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交友,移祸于枯桑这个成语有怎样的故事?

2023-08-02 00:27:03 25阅读

子长交友,移祸于枯桑这个成语有怎样的故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周易》中的一卦:

这是“无妄”卦,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妄之灾”就来自于这一卦的爻辞:

子长交友,移祸于枯桑这个成语有怎样的故事?

“无妄之灾。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一个行人白捡了一头牛牵着走了,本地的住户却被人认为是偷牛贼。所以,我们称那种平白无故而受伤害的情况为“无妄之灾”。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和无妄之灾说的同一个意思,就是指很无辜的情况下招惹的灾祸。

白居易有这样一首《杂感》诗:

君子防悔尤,贤人戒行藏。

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立教固如此,抚事有非常。

为君持所感,仰面问苍苍。

犬啮桃树根,李树反见伤。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城门自焚爇,池鱼罹其殃。

阳货肆凶暴,仲尼畏于匡。

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

伯禽鞭见血,过失由成王。

都尉身降虏,宫刑加子长。

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诗中用到了很多典故,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其中一句“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这就是这个成语语句的出处。因为白居易诗通俗上口,这句话慢慢就成了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特别是古代话本小说尤其爱用,如在《三言二拍》中就多次出现,往往是说书人对一段莫名其妙灾祸(无妄之灾)的结语。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这个朗朗上口的句子出自白居易,故事却出自南朝刘敬叔的《异苑》,是个类似卡通片的小故事:

三国孙权称帝时,永康县有人在山里捕获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只听老龟叹口气说道:“哎,今天出游没算日子,被你给抓了。”这人听老龟说话愈发感到神奇了,心想,干脆把这灵物献给吴王请赏吧。

他载着乌龟前往国都建业,晚上停在一处港湾,把缆绳系在一棵巨大的桑树上就歇了。夜半时分,忽然听见有说话的声音,一个陌生而苍老的声音说:“元绪因何事到此啊?”另一个则是老龟的声音:“别装傻行吗,我这不是被人逮到了吗,马上就要下锅煮了。不过呐,就算他们把南山的柴禾都烧干净了,也奈何不了我,呵呵呵。”此时,这人偷眼去看,原来绑在船头的老龟正在跟那株大桑树对话呢。大桑树又说道:“你别美得太早,朝中的诸葛恪可不是一般人,他博学多才,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你哦,他要是派人去找像我这样的材料,你又该如何是好呢?”老龟赶忙阻住大桑树的话头说:“嘘,子明,别说了,估计这回悬了!”大桑树这才闭嘴不言语了。

献龟之人这下明白了,原来老龟和桑树都有名字,老龟叫元绪,桑树叫子明。到了建业城,孙权命人将老龟煮死,不知是想吃肉还是想要龟甲占卜,可是烧了近一万辆车的柴,也煮不烂,老龟还在锅里唠唠叨叨说话呢。此时,诸葛恪出班奏道:“可以用桑树之木作柴煮之。”献龟之人一听此话,也大着胆子向孙权说了自己在路上偷听到的龟桑谈话,孙权说:“那就用路上那课大桑树当柴吧。”很快下人就把那株大桑树砍了送柴回来,再煮那只老龟,一煮即烂。直到今天,人们煮龟吃的时候,还喜欢用桑树枝作柴,乡下人还称呼龟为“元绪”。

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系,今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泊?”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建业,权命煮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说龟树共言,权使人伐桑树煮之,龟乃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

这个故事里,本来没大桑树什么事,可老龟遇难它也跟着倒霉了,运气太背了。可世间有的事就是这样,辗转相因,互相牵连,莫名其妙走好运或者莫名其妙走霉运。平白无故招惹的灾祸即是前面所说的“无妄之灾”,俗话叫做“吃瓜落儿”。

用另外一个成语,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火了,人们都到护城河取水救火,水用完了,鱼也死了。这个成语,也被白居易用到了《杂感》诗中。该诗用博喻的手法诠释了同一个道理。

