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交友,孩子上一年级后?
济南交友,孩子上一年级后?
大家好,我是老严。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刚上一年级,不适应学校的生活,是很正常的。我儿子小宇刚上一年级时,也有过一段不适应期,我观察、分析后,发现环境、氛围、学习方式的改变,导致小宇不适应小学生活。1、环境的改变,让孩子不适应。许多孩子非常留恋幼儿园,跟幼儿园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幼儿园的布置比较卡通,色彩艳丽,比较贴近孩子的心理,活动用品的安排也吸引孩子,像滑滑梯、木马、摇摇椅等用品,孩子就非常喜欢;小学则不同,校园布置较为严肃,活动用品多为单双杠、乒乓球台、篮球架等,孩子小,玩不了;所以孩子不适应是可理解的。2、氛围的改变,让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氛围比较宽松,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人帮他打理,吃饭时有人盛好饭、打好菜;学习时,有人削好笔、拿好本子等;小学不同了,一切都要自己动手,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事,还要打扫卫生、分发餐具等集体劳动;孩子也会不适应。3、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不适应。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方式来开展教学的,所学内容也浅显易懂,也没有什么作业;小学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作业要求也较高,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针对小宇的情况,我用三招帮助他顺利度过不适应期,很好地融入了小学生活。第一招:鼓励与夸奖。一年级的孩子还小,也非常敏感,一点挫折就有可能让他一㚖不振;同样,一点小成绩与进步也可以让他振奋。每天放学,我接小宇回家,会问他,学习了什么内容,有时他告诉我学习aoeiuü六个字母,有时是学会了1+几,我会让他读给我听,报几个加法算式给他做,他兴趣很高,这时我会夸奖他真棒,如此下来,他对学习充满兴趣。
第二招:经常与老师联系。老师都喜欢关心孩子学习、支持老师工作的家长,我经常和老师聊天,有时用微信,有时是面谈,向老师反馈小宇在家里的好表现、生活上的好习惯和优点。所以,老师对小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小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小宇也不例外,在老师的表扬激励下,慢慢地,他喜欢上学了。
第三招:引导孩子爱上学校。小宇刚去学校时总抱怨学校不好玩,我就利用上学前,放学后的一段时间,陪他在校园里玩,分享我小时候在学校里的趣事,引导他说说班里的事情,渐渐地,他发现原来小学校也好玩、开心。同时,我还引导他去关注同学,如哪些同学厉害,哪些同学可爱,哪些同学让人喜欢,鼓励他向好学生学习,学会分享,多交朋友。后来,小宇和同学关系很好,值日、打扫卫生合作得很好。
总结:1、家长的鼓励与夸奖很重要,让孩子自信阳光;2、经常与老师联系,增加老师对孩子的好感,老师会多关注孩子;3、引导孩子爱上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爱校园。这样,孩子会顺利度过不适应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大家好,我是一线教师老严,喜欢分享教育资讯,分享工作经验与做法,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点赞,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意见,期待与您进行交流!
山东有哪些地方特色的习俗?
