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同城交友网站,旅行中的艳遇是一种什么感受?
南京同城交友网站,旅行中的艳遇是一种什么感受?
讲述下我经历吧,算不上艳遇。有一次,我和一位网上认识的异性朋友去南京旅行。前段时间,我不开心,想出去散散心,便下载了一堆社交,在交友上因为一开始邀请过她一起去看电影,大概印象是还可以,然后隔了几天就问了她想不想一起去南京旅游,而她也想去,便一起同行了。刚到一个地方,我就先考虑住宿问题。
云南失联女大学生李某月是不是被男朋友精神控制了?
您好。
给人感觉是非常像,首先他是自称自己有两套房,其次是自称自己是官二代,但是新闻报道称男方其实是一个混混,就是社会人士。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像PUA了,首先是包装自己,然后是伪装自己,而且PUA最擅长欺骗,诱骗,骗奸,PUA都是把自己包装成事业有成,官二代的身份去诱骗一些女性跟自己发生性关系,甚至会不断暗示,不断洗脑。
如果新闻报道都属实,嫌疑人是租的房子,是社会上的混混,那么就可以肯定他是PUA,骗奸,诱奸,甚至迷奸,如果真是官二代,那说明这个女孩子太天真了,太单纯了,别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现在的人总有一种想法那就是等不到就毁掉,如果是混混,地痞流氓这种思想更严重,有可能吵架的时候就说过威胁恐吓对方的话,只是有些人觉得是开玩笑,有些人觉得是真话。
如果真的是PUA那就是太他妈该死了,把别人骗上床,发生了性关系,然后吵架,对方有可能想离开,结果被杀害了,可能性太多了,疑点也非常多,如果是PUA有可能还有偷拍这些事情。
这个案件疑点比杭州杀妻案疑点还多,竟然还有两个帮手,如果是官二代找两个帮手很容易,如果是社会人拿钱找两个帮手也可以,但是现在居然有这么脑残的人,明知道杀人犯法,不但没有报警,还帮助犯罪嫌疑人掩埋尸体,也算是帮助他人犯罪,窝藏包庇罪,帮助毁灭罪。
如果真是社会人,还是PUA这种人放出来就是放虎归山,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出来了又要到处祸害人,如果真是官二代就要看最后的判决结果了,会不会玛莎拉蒂撞宝马案件,最后消声灭迹。
大家能把拍到的最美残荷图发出来欣赏一下吗?
今年拍过一次。
南京一女子趁同伴系鞋带时推她入水?
中国俗语说:一人不逛庙,二人不望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说的就是人心险恶,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
10月21日,江苏南京。一段监控视频显示,一名橘衣女子刘某46岁,正系鞋带,黑衣女子史某43岁。站在其身后推搡,随后两人一起落水。24日,景区证实视频属实。黑衣女子史某患有抑郁症!经证实两者为同事关系,也是朋友。那么黑衣女子为何将同伴杀死呢?是蓄意杀人还是自杀以及附带杀人?
嫉妒仇恨愤怒会使人丧失理智!
