创作的东北地区先民城镇)所以,按照时间来看,战国时期的黑龙江是肃慎和扶余国。但是,古时的地图与现在的行政区划完全不同,只可以说,部分黑龙江地区、吉林、以及吉林东部的俄罗斯境内地区,属于扶余国的范围。而除去扶余国的范围,黑龙江其他地区仍由一些古代民族部落占据,并长期定居或迁徙生活。当然,扶余国的领土面积随时间也存在变化,在长达700年的存在时间里,扶余国最大时达到方圆1000公里左右,人口在汉朝达到最高的20万左右。 3、古代黑龙江地区其实,东北北部地区在冬季非常寒冷,在古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御寒手段和食物缺乏,所以人口很少。但是,虽然环境困难,但是古代先民仍然不屈不挠,顶着恶劣的环境,完全的生活下来,并且繁衍生息,连绵不断。只不过,地处极北之地,交通不便,即使他们与中原长期保持联系,但是文化和科技水平与中原相比,仍然落后一些。这与此地地广人稀,人口较少,与中原距离较远是有很大关系的。 相信,即使当时建立的扶余国,其与燕国,以及后来的秦朝、汉朝仍有差距,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的史书中,总是称扶余、肃慎来朝贡。当时的君王一定把这里当做华夏地区的最北之地,而此地来人朝贡,是对君侯的认可,对治下优秀的肯定。不过,现在想想,也许当时的扶余、肃慎的人也许就是纯粹的想沟通中原,换取一些生活和手工机械,再探查一下消息和各方的实力。进贡这事,估计也只是顺便做做而已。毕竟,中原自己天天还在打架,根本没有那个君侯脑袋不清醒,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打扶余人、肃慎人。人生地不熟不说,超级长的补给线是个难题。再说,大军一出发,不到2个月,老家就会被虎视眈眈的邻居给端了老窝,实在是得不偿失的。 而扶余国也乐得自在,一直偏安一偶,默默发展,虽然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好在居民好管理,四周也算安宁太平。后来,公元285年和493年,鲜卑族和勿吉族先后入侵扶余,扶余国力大损,国王死后,才被其他部族吞并。这正是战国时期,黑龙江地区存在国家的具体情况了。东三省黑吉辽三地的人都有什么不同?
要问东三省黑吉辽的人有什么相同点,那我可要滔滔不绝,和你喋喋不休个三天三夜了,提起不同,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寻思了半天也只是想到了这几点细微的差别。
口音不同。大家伙一听见东北话就感觉老有意思,老招笑了。听音儿识人此子产自东北,那他一定是辽宁省的。辽宁人一张口大碴子味儿就飘出来了,说话舌头捋不直的是沈阳及其附近那边拉的,“大舌头啷叽”的是鞍山和营口那一撇子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很多问号,说话质疑全世界的就是锦州那嘎达的,有海蛎子味的是大连那边的。这里要郑重强调一下,我感觉朝阳口音是全辽宁省最标准最接近普通话的了。在黑吉哥俩中,大黑几乎上没有口音,说话字正腔圆,有点口音但不是很重的,那就是吉老二啦。
东北人内部是能区分出省份的。我生在辽宁,学在黑龙江,一说话,他们就能听出来我不是黑龙江的,但我自己一点感觉不出来。举个例子,在家时说我(wǎng)们,而黑龙江和吉林常说俺们,但后边接的“那嘎达”都是一样的。哎?你说孙悟空一直自称俺老孙,那它可没可能是一只我们东北猴那,哈哈。
当然这种魔力的口音和幽默的语言是我们东北的独有特色,我也是纯纯的东北人,没有任何嘲笑和蔑视的意思。
气候类型、温度不同,地形略有差异。黑龙江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吉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辽宁是温带季风气候,而且辽宁还是一个沿海的省份,所以在寒冷的冬季辽宁的温度要比黑、吉高10℃左右。东北哥仨加起来的总面积是78.73万平方公里,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但辽宁又以山地、丘陵居多。所以黑龙江和吉林的耕地面积要比辽宁多很多。站在田间地头,绿油油的玉米地,黄澄澄的稻田与瓦蓝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壮美山河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2022年全国各省耕地面积排名中,黑龙江省以2.579亿亩位居第一,吉林省以11247.75万亩位居第四,而辽宁省未进前十。但适宜的温度气候,山地丘陵较多的辽宁水果较多,农村几乎上家家都会有几棵枣树,杏树,桃树,梨树等等,山上成片的果树更是错落有致,厚的蒜面子似的果实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大连樱桃,丹东草莓,朝阳大枣,鞍山南国梨等都是比较出名的。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黑龙江人皮肤都比较白,男的帅气,女的貌美。夏天哈尔滨的中央大街和松花江边会有成群成群的人“欣赏雪白的美景”。除此之外,我感觉黑龙江人比较自来熟,吉林人有些内敛,辽宁人幽默一些,这属于性格上的一点点差异吧。
