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征婚,中国历史上最两面三刀的人是谁?
大同征婚,中国历史上最两面三刀的人是谁?
叶赫那拉氏(东哥)的七次婚约,让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两面三刀的人。《独步天下》中东哥形象
看过清宫剧的观众,想必对“东哥”不陌生。虽叫“东哥”,不但不是男子,更是一位貌美如花,有着"女真第一美女"之称的女子。她的影视剧形象,曾在比较流行的三部作品中出现过:李歆所著言情小说《独步天下》中有布喜娅拉玛一说,这是作者自为其名,她的真身就是本文主人翁;电视剧《叶赫那拉公主》中女主叫东歌;而2005年电视剧《太祖秘史》中则又成了东哥。小说中的“东哥”属于满语,意思为一种生长在水边的美丽小草。
引申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有印象了吧。接下来,看一下史料中记载的“女真第一美女”倒底为何方神圣?为何让清太祖努尔哈赤蒙羞,成为七大恨之一呢?
叶赫那拉氏(1582年—1616年)史称“叶赫老女”,明万历十年出生于叶赫部。出生时,叶赫部的的萨满(巫师)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
果然,叶赫那拉氏长大后,成为一名绝代美人,她的美貌名扬女真各部。身为叶赫公主的她,在当时乱世中,必定会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成为政治的砝码。
在东哥的婚嫁史上,她九岁时曾许嫁给海西女真四部之一哈达部的歹商贝勒,这是她第一次充当政治交易,同时也是一条“美人计”,目的就是为了联合哈达部内奸除掉歹商贝勒,最终计谋得逞。东哥的第二次婚姻,被许配给了海西女真另一个部落乌拉部的布占泰,当然也是有条件的:必须参与“九部之战”。但是,布占泰不争气,在这次战争中成了努尔哈赤的俘虏。这也就为东哥迎来了她的第三次婚约,许嫁给努尔哈赤。
《太祖秘史》中东哥形象最初,东哥许配给努尔哈赤时,她的亲姑姑孟古哲哲早已嫁给了她的这位未婚夫,也就是说东哥即将和姑姑共侍一夫。于是,她坚决反对,向哥哥布扬古贝勒说:“努尔哈赤是我们的杀父仇人,谁能够杀了他,我就嫁给谁。”于是,叶赫部随即毁掉了婚约,并以“杀努尔哈赤”的条件向诸部落公开为东哥征婚。
女人“红颜祸水”,在东哥高颜值的诱惑下,哈达部酋长孟格布禄立即血气上涌,报名应征,订下婚约后遂向努尔哈赤宣战。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战败还丢了性命,自己的部落也顺道被吞并。
叶赫部贝勒布扬古(东哥兄长)影视照片哈达部的教训,并没有让那些垂涎东哥容貌的人吸取教训,辉发部的首领拜音达理贝勒与东哥的订婚,成就了她的第五次婚约。当然他们的结果也很惨,收到侮辱的努尔哈赤立刻出兵扈尔奇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辉发部给消灭了。
到了这一步,东哥的婚姻历程仍然没有结束,又再次与乌拉部贝勒布占泰订下了她人生中的第六次婚约。布占泰这厮听说有机会抱得美人归,立即把自己与努尔哈赤联姻、盟誓的事情全丢到了脑后,派兵伏击舒尔哈齐、褚英、代善等部。努尔哈赤怒不可及,于万历四十年九月亲率大军攻打乌拉部,次年乌拉部灭亡。布占泰逃往叶赫部后,眼光极高的东哥根本就没把败军之将看在眼里,拒绝履行婚约。最终,布占泰赔了夫人又折兵,郁郁而终。
努尔哈赤画像而此时的东哥已经三十三岁,蒙古喀尔喀部贝勒长子莽古尔岱看中了她,向她的哥哥布扬古求娶。因此,东哥迎来了她第七次婚约,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嫁之时,她的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大众婚龄。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自古红颜多薄命,东哥出嫁后不到一年就死了。而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立后金。
三年后,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与明王朝彻底决裂,其中“第四恨”即为明朝偏帮叶赫,使该部将本来许配给自己的东哥转嫁蒙古,即:“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次年八月,后金随即灭掉了叶赫部。
叶赫那拉氏,一生作为政治筹码,共拥有了七次婚约。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灭亡了。因此,叶赫那拉氏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 她和她的哥哥布扬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两面三刀”的人,为了利益不惜背后捅你一刀,甚至几刀!