圣经上说,嫉妒是骨中的朽烂!我们知道世界几千年以来,个人之间这个人杀人,无非就是情杀钱杀,仇杀,或者是,因为怨气过激杀人。从这个视频中看到黑衣女子,把橘色衣服女子推入湖中,从黑衣女子把同伴推到那个水中的架势来看,她用了很大的力气,她那个架势非常的借力用力。可以推断她很可能是蓄意谋杀,很可能已经早已埋下这种杀人的种子。黑衣女子推橘色衣服女子这个阵势的时候,很明显她好像自杀的倾向不太明显。因为如果自杀的话,她会主动随着橘色衣服女子一同倾向于落入湖中,但不料他是被橘色衣服女子抓住坠入湖中的。落入湖中之后,黑女子又按住对方的头,两者挣扎,然后两者同归于尽。从这一系列的这个人的行为来看,黑衣女子很可能是要杀死对方,而自杀再附带杀人的概率是不大。
就平常来看,我们判断一个人,一般看表情或者听声音,我们就略有答案。有时候我们听话要听音,说话的语气,说话的这个声音,我们可以判断这个人对另一个人是如何的看法,他对这个人有多大的仇恨,甚至有多久的仇恨,有多少意见我们都可以听出来。同样用舌头尝这个食物是辣的是甜的还是咸的,是辣到什么程度,这个舌头有明显的感觉。耳朵对别人语言的判断也有深入的感觉。因此,同样的道理,我们从黑衣女子推人的这个架势来看,他很可能是要杀死这个橘色衣服女子,而并非自杀。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同伴呢?自己的同伴又是同事,又是朋友又是闺蜜。那两人应该有很好的关系,并且这一天他的同伴看她心情不好,为了缓解她的抑郁症状,是想陪她散心,但恐怕没有永远的答案了,因为两个死无对证。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一般杀人都是因为情,钱财,或则嫉妒,仇恨杀人。只因为这个钱杀人不大可能,因为两人也不会下很大的债务,黑衣女子会等待对方去还钱,如果把对方杀了钱也没了,很可能。自己人财两空。那么是黑衣女子欠对方钱吗?或则对方身上很有钱,要抢劫吗?显然也不是,如果图谋橘色衣服钱财,黑衣女子不会杀人而可能会欠债赖账或则偷盗骗取,情杀吗?如果是情杀的话,两人同时爱上一个男人,或者橘色衣服女子抢了黑衣女子的男人呢?如果这样的话两个人就不会来往了,情敌不容易再做朋友陪你散步,所以情杀的情况应该排除。所以看起来应该可能是因为仇恨嫉妒杀人。因为两个人是同事关系,可能是因为在工作上,在能力上比自己强,产生这个仇恨嫉妒,嫉妒在心中燃烧的时候像那个死火一样,它慢慢的燃烧,慢慢的燃烧,就在忽然间就爆发了,不受控制,可能是嫉妒对方的能力比自己强,但也有可能就是忌妒对方家境或者婚姻比较幸福,或者是长得比自己好,从而会产生嫉妒的心理。黑衣女子自己可能婚姻或者家庭不幸,工作不幸,自己产生抑郁,当自己越来越不好的时候,看到别人比自己好,有的人会更加的自卑,有的人会更加的嫉妒,然后就产生杀人报复的念头。
我本人一生中几乎很少有嫉妒人的时候,我心一般比较平静,当我上中学时有嫉妒别人成绩比我好的时候,我就会很羞耻,我就断然拒绝这种不好的意念,反复出现几次,嫉妒就对我没有太大的作用了!我反而认为自己没出息,应当努力!我一个朋友也是这种心理,我们去年交流过以后就知道对方了!你说谁没有嫉妒过人呢?嫉妒同学比你成绩好,嫉妒自己喜欢的男生不喜欢自己反而喜欢比自己长的漂亮的闺蜜,嫉妒朋友是富二代,嫉妒别人的房车,嫉妒别人老婆长的美,嫉妒父母偏爱弟弟,甚至嫉妒老公爱女儿胜过爱自己,嫉妒闺蜜又有了新的闺蜜,嫉妒别人工作能力强等等,很多,因此,嫉妒来的时候我们不能任由它发展,否则一发不可收拾,人就会因嫉妒愤怒,甚至丧失理智!我们要对付它,让自己心里平静安稳,别和自己过不去!以上这些这些推论分析都有可能,我们不能确定,我们都是推断假设排除!