山东民俗文化之简介: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是政策,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山东、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条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塞食力不生火做饭,普西北规县居延(分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他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国关东"。山东人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山东剪纸
山东民间需纸从造型风格上大数可分两:一要是的海湾区城粗着表效的风格,与黄河流城其他省传的剪纸一原相承;一奏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股东沿海地区以孩为,孩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以代画像石细微素得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吕剧
博兴县是吕剧的发祥地。吕剧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民间杂曲小调逐步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许多优秀剧目生动地反映出齐鲁民俗风情,内容健康活泼,戏词风趣诙谐,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而雅俗共赏,不仅在我国北方流行甚广,而且风靡全国,成为亿万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著名地方戏曲。市、县吕剧团历年演出的剧自主要有:传统戏《后娘打孩子》《三打四劝》、《李怀玉借妻》《王定保借当》、《借年》、《井台会》《小姑贤》、等近20出,现代戏《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中秋之夜》、《沂河两岸》、《都愿意》、《半边天》、《隔墙姐妹》、《王邪招亲》等。
山东秧歌
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从分布情况看,以鲁西、鲁北和胶东半岛流传最盛。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不同种类的秧歌约有30多种,秧歌的总体风格相对统一。表现形式大致分为地秧歌、寸秧歌、跷秧歌三种,其中跷秧歌历史最久、分布最广,表演形式简单。寸秧歌象征四十年代以前女人的小脚,四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大部分转化为地秧歌。地秧歌表演形式丰富,群众参与范围广,角色扮演可分老中青少等,一般是高路与秧歌融为一体对应表演,并能扮演历代英雄人物及体现民俗风情的片断。其中最主要的有“鼓了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被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山东三大民间舞蹈”。其总体风格男性粗扩豪放尽现阳刚之气、女性妩媚柔韧富有含蓄之美。
鼓子秧歌
是滨州民间的传统舞蹈,起源于阳信、惠民一带,居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滨州民间流传甚广,惠民县更是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了“大鼓子秧歌”。鼓子秧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大鼓和大锣。主要以大鼓的节奏划分为“三点子”、“五点子”、“七点子”秧歌。舞姿粗矿豪放,节奏强劲,场面宏伟壮观。充分表现了滨州劳动人民强健的体魄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堪称民间艺苑的奇葩。
祭海
是沿海地区的渔民在出海时祈求神抵保佑的典祭活动。青岛地区沿海渔民历来有祭海的习俗,他们多在海边立龙王庙,并尊龙王敖广为“海神”。青岛即墨周戈庄的祭海活动相传源于明末。清明节前,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渔民在出海前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到龙王庙祭神,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笔者因从事民俗博物馆工作,在设计条海风俗陈列的方案前期曾到过周戈庄采访,征集有关祭海方面的文字资料及实物资料,但年岁己久,那种原始的祭典方式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记载更为缺乏。庆幸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渔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渔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祭海不再是一种迷信的祭典活动,而是作为一种风俗沿袭至今;祭海的形式、内容也由单纯的祭神变成了欢送渔民出海、预祝渔业丰收的盛大节日——“上网节”。青岛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里,发展着经济和文化。青岛由于三面环海,先民们大都靠海洋生物作为食物,便对海洋的利用有了自然的认识,在海边或近海进行采贝、捕鱼等活动。这就是早期的渔业活动和海上活动,它们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海洋文化。
鲁西斗鸡
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渤海大鼓
是沾化县河家村鼓书艺人魏尊昌在西河大鼓的基础上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将东路大鼓、京剧、河北梆子等戏曲、曲艺的旋律融于其中,为滨州特有。渤海大鼓唱腔高亢委婉,朴实俏丽,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尤以演唱“三国段”最为著名。渤海大鼓旋律千变万化,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唱腔时而挺拔激越,跌宕起伏,时而婉转缠绵如流水行云,听起来韵味无穷,绕梁三日。渤海大鼓的声誉不径而走,在华夏曲坛独树一帜。