一些70后大叔宁愿选择单身?
谢谢邀请:
不堪房子彩礼的重压,有一些70后大叔宁愿“选择”单身,和健康相伴,有这种心态的人,我认为纯属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也可能是人类进步的现象吧!
选择单身的男男女女们,他“她”们完全可以潇潇洒洒得生活几十年,不用为家庭琐事而不开心,更不可能为了忍让对方而忍气吞声,而委屈了自己。
在别人眼睛里认为只有 找一个媳妇,生一双儿女才算是一个幸福的家,才是最完美的人生,可他“她”们认为这样就会委屈了自己的一生,也未必就能会换来以后的幸福不说,还会因为家庭而影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大好前程。
他并不是不堪房子和彩礼的重压,他们的经济条件对房价和彩礼相比较,可以说就是小菜一碟。特别是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让他彻底死了心,宁可选择“单身”生活,再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这就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只要他们生活的开心,不影响其他人的家庭,就没有什么对与不对,没必要过度的去解读,在目前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他们自动退出无非不是一件好事。
有的女人说:自己有房,卡里有钱,车里有油,这就是安全感,这句话对于男人来说同样也实用!
“再牛的副驾驶都不如自己紧握着方向盘”,
谁能告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谢谢!
薛平贵和王宝钏故事里的寒窑?
问题有两问:
1、王宝钏住的是窑洞。窑洞本身不寒,但王宝钏住了18年,使之有了寒的内涵。
2、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曾经有点凄美,但现在看来,或许和“典范”根本不沾边。
△、先说一下寒窑吧。
①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故事发生地是陕西武家坡。
而陕西的民居特点是窑洞。冬暖夏凉。倚坡而建。
而王宝钏和薛平贵成亲后,就住在窑洞里。
②薛平贵去当兵,王宝钏在窑洞(家)等了他十八年。生活穷困潦倒,连窑洞老乡的野菜都吃完了。
因家境贫寒。故称之寒窑。与热冷无关。
△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曾经凄美感人。
在我正处在学习长知识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有电影没钱看,更无电视剧这个娱乐种类。
关于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最早来自于外婆讲述中的记忆。
话说后唐有个叫王宝钏女孩,天生丽质,聪明贤慧。
16岁那年,王宝钏彩楼抛绣球,选中了拿着扁担干粗活儿的薛平贵。
当宰相的老爹讲究门第,自然看不上这穷家小子,更不想让千金女儿跟着受穷受累。
可任性的王宝钏却认为薛平贵是支“潜力股”,竟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了父女关系,嫁给薛平贵住进了寒窑。
这薛平贵果真气度不凡,结婚才三天,就立志从军征战,远赴西凉。小娘子王宝钏多有不舍。
薛平贵一去渺无音讯,王宝钏苦守寒窑整整18年。
在父家享了16年福的千金对象王宝钏,挖光了所住窑洞周围的野菜;那种穷困潦倒可想而知。
看着天上冬去春天的鸿雁,王宝钏在寒窑里等了丈夫十八年。
不知是否感动了上天,
那薛平贵竟然回到了寒窑,他可是荣归故里,身份尊贵,成了西凉国的大王。
只可惜,当年的相府千金,历经了18年的沧桑岁月,从一个16岁的如花少女,现已成为一个蓬头垢面的乡下村妇。
薛平贵自然认不出王宝钏了。
两人见面,薛平贵竟然反复试探王宝钏。
他不相信那个为他放弃锦衣玉食和父亲断绝关系的王宝钏,能为他一直守活寡 。
可事实就摆在面前。
只是不知道,苦等丈夫十八年,受尽苦难折磨的王宝钏,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
薛平贵虽然已经当了西凉公主的驸马爷,但他还不算渣。
他把王宝钏从寒窑中接走了。也让她做了王后。
最重要的是,光宗耀祖的薛平贵终于肯定了当年王宝钏视他为“潜力股”的眼光;也向那个不接受他的宰相老泰山证明了他的实力。
只是,与丈夫重逢的王宝钏,锦衣玉食的日子仅过了十八天。
王宝钏不明不白的死了。
入赘的薛平贵虽是西凉王,可毕竟这西凉是代战公主的地盘,你王宝钏又算什么呢?