抑郁症得来源和危害。
我们知道抑郁症它是一种疾病,身体太虚弱的时候,它可能会产生抑郁症,同样的道理,当抑郁症越来越厉害的时候,它会影响身体,身体作用于心理,心理作用于身体,然后恶性循环。产生抑郁症的时候,人就会有悲观厌世的活法,感觉什么都是灰蒙蒙的,什么都是阴暗的,什么都是讨厌的,什么都特别提不起来兴趣。严重的时候会产生仇恨,嫉妒别人,为什么别人那么幸福我怎么不行?为什么别人那么灿烂?当别人越微笑的时候越高兴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越愤怒,或者是自己越悲观,越自卑。人陷在这种黑暗中不能自拔。人在这种黑暗的情况下之后,也很可能会招来邪灵,邪灵也会进入人的心灵之中,让你更加的黑暗,让人更加的抑郁,然后引诱你走向灭亡,甚至杀害别人。当提到邪灵的时候,大家感觉不存在,其实邪灵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抑郁症是如何产生的?一般抑郁症都有一个产生的原因源头,有的人因为失恋了被抛弃了,离婚了,然后想不开,自己得了抑郁,有的人曾经做过坏事,心里高度紧张恐惧,然后时间久了,自己产生了抑郁。有的是因为工作生意失败,甚至高考失利,然后产生了抑郁。有的人是嫁了一个不爱的男人,生活毫无波澜,然后又面临柴米油盐,自己百无聊赖,有的从小的时候被父母抛弃或则有的甚至被自己的亲属虐待过,也会产生各样的抑郁精神疾病。人的心理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伤害。该怎么解决呢?首先我认为人总要积极的面对世界,面对生活,面对自己,要走出黑暗,走出光明,人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不要和天过不去。他要积极的参加工作,如果一个人老是趴在床上当躺尸,老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尤其是那种北户阴冷黑暗的房间,不朝阳的房间,尤其那些憋屈的户型,那些再加上阴暗寒冷的冬天,很可能会极大的产生抑郁症。这对于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初恋,留不住的出轨的老公,去就让他去吧,不要反反复复的患得患失了。此外建议大家阅读圣经,寻求上帝,上帝会让你迅速走出抑郁症,我们不能任由它发展,否则人不是自杀,就是会杀人,甚至伤害自己的亲属。不但如此,就是一个正常人,他一辈子也有无数次自杀的念头和杀死自己的亲人朋友和陌生人的念头。不要歧视抑郁症患者,反而我们要同情他们,安慰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走向光明。同时关心的时候又要自己留个心留个警惕,防止他自杀,或者是又伤害别人。
利益面前人性经不住考验!
西方有句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在利益面前,人的天性往往暴露无遗,人的理性往往抗拒不住诱惑,人会为了钱财,为了女人,为了男人,为了名利,为了权力,会伤害自己的朋友,伤害自己的上司,陌生人。对于这些,我们要规避人的人的堕落的天性,黑暗的人性。杀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不要滥交朋友!
有的朋友都好嫉妒人,有的好生气,有的好大发脾气,性情暴躁。既不理智,自控力又非常差,这样的人和他交朋友自己会深受其害,但并不是说要大家抛弃自己脾气不好的朋友亲人,而是不要被他们所左右,圣经说滥交朋友的事自取败坏。小孩子,尤其是中学生,交朋友的时候要交那些天真浪漫的,温柔善良的那些朋友,然后他有自己的长处,又知道自己的缺点,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朋友。因为你的朋友可能是一个烟鬼,是个酒鬼,他酒驾可能撞死人,真的把你带入灭亡,如果他是一个毒鬼他可能会贩毒,会抢劫,你可能也会被引诱参加入伙,结果走入监狱。如果你交了一个不爱学习的朋友,他天天逃学叛逆,顶撞父母老师,那么他可能就会考不上大学,你也跟着堕落,后半生没学历没技术。人很容易堕落,但不容易上升,人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啊,因此要理性对待意念,不要放纵欲望发展!
能把顺治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董鄂妃是清后宫中的一位传奇人物,她多才多艺,容貌倾城,贤良温雅。她的身世与顺治的旷世奇恋,都为她短暂的生命增添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色彩。
董鄂妃入宫时年方十八,早已过了选秀的年龄。关于董鄂妃的身世,《清史稿》讳莫如深,并未有所记载。而流传下来的说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董小宛说;第二是襄亲王福晋说;第三种来自汤若望的记载。
根据后人推测,汤若望的说法虽时间对不上号,却是最有可能的。清宫里曾有一项制度,即有品级的官员夫人轮流到宫中侍奉后妃。也许就是在进宫侍奉后妃时,这位夫人得以与顺治皇帝见面。汤若望在《汤若望传》中回忆:顺治对一位军人的夫人起了火热的爱恋,这位军人因此怒斥他的夫人。顺治竟然因此打了这个将军,军人怨愤而死,顺治皇帝遂将未亡人收入宫中。
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后,孝庄皇太后便将清朝命妇侍奉后妃的制度废除了。十分注重名声的孝庄皇太后之所以下了这道命令,或许与顺治皇帝与董鄂妃产生了感情有关。
但无论如何,董鄂妃此生如昙花,极致灿烂,得到极度的宠爱。那么,董鄂妃有何魅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把顺治迷得神魂颠倒呢?