淄博打铁花
元宵之日,在山东淄博地区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欢乐浪潮的冲击。打铁花是淄博地区独特而古朴的民间娱乐,据说产生于元朝。那时,这里的治铁业特别昌盛,铁水熔化之后,金星四溅,这触发了人们的创作灵感,于是一项神奇而又壮观的民间活动-一打铁花便产生出来了。打铁花有很高的技术性,打花者无不使出浑身的绝招,打它个满天开花。
菏泽斗羊
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一次曹操被袁绍打败,退兵曹州,人疲马惫,士气低沉。曹操正无计可施,忽见两羊相抵,十分威武,他精神为之一振,即召部下观赏。只感染得群情激昂,士气大振,曹兵随之反戈一击,大败袁绍。在曹操的倡导下,曹州兴起斗羊活动。斗羊通常有“自由式”和“规范式”两种,自由式在裁判吹哨之后,两只羊放开,彼此用力撞抵,不管几个回合,直到一方败下阵来为一局。“规范式”是彼此拉开,一头一头的抵,直到一方抵败为一局画般当局量胜特泽斗羊,在全国难树一帜,自1984年以来,菏泽已举办过七次全国性斗羊大赛。亚运会期间,被定为晋京表演项目。1991年12月,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上表演,被列为《中华百绝》之一,深受国内外游人赞赏。
曹州灯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菏泽城内的主要街道上都要张灯结彩,点花放炮,举行规模盛大的彩灯会。届时只见人们扶老携幼,倾城而出,游弋于繁花彩带的灯海之中,指指点点,啧啧称称赞,观灯猜迷,欢歌笑语,这便是传统的曹州彩灯会盛况。一首民歌赞道:“正月十五月儿明,观灯进了曹州,步步霞光步步彩,犹入云霞仙境中。”曹州彩灯会始盛于清乾隆年间,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会首,进行筹备。花灯名目繁多,大体分静灯,动灯,“消息灯”三种。各种彩灯,做工精细,雅俗共赏。且色彩强烈,条纹粗犷。或静或动,意味无穷,显示出鲁西南一带人民的生活情趣和性格特征。
潍坊风筝
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不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中国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中国到了宋朝,风筝己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如“武林;日事”中记有/少年郎竟放纸鸯,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线绝者为负/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也都有放风筝的场面。明朝画家徐渭写过很多与风筝有关的诗,如“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鸯。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春天。”又如:“我亦曾经放霉喜,今年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传说慈禧叫大监跑到天津找“风筝魏”给他扎过一个“寿星老骑仙鹤”风筝玩。现在故宫里还藏着三只傅仪玩过的大风筝。
泰山岱下民俗
许愿还愿:这一民俗是泰山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古俗。据民国时的泰安县志载:“泰山为五岳首,而圣田之庙在焉,既有求而必应,亦无感之不通。上山祈愿一般在山顶碧霞祠向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祈诉”。“贪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并向元君许下承诺。一旦实现就必须要还愿,既落实所许之承诺,若没达到目的,就再次祈求,最终满意后再行还愿。
香社:香社是民间进香的自发组织,由本村或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组成。有社首,或叫会首,规模大、历史长的香社称“老会”,是其它香会的领袖单位。
石敢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甚至国外都有源于泰山的石敢当信仰。将写有“泰山石敢当”的石碑或石人,立于路、桥要冲或者砌于房屋墙壁内,起避妖邪、压灾殃的作用。据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有此风俗。
节令习俗:泰山脚下,除了我国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端午、乞巧(七月初七)、中秋、重阳等节外,还有天观节和浴佛节。天赐节源于宋真宗封禅泰山。公元1008年,旧历六月六日天降天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观殿,而且定六月六日为天见节。此节现已延习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晒衣、晒书的日子。浴佛节为四月八日,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
东岳大帝诞辰: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为三月二十八日,自宋朝始,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俗庙。除祭祈活动外,增加了经济活动,服务于八方朝拜者。
泰山庙会:元君的生日为四月十八日,与东岳大帝生日较近。至晚清两代碧霞元君的信仰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庙会往往时间较长,加进了祭碧霞元君的内容。“文革”期间,泰山庙会一度取消。现在的泰山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庙公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主要是商贸活动、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届时,八方人士纷至香来。近来,国外客商和游客不断增加。
济南人的性格特征?
济南人的性格特征是正直,善良,诚信,勇敢。济南这个地区水土风情造就了济南人的特点,这在明朝太祖朱棣发动清君侧的叛乱中,济南人民在铁弦的带领下,用血肉之驱阻挡达二年之久,名垂青史。
琅琊榜中言豫津扮演者是谁?