△、薛、王的爱情故事只能算是顺应了“嫁鸡随鸡”的老观念,真看不出它的“典范”在何处。
薛、王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从太姥姥嘴里一辈辈地口头流传,是因为这个爱情故事非常符合古老的思想观念。
王宝钏没有像她爹那般嫌贫爱富,比《打金枝》中的公主强太多。
在寒窑中苦等丈夫十八年,没出轨、没改嫁,可谓是“嫁鸡随鸡”对夫忠贞的好女人。
薛平贵自然也不错,虽然在西凉国入了赘,但还能回来接王宝钏。
这当然要比当了附马便不认秦香莲的陈世美值得点赞。
但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改变。
对薛、王的爱情故事,除了视为“典范”之外,同样也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比如:
①:渣男说:薛平贵薄情寡义,入赘西凉国,辜负妻子十八年的忠诚和情感。
②、贱女论:王宝钏自轻自贱,用糟蹋自己的方式苦等18年,换来18天。
这也难怪,任何的文艺作品,也包括口头文学,都有它的局限性和时代性。读者或观众产生各种看法也是在所难免。
△、先说“渣男说”。
渣男这两个字用在薛平贵身上可能有些许的牵强和不贴切。
①,薛平贵虽然接了个好绣球,娶了个相国府的三对象。
可宰相老泰山不承认他这个女婿,王宝钏也三击掌与父亲断绝了关系。
王宝钏的下嫁,并没有给薛平贵带来任何经济上的补贴和事业的帮助。
②、抛彩球产生的婚姻,到底有多少爱的成份。
《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母亲也看不上穷小子张生。可有热心的红娘在牵线,而两个小青年也是多次约会,有爱在先。
王宝钏和薛平贵之间多少爱恋,这个却很难揣测。
要知道,抛彩球能被薛平贵接住,那是一种万幸中的偶然。
只知道,两人成家才三天,薛平贵便执意要参军去作战,王宝钏奋力来阻拦。
于是,薛平贵割袍大喊:三年未归,你就别等了。
没有十里相送,没有依依不舍。
这一别,带给薛平贵的是希望,留给王宝钏的无尽的相思和苦难。
③,薛平贵入赘西凉国,可能有他的万不得一的理由。
薛平贵虽然是西凉国的王,但靠的是西凉国的代战公主。她能帮扶他上位,同样也能把他打入地狱。
想想也替薛平贵感到憋屈:想当个英雄,最终却做了俘虏;想到回家乡,却成了异乡的上门女婿。
只是苦了在寒窑里傻傻等了十八年的发妻。
薛平贵这样的男人,不甘平庸,有理想有追求,的确难得。
但薛平贵原本就是一个无所依托的草根,这注定他的人生之路是一条逆旅和苦旅。
薛平贵这样的男人,也注定很难成为好丈夫,在他的精神世界中,爱情永远排在后位。
就算薛平贵不是渣男,可他与王宝钏的爱情,无论如何也够不上“典范”二字。
△、再说“贱女论”。
王宝钏嫁给薛平贵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宝贵的爱情。
a、她也的的确确得到爱:
新婚之时,王宝钏和心上人薛平贵过了3天的二人世界的“蜜月”。
重逢之后,王宝钏过了18天锦衣玉食的王后日子。
只可惜身旁还站了个高贵美貌的代战公主。
王宝钏的爱情企盼真不算短:整整十八年。
王宝钏的爱情甜蜜真不算长:三天新婚+十八天王后,整整二十一天。
连“蜜月”都不足。
b、王宝钏为了薛平贵,自断母家亲情,付出人生最好年华,吃尽人间苦难。
从一个如花少女到一个饱终风霜的落泊村妇,除了望眼欲穿,除了昼思夜想,这个中滋味只有王宝钏自己心中才能体会。
从三击掌断父女亲情,到吃光了寒窑四周的野菜、十八年来望着天上的鸿雁发呆……
可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人强迫王宝钏去做,完全是王宝钏自找自愿的。
最重要的是,王宝钏的这种为爱情不顾一切而付出的行为,到底值不值得?
在现实生活中,王宝钏的这种爱情观究竟还有多少市场,拍手点赞的人还有几多?