国色天香,满腹学识董鄂是满洲的姓氏,满语意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这个寓意在董鄂妃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相对于其他满族大姓,董鄂氏一族所出名人非常少,最有名的便是董鄂妃。
董鄂妃从小在江南长大,因为父亲鄂硕在顺治二年随军南征,她就跟随父亲身边,此后的五六年间都在苏州、杭州、湖州一带驻扎。
董鄂氏自小性情温透,江南的风雨不但滋润了董鄂氏的美貌,还被江南文化所熏陶,也培养了这位满族少女的才情。
董鄂氏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外貌,她还是一位有着极深内涵的女子,性格温柔,善解人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饱读《四书》、《五经》等书籍,而且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写着一手漂亮的书法。
另外,她极高的悟性、满腹的学识,对禅学的领悟也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与顺治在文化和精神上志趣相投,这让第一次见到她的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所谓“一见钟情”,便是如此吧。
对于顺治来说,后宫佳丽虽多,但不是来自蒙古草原就是来自满洲世家,几乎个个目不识丁,就连平时普通的交谈都是问题,别说能畅谈人生和理想,常常话不相投。
而且顺治是皇帝中的异类,他的骨子里有太多不肯屈服与放弃的浪漫和惆怅。与其说他是一位皇帝,不如说他是被后宫困囿住的游吟诗人,为了他心目中的爱情,为了生死契阔的爱人,他义无反顾,此生不渝。
熟读经史子集的少年天子,能够寻觅到知音,实在欢喜,此生无憾啊!平心而论,董鄂氏比起那些汉族才女还相差甚远,但对于生活在文化荒漠中的顺治,却是难得的红颜知己。
顺治十三年,董鄂氏正式入宫,顺治帝毫不遮掩对董鄂妃的宠爱。当月二十五日,孝庄皇太后便降下懿旨,封她为贤妃。顺治帝遵照懿旨,命礼部选择吉日,准备册封仪式。三十六天后,之前册封仪式还未举行,顺治便晋封董鄂妃为皇贵妃,还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旨令。
在清朝历史上实属罕见。并且,董鄂妃入宫之前的清后宫并没有皇贵妃一级,她是清朝第一位戴上皇贵妃桂冠的女人。
在顺治看来,仅仅将董鄂氏封为妃,已不能表达自己对她的钟情与爱意。
在董鄂妃入宫之前,顺治已经立过两位皇后。第一位原配皇后是博尔济吉特·孟古青,顺治不顾众人反对将其废掉了;第二位皇后仍然是博尔济吉特氏(即孝惠章皇后),这位皇后因为过于忠厚乏才,令顺治皇帝大为不惬,长久地被顺治冷落于后宫。
纵然贵为天子,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人令顺治寄托情爱。他对爱情有着偏执的向往,有着不顾一切的追逐之心。这与身份无关,与欲望无关,是爱,仅仅是爱。
顺治之心如干涸之井,久久没有得到情爱的滋养,直到董鄂妃入宫。从与董鄂妃四目相对的那一刻起,顺治失了魂似的,目光都不愿挪开董鄂妃的视线。他知道,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那个让他倾尽一生气力去爱的女人,是他愿意厮守到老的女人。
顺治甘愿把身心都交给她,对情爱的偏执,终于让他获得此生最为疼惜、最为宠爱的人。
识大体,深明大义董鄂妃进宫之初,孝庄皇太后对这位以“命妇”之身与儿子相恋的女人颇为不喜。对于这一点,董鄂妃心知肚明。因此,她对顺治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周详备至,对待孝庄皇太后谨慎至极,承欢膝下。
董鄂氏平日里生活节俭、低调,不戴珠翠不喜粉饰;虽不参与政事,但她主张宽以待人,垂怜生灵,为人识大体,深明大义,常常忧念兄父恃宠而骄。当然,她对顺治更是情深意笃,始终如一!