其他诸如,“鲁酒薄如水,邯郸开战场”:春秋时楚国会盟,因鲁国献的酒薄而愤怒,派兵攻打楚国。梁国一直有打赵国的打算,因为怕楚国援赵,迟迟不敢动手,这次一看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伯禽鞭见血,过失由成王”,周公旦辅佐自己的侄子周成王,看到成王有过错,但也不能直接处罚他,因为人家毕竟是皇帝,自己又不是当爹的,怎么办呢?拿鞭子抽自己儿子伯禽呗,这是杀鸡儆猴的办法,可是伯禽这倒霉孩子招谁惹谁了。

诸如此类的故事,都与“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是一个意思。

试想,我们自己不也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知不觉,或者得罪了人,或者招领导不待见,怎么想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或许这就是“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的情况是一样的。电影《有话好好说》对此解释很到位,一位老实巴交的知识分子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个笔记本电脑,路遇有人打架,拿起他的电脑当板砖用了,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甚至是玩命的索赔之路。

“我从小儿,在北京,土生土长,没招过谁,没惹过谁,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我买了个电脑,爱如珍宝,小心翼翼在书包里装,真倒霉,至今没娶个媳妇儿……”——您说他倒霉不倒霉。

虽说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这种无辜受到的伤害感到气愤、委屈和无奈,但同样也有一句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有时提早观察,提早预防,提早离场,或许可以避免“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的无妄之灾。

陆游在四川做过哪些小事情?

陆游上虞丞相书27

某闻才而见任,功而见录,天下以为当。君子曰。是管仲相齐。卫鞅相秦之法耳。有28

人于此,才不足任,功不足录,直以穷故哀之,天下且以为过。君子则曰。是三代之俗,29

周公。孔子之政也。何也。彼有才,吾赖其才,因以高位处之。彼有功,吾借其功,因以30

厚禄报之。上持禄与位以御其下,下挟才与功以望其上,非市道乎。故齐秦用之,虽足济31

一时之急,而俗以大坏,君子羞称焉。若夫三代之俗,周公。孔子之政则不然。无才也,无32

功也,是直无所用也。无所用之人,虽穷而死者百千辈,何损于人之国哉。自薄者视之尚33

奚恤。君子顾深哀之,视其穷,若自我推以与之之不敢安也,矜怜抚摩,衣之食之,曰。彼有才有功者,何适而不遇。吾所急者,其惟无所用而穷者乎。此心父母也。推父母之34

心,以及于天下无所用之人,非圣贤孰能哉。谓之三代之俗,周公。孔子之政,则宜。故35

王霸之分,常在于用心之薄厚,而昧者不知也。36

恭惟大丞相道学精深,力量广大,庶几以周公。孔子之政,而复三代之俗者,浑浑巍37

巍,不可窥测。平时挟功恃才。锱铢较计者,皆自失退听。若某之愚,不才无功,留落十38

年,乖隔万里,而终未敢自默,特曰身之穷,大丞相所宜哀耳。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山39

阴,以贫悴逐禄于夔。其行也,故时交友醵缗钱以遣之。峡中俸薄,某食指以百数,距受40

代不数月,行李萧然,固不能归。归又无所得食,一日禄不继,则无策矣。儿年三十,女41

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某而不为穷,则是天下无穷人。伏惟少赐动心,捐一官以禄之,使42