饮食不同。东北这哥仨也是有分歧的,比如“青蛇”,锅包肉,烧烤,叫法排名等。东北省辽宁分省的锅包肉是放番茄酱的,而黑龙江分省是老式糖醋的,我这生在辽,活在黑的人也不好说啥,实在不行,就让吉林分省评判一下呗,毕竟无论黑吉辽还是辽吉黑,他们都在中间嘛,哈哈。三胞胎中,辽宁说锦州烧烤好,吉林说延边烧烤好,黑龙江说齐齐哈尔烧烤好,究竟哪里的比较正宗呢?其实,我感觉味道都差不多,我这个吃货统统都爱。
温馨提示:无论在视频或文章评论区,还是生活中碰见有东北人在争论,千万不要去扒眼儿,他们前一秒在争吵,下一秒就可能就坐一桌撸着串,喝着小啤酒去了。你在旁边瞅了半天,没干起来耽误你时间,哥仨还是很团结的,哈哈。
岁月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变了许多,但刻在东北人骨子里的豪爽与阔达心胸却从未动摇过。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会义无反顾,在事关生死时,我们会竭尽全力。我们会永远保持热爱,永远重情重义。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也请大家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评论,谢谢!
为什么现在东北地区出现了连续下跌?
进入6月份后,猪价在经历将近三周的上涨之后,最近又开启下跌。是生猪存栏开始多了吗?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来看,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十个月下降,而且幅度越来越大,至今也没有缓和的迹象。专家认为,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越来越紧张的趋势不变,那么,近期猪价为何却开始下跌了呢?
从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未来三年,猪价都处在上涨的大趋势中,专家称之为“超级猪周期”。目前来看,这种判断符合基本事实,但具体到这三年中的每一个月,猪价涨几天、跌几天再涨几天,这种情况以后会成为新常态。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猪价涨跌受消费影响。目前,猪价消费仍处在淡季,既有季节因素,又叠加了消费者畏惧非洲猪瘟的因素。笔者走访了多家超市、菜市场,商家普遍反映猪肉销售量比去年差了不少,今年猪肉价格比去年高20%以上,很多人转为消费禽肉、鱼肉和牛羊肉。在猪肉消费降低的同时,鸡肉等的销售量、进口量均有大幅上升。
第二,屠企开启反击。猪价快速上涨加大了屠企的成本压力,屠企当然不会任由猪价上涨,时不时的压一压价,看看养殖户会有什么反应,这种操作也可以理解。不过,随着生猪供应趋紧,屠企的压价策略能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小。最近这波猪价下跌,东北屠企强力压价起了很大作用。
那么,七月份猪价走势如何?是重新开启上涨还是继续震荡下跌?专家认为,这波猪价下跌不会持续太久,预计7月初猪价会重新开启反弹。去年,受非洲猪瘟影响,很多养殖户心里都慌了,屠企刚一压价或者还没开始压价,就开始抢着抛售。但是到了今天,大多数养殖户都看清了生猪越来越少的事实,屠企的压价策略根本无法持续。
目前,对猪价影响最大的还是非洲猪瘟疫情。比如广西,在疫情压力猪价持续低迷,北方都涨到9块多了,广西才6块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这波疫情过去之后,只要养殖户停止抛售,广西猪价肯定会强力反弹,毕竟剩下的猪实在太少了。因此,只要非洲猪瘟没有再次大范围传播,今后猪价将保持总体上涨的趋势。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您的点赞、评论、分享、收藏都是对笔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