董鄂氏地位尊贵,却又善解人意。就连孝庄皇太后都暗自夸她识大体、明事理,难怪自己儿子顺治对董鄂妃如此喜爱与痴迷。从古至今,女人对女人的观察和评价向来精准。孝庄皇太后对董鄂妃,便是如此。
董鄂氏的到来给顺治添加了不一样的色彩,这也令顺治如痴如醉,爱之疯狂的董鄂氏出现之后,他的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人。
董鄂妃的到来,让本来就备受冷落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雪上加霜。顺治认为封董鄂妃为贵妃并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意,屡次萌生废掉皇后,顺治一直想给董鄂氏一个名分。
虽然受到顺治的极致宠爱,但董鄂妃并不看重名分和虚荣,待人处事相当低调,自晋封为皇贵妃,董鄂妃始终低调谦逊,待皇后和其他妃嫔礼节周全,态度和善,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因为过度受到宠爱而招致无端的非议。
即便她不干涉朝政,时常鼓励劝说顺治以国事为主,而且废后不是一件小事,必定会引起朝臣和民众的非议,还有碍政务。
董鄂妃扑通跪了下来,十分诚恳地对顺治说:“妾身无德无才,并不能担此重任。”
此举让顺治吃了一惊,顺治甚是不解,问:“古往今来,哪有妃嫔不想做皇后的?”
董鄂妃又说:“皇后母仪天下,宅心仁厚,待我等妃嫔如同姐妹。如今因为对妾身喜爱,而无由废黜皇后,实在令妾身无颜惭愧。”
顺治说:“皇后为人木讷无为,在各个方面都无法与爱妃媲美,如此拒绝,实在毫无理由。”
董鄂妃再次叩拜:“皇帝前次废黜,已经令太后与博尔济吉特家族十分不悦,如今若再废后,皇上让太后的脸面如何放得下?博尔济吉特家族的颜面何在?皇上不能将国家置于一己之爱之后,臣妾恳请皇上三思。”
顺治没有想到,这样娇柔的女子竟然能将国事放在首位,丝毫不在意名分与地位。如此识大体,明事理,让顺治更加觉得亏欠和疼惜。
但顺治答应董鄂妃不废后,但不代表他不能废掉皇后的职能。不久,顺治以孝庄皇太后生病而皇后没有去探望为由,公开表明后宫所有事务都由董鄂妃处理。
董鄂妃深谙顺治的性情,执拗不过他,只好顺着他,但董鄂妃依然每日在清晨梳洗后去给皇后请安,处理后宫大小事情之前,都要征求皇后的意见,丝毫没有因为皇后的形同虚设而对之有半分不敬与怠慢。
如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虽心中凄楚,但钦佩她的品格胸怀,其他妃嫔对她亦感佩于心。
转眼间,董鄂氏入宫已四年有余。在这段时间里,顺治大有“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感,在“江山”与“美人”面前,他宁愿选择后者!
有胸怀,顾全大局,不久后,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董鄂氏为顺治生个男孩,是顺治的第四个儿子。
顺治一方面疼惜经历了生产苦痛的董鄂妃,一方面欣喜若狂,称这位皇四子为“朕的第一子”,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这个孩子在顺治心中的地位之高之尊贵。
只是这位被顺治视为掌上明珠的皇子福浅命薄,仅在这世上存活了一百零四天便夭折了。这对顺治和董鄂妃是异常沉重的打击。
顺治十五年,顺治将这个早夭的孩子封为和硕荣亲王;并大兴土木,为爱子在自己的万年吉地的西侧营建了荣亲王园寝。
孩子早夭的打击让身体本就虚弱的董鄂妃,难以承受重负,便卧病在床。纵然如此,她依然强行支撑着去劝解顺治与孝庄皇太后。在她看来,他们心中的伤痛,并不会比自己少。
每每孝庄皇太后派人来询问她的病情,身体状况不佳的董鄂妃都回答:“今天好多了。”
顺治不解:“爱妃明明身体单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为何要这样回答呢?”
董鄂妃说:“皇太后对我始终眷顾,皇太后若是知道我身体不好,一定会担心。我又何必让她知道我的情况,让她为我担心呢?”