所以“贱女论”的观点,虽有些许的不近人情,也不是毫无理由的。
现时代的女孩儿,一是结婚晚,二是绝对不会用“抛彩球”的思维来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
现实代的女孩虽然和父母有代沟,但心中明白这世上最亲最爱自己的是父母。
娘家无论贫富,永远是女孩子的退路和靠山。
现时代的女孩子也看重“潜力股”,但找“潜力股”的女孩不会去坐等。
要么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生活。
要么觉得爱已无望,便会自谋出路。
既便自己认为的“潜力股”已然升值,但绝不会和什么“代战公主”去共同分享“爱情”。
想必人世间大多数都只是普通的女子,只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王宝钏这样大起大落的爱情真的难以承受。
而且,从小听姥姥们讲到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时,只感到“凄惨”,没觉得“美好”。
到了如今的古稀之年,觉得王宝钏和薛平贵只有“只如初见”那一瞬间是美好的,可感情的甜蜜终究是抵不过岁月的苦熬。
可以说: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和“典范”根本不沾边。
王宝钏三姐妹称呼?
宝金 王宝银
王允没有儿子,只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千金,承欢膝下:长女名宝金,许配兵部侍郎苏龙为妻;次女宝银,嫁给了九门提督魏虎;三女儿宝钏,才貌出众,既然两个姐姐都婚配得门当户对,父母当然也想为待字闺中的小女儿找一位乘龙快婿。
王宝钏
三
对象宝钏似乎比父母更挑剔,许多前来提亲的豪门贵族公子都被她坚定地回绝了,别人都以为是相府千金心高气傲。实际上宝钏心中自有一套择夫标准,她一不慕权
贵,二不贪虚名,一心只求嫁个有才有德的如意郎。无奈那些豪门之后,不是花花公子,就是酒囊饭袋,怎么能让她看上眼呢?
当时长安城南一带,山环水绕,风光秀丽,每到春暖草绿,柳暗花明的时候,京城长安里的皇族显贵、文人雅士、贫民百
姓,都喜欢到这里赏花游春。这年春天,王宝钏也带着几个丫环来南郊踏青,不料遇上一伙不明来历的风流公子追随纠缠,讨厌却又摆脱不了。这时,旁边一位衣着
陈旧的年轻书生看不过去,果敢上前拦阻这伙人的无礼之行。这伙锦衣公子根本不把这书生放在眼里,七手八脚地推搡着他,还骂道:“哪来的野小子,在这里管起
爷们来了!”书生毫不畏惧,回敬道:“路见不平有人铲,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良家妇女,岂有此礼?”锦衣公子们当然来气,心想你这小子怕是吃了豹子胆,于是一
拥而上,对那书生拳脚相加。
王宝钏
王宝钏在一旁为这位仗义书生正担心,不想那书生只略摆架式,轻轻一格,便把那伙中看不中用的锦衣公子撞得七倒八歪,心知不是书生的对手,相扶着骂骂咧咧走开了。
宝钏暗自佩服着书生的功夫和胆略,见那群风流公子走开,连忙上前作礼感谢。书生略有些腼腆,连声说:“理当如此,对象不必多礼!”