郭晓然。
郭晓然,1983年4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
2004年,出演电视剧《醋溜族》和《我是农民》进入娱乐圈。2007年,拍摄奥运题材的电影《2008》进入电影圈。2014年,参演电视剧《琅琊榜》饰演言豫津一角。
言豫津是海宴所著长篇小说《琅琊榜》中的人物,言侯言阙之子,萧景睿最好的朋友,同时也是纪王的忘年交,居琅琊公子榜第十。为人风趣好乐,洒脱不羁,但实际并没有表面那么荒唐,嬉笑中有大智大慧之人。他平时贪玩调皮,爱开玩笑,称得上是大家的“开心果”,还爱交朋友,同时也重情重义,并且关键时刻能看出他是一个颇有责任心的人,愿意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保家卫国
想了解一下济南是个怎样的城市?
作为一个99年来到济南上大学,毕业后留在济南,直到现在,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快20年的半个土著,来回答你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首先,咱们来说说这个城市的人与风景。
济南是个中规中矩的城市,济南人秉承了山东人好客的特点,不管是对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比较随和,不排外。同时,济南人的包容力很强大,不关你是江南还是东北,来了济南生活几年后,基本都会融入到这个城市。这个包容力还能体现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上,不管你是多么新潮的文化,来到济南也基本会被同化掉,兴不起太多的浪花。
除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济南还有乾隆皇帝御封的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还有大舜耕种过的千佛山(也叫舜耕山),也有扁鹊曾经住过的鹊山,药王孙思邈练过仙丹的药山,秦琼秦叔宝的古宅五龙潭,还有每天每时每刻都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小吃满天飞的芙蓉街,还有其他很多很多值得流连忘返的景点。
说说济南的特色小吃吧。其实济南还真没么特色小吃,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油旋和甜沫,不过这两样小吃不是随便哪里都能买到,主要是做的人少,吃的人也少,远没有满大街的炸鱿鱼、臭豆腐出名。曾经的国宴鲁菜,最近这些年也已经被川菜折腾的半死不活了,地道的鲁菜店在济南没几家,崔义清鲁菜馆算是尚正宗吧。其他的阿洪锅贴还可以。 来济南,可以找找这些地方,尝尝八珍汤、黄河鲤鱼、九转大肠、爆炒腰花之类的鲁菜代表作。
再说说济南的配套吧。
与国际接轨的大商场有几座,泉城广场边上香港的恒隆广场,虽然广场内内售卖品牌已经由几年前的国际一线大牌沦落到如今的国内一二线品牌,但这里仍算是济南时尚的聚集地。万达广场在这座城市只有两个,其他零散分布着一些中小的购物广场。教育配套、医疗配套就不说了,在山东肯定是最齐全的。
然后是交通配套,作为城市发展经济贡献第二大省的省会,济南目前为止,还没有地铁与轻轨,不过现在正在修建,估计两三年后,有几条地铁就可以运行了,公交系统还算发达,但是路网太差,已经赶超北上广,连续两年蝉联全国最堵城市,十公里基本上开车1个小时,遇上大堵车时候,两三个小时也很正常。这个情况估计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最后,说说济南的房价吧。
2016年济南的房价进行了一次抽风式的上涨,目前城市均价基本上在15000元左右了(15年城市均价也就八千左右),稍微看上眼的房子差不多都在20000以上,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孩子来说,在济南买个房子,压力还是挺大的。刚出了新政,非济南户口,首付需要六成,也就是说随便买套房子,首付都得100万以上。
还有就是济南的气候,济南的气候怎么说呢,虽然是标准的北方城市,但是济南的一年四季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夏天一个是冬天,春秋两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属于脱了棉袄就穿短袖,换了短袖就上棉袄的天气。冬天偶尔也会下几场大雪,雪后的济南还是蛮漂亮的。
——敬请关注头条号:老麦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