粗可活,甚则使可具装以归,又望外则使可毕一二婚嫁。不赖其才,不借其功,直以其穷43

可哀而已。此气象,自秦以来,世以功利相高,没不见者累二千年,今始见于门下。所愿44

持之不摇,行之不疑,则岂独某之幸哉。45

上辛给事书46

某官阁下。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47

是实,乃有是文。夫心之所养,发而为言,言之所发,比而成文。人之邪正,至观其文,则48

尽矣决矣,不可复隐矣。爝火不能为日月之明,瓦釜不能为金石之声,潢污不能为江海之49

涛澜,犬羊不能为虎豹之炳蔚,而或谓庸人能以浮文眩世,乌有此理也哉。使诚有之,则50

所可眩者,亦庸人耳。某闻前辈以文知人,非必巨篇大笔,苦心致力之词也。残章断稿,愤51

讥戏笑,所以娱忧而舒悲者,皆足知之。甚至于邮传之题咏,亲戚之书牍,军旅官府仓卒52

之间,符檄书判,类皆可以洞见其人之心术才能,与夫平生穷达寿夭。前知逆决,毫芒不53

失,如对棋枰而指白黑,如观人面而见其目衡鼻纵,不待思虑搜索而后得也。何其妙哉。故54

善观晁错者,不必待东市之诛,然后知其刻深之杀身。善观平津侯者,不必待淮南之谋,然55

后知其阿谀之易与。方发策决科时,其平生事业,已可望而知之矣。贤者之所养,动天地,56

开金石,其胸中之妙,充实洋溢,而后发见于外,气全力馀,中正闳博,是岂可容一毫之57

伪于其间哉。58

某束发好文,才短识近,不足以望作者之籓篱,然知文之不容伪也,故务重其身而养59

其气。贫贱流落,何所不有,而自信愈笃,自守愈坚,每以其全自养,以其馀见之于文。文60

愈自喜,愈不合于世。夫欲以此求合于世,某则愚矣。而世遂谓某终无所合,某亦不敢谓61

其言为智也。62

恭惟阁下以皋陶之谟,周公之诰。清庙。生民。之诗,启迪人主而师表学者,虽乡63

殊壤绝,百世之下,犹将想望而师尊焉。某近在属部,而不能承下风,望馀光,则是自绝64

于贤人君子之域矣。虽然,非敢以文之工拙为言也。某心之为邪为正,庶几阁下一读其文65

而尽得之。唐人有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是不得为知文者。天下岂有器识卑66

陋,而文词超然者哉。狂率冒犯,死有馀罪。

当人一面背人一面?

我感觉这句话真的是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很扎心的一句话。与同事同学相处,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可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谁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小人。因为那些工作在我们身边的卑鄙小人,他们的眼睛牢牢地盯着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利益,随时准备多捞一份,为此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准备用各种手段来算计别人,令人防不胜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刀。这类人在人前和私下里性格是大相径庭的。在大家面前你会感觉这个人很开朗,仿佛与每个人都能够玩到一起,但是在人后,你不知道的那面她有多孤独,多落寞。还是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同时,也不要刻意揭露他们的颜面,还是保持距离为妙。🌾

中国古代十大才子是指哪些人?

大家好,我是小李。

中国古代十大才子分别是指;

第一名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在诗词文书画这些当时最主要的主流文化领域都获得了一流的成就,苏轼凭借一人之智兼而有之,实在令人叹服。尤其是他的散文,他的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苏轼是几百年难遇的奇才。

第二名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诗人,被后人尊为“诗仙”。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他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超人天赋。他就如神仙高居太空吟咏那些曼妙的诗句,让五千年的诗坛成为他惟我独尊的乐园。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等多首。

第三名曹雪芹【1715年-1763年】,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他的代表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第四名屈原【公园前340年-前278年】,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是中国最早的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第五名徐渭【1521年-1593年】,

字文清,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戏剧家。他为人性情放纵,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也是苏轼之后一个真正的全才艺术家。尤其是他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独特画风,扭转了花鸟画在画坛的地位,并最终成为这四百多年来的中国绘画的主流品种。他还是一位有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杂剧《四声猿》,有戏剧论著《南词叙录》。

第六名李贽【1527年-1602年】

字宏甫,汉族,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是秦汉时期开始的思想禁锢以来两千多年中中国唯一跟得上世界思想潮流的思想大师。他的代表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第七名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90年】

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为“史圣”。其著作《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八名杜甫【712年-770年】

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其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一生流传下来了1400多首诗,他的代表作有《望岳》、《江畔独步寻花》七首、《登高》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月夜忆舍弟》、等等。

第九名汤显祖【1550年-1616年】

江西临川人,字义仍,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第十名曹植【192年-232年】

字子建,汉末三国时人。他是魏王曹操第四子,陈思王。诗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文学史上最善于描写美女的诗人,他的主要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感谢各位朋友观看。

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