董鄂妃在精神遭受如此重创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顾全大局,谦卑有节,明明她自己承受更大的悲痛,却反过来安慰他人,这是何等胸怀和明事理的心才做到啊,你说,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心疼和喜爱呢?
此后每个长日与长夜,顺治整日都陪在董鄂妃身边,但对爱子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啃噬着董鄂妃的心,这一病,便是三年。
然而,在身体状况甚差的情况下,她依然每日去照顾生病的孝庄皇太后,衣不解带,尽心尽力。
这三年,董鄂妃忍受着身体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巨大苦痛,一直支撑着,支撑着。昔日的快乐、现时的恩宠,都无法消解她身体与心理上承受的双重折磨。
最终,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倒在床。
病危之时,垂怜生灵董鄂妃病重,顺治除了处理政事,其他时间都陪伴在她身边,宫中上下也开始紧张,孝庄皇太后每天都派人来探望,她的回答依然是那一句:“今天好多了。”
董鄂妃平时待后宫其他妃嫔亲切有礼,所以在她病重的时候,皇后与其他妃嫔都围身边。
然而,董鄂妃人前的她永远是安然的,是挂着温和的笑的,还不忘嘱咐皇后日后多加劝慰顺治,要以祖宗大业和天下百姓为重。
在场妃嫔闻之,无不以帕拭泪。事到如今,她们终于知道,董鄂妃为何能够得到顺治的爱,并痴迷于她了。如此明白通透,如此芳华馥郁 ,却无法年长寿久,实在令人心痛。
董鄂妃的病情一日重过一日,顺治心焦如焚,每日于床榻之边长守。但董鄂妃已经病入膏肓,死前还不忘交代顺治,她死了不要给她穿华美的衣服,把众人送来许多金银物品施舍给广大贫苦百姓,与其让众多珠宝与我随葬,不如将它们用到诵经颂佛上。”
顺治一向信佛,董鄂妃死之前,还是为顺治考虑,顺从他的意愿,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
生死相随,忠贞不渝顺治十七年,一代名妃董鄂妃香消玉殒,病逝于紫禁城东六宫的承乾宫,时年二十二岁。
一时间,全宫皆哀。 爱妃仙逝,顺治皇帝如同遭五雷轰顶,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
曾经董鄂妃的到来,让顺治找到了生活的信心;如今爱妃仙逝,又将曾经给予他的信心全部带走了,他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做任何事。甚至丧失了活着的意念,几番崩溃,意欲自杀,孝庄皇太后不得不派人日夜看护他。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做了许多不符祖制之事。除了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外,还以超乎寻常的隆重丧礼表达对爱妃的哀恋,他命令和硕亲王、满汉四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命妇俱在景运门内外齐集哭临。
在清朝,皇帝、皇后大丧期间,皇帝批奏折要用蓝笔,一般为期二十七天,而顺治使用蓝笔长达四个月之久;他甚至意欲命三十名太监和宫女为董鄂妃殉葬,因大臣力阻,他才放弃这个念头。
之后,顺治对董鄂妃的思念日甚一日,终日不思饮食,精神恍惚,几欲出家。
顺治十八年,春节刚过,万象更新,顺治皇帝崩逝。此时距董鄂妃去世,仅仅一百三十余天。
无情最是帝王家。皇太极与他的儿子顺治,打破了这一说法。他们对自己最爱的女人,付出了最珍贵的爱情。只有死,才能将他们分开。
纵然无法长相厮守,其情在历经千万年之后,依然光华灿烂,熠熠生辉。
写到最后董鄂氏自小容貌上佳,性情温透,加之被江南文化熏陶,出落得愈加贤慧温婉。董鄂氏棋书画无一不精,满腹的学识让董鄂氏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与娴静通透的气质。她如同一朵纯白色的牡丹花,薄嫩的花瓣柔软纯粹,于清晨承接通透清澈的露珠;她如同星空中最安静最璀璨的那一颗,连身边的月亮都黯然失色,但她的光芒没有丝毫争锋的意图。她就是她,就像佳人唱出的动人曲词,却只是唱给自己听。这就是毫不自知的温柔,不为迎合的缱绻,恰到好处的婉致,淋漓尽致的美好。这样的董鄂妃,怎能不让顺治深陷对她的迷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