书生愈是客气,王宝钏就愈是欣赏他,口中称谢不已,一来二往,两人便熟络起来。这书生只道自己叫薛平贵,父母双亡,
家道中落,只剩下自己一人,至于详细家世却不肯相告。在王宝钏看来,这书生不只是武功高强,而且知书达礼,颇具文采,虽然衣着寒酸,却掩不住气宇轩昂,不
由心生爱慕。于是两人结伴游赏,一路鸟语花香,春气袭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回荡在两人中间。薛平贵知道了眼前的对象乃是相国千金,不但容貌姣美,言谈举止又
那么娴雅而不矫揉、端庄而不傲慢,确实让他着迷,但又自愧太不般配。
不知不觉,两人一同度过了一个下午,言语十分投缘,彼此从对方的眼神中都能读出几分爱慕,因为丫鬟相随著,也不便更深地说些什么,日暮分手时,两人眼光中充满眷恋与不舍。
河北梆子《王宝钏》
回
到家中,王宝钏不敢向父母禀明春游遇良人的事,她知道父母不会答应把她许配给一个毫无功名的落魄书生,只好暗饮相思,惆怅度日。不久,老父又催促三女儿赶
快订下婚事,以免成了老姑娘。王宝钏灵机一动,提出了以抛掷绣球来决定终身大事的办法。宝钏想,自己抛球征婚的消息一传出,有情郎薛平贵一定会赶来参加,
到时绣球落哪方就全凭自己决定了。而王父眼看着执拗任性的三女儿年龄渐大,婚事却总是订不下来,心中甚为着急,既然她自己提出抛绣球的,此法古已有例,再说公子王孙争相簇拥在自家门前也是件风光的事,于是就应允了。只是暗中决定,到那天院门要把紧,只放些有身份的公子进来,这抛球的规矩可是“中鸡嫁鸡,中狗嫁狗”的,可不能让那些贫贱小子捡了便宜。
于是王家院里搭起了高高的彩楼,订了个黄道吉日由三对象抛掷绣球择婿。王宰相遍邀了京城的贵胄子弟前来参加。消息传
出后,远远近近有身份的名家公子都争相赶到王家,因为大家早就风闻了王家三对象的才貌,又贵为相国千金,绣球若能有幸打中自己的头,那岂不是喜从天降?所
以谁都想来碰碰运气。
王家的院门果然把持甚严,不是有头有脸的人决不许进。那么无钱无位的薛平贵岂不是进不来了?不用着急,聪明的宝钏早有安排,她早已让上次同去春游、见过薛公子面的贴身丫环到院外悄悄寻找薛平贵,让她带薛平贵从侧门进院。
吉时已到,一阵锣鼓炮仗响过之后,彩楼上的垂帘轻轻撩起,一群待女簇拥着一个如花似玉、衣着艳丽的对象露出面来,小
姐手上托着一个五彩绣球。楼下院中披红戴紫的公子哥儿们轰动起来,都伸长了脖子,期待着天赐良缘降落到自己头上。上面王宝钏粉面含笑,似乎胸有成竹,玉腕
翻处,绣球已翩翩落下,不偏不倚,正打在院中一角的布衣公子薛平贵头上,正如后来戏曲里所唱的“王孙公子千千万,彩球单打薛平郎。”
王允仔细一看,绣球抛中的女婿竟是一个衣着寒酸的落拓少年,当即心中生怒,立下了悔婚的决心。回到屋里后,王允对刚
下彩楼的宝钏坚决地说:“为父不同意这桩婚事!此事择日再议。”原本心中喜滋滋的宝钏,一听父亲的话,猛地吃了一惊,很快她就明白了父亲一定是见了薛平贵
的贫贱,而不惜违约悔婚的。此时宝钏心中主意已定,她决意不再凭父亲任意摆弄自己的终身大事,就接口据理力争道:“既是抛球定婚事,那便中鸡嫁鸡,中狗嫁
狗”父亲怎能置信义而不顾,出尔反尔呢?”
父女俩一番唇枪舌剑,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王宝钏执意嫁给了心上情郎薛平贵,王允一怒之下与她断绝了父女关系。成了
薛平贵的妻子,就要跟着薛平贵走,这时薛平贵了无栖身之所,平时就在亲戚朋友家,东一日,西一宿地借住,如今添了妻子,总得有个自己的窝,于是两人搬进了
武家坡上的一处旧窑洞。在寒窑中,夫妻俩男樵女织,过着清苦的日子,幸而夫妻间互敬互爱,相依为命,苦日子也过得颇有滋味。虽然王宝钏的父亲与她断绝了关
系,而相距不远的老母却无法割舍这个惹人怜爱的小女儿,不时派人来探望他们,送些钱物,使他们的生活得以维持下来。
宣萱饰演的王宝钏(32张)
咸通九年,桂州边区戌卒发生了叛乱,聚众为匪,攻占了边防重镇,并向北逼进。朝廷派康承训率军讨伐,为了增强兵力,还令沙陀部队随军助战。
沙陀原本是大唐西北边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因与吐蕃交战失败,酋长就率残部归附唐朝,唐廷把他们安置在定襄一带。接到调遣令,沙陀部队先赶往长安待命,随时准备奔赴桂州。文武兼备的薛平贵看准了机会,认定自己建功立业的时候已到,于是在大军云集长安之时,薛平贵参加了沙陀的部队。
王宝钏是多么不愿意自己的丈夫离开,但薛郎是有才有识的伟男儿,总不能与自己终身相守寒窑,她擦掉泪水,为薛郎收拾行装,挥手送他出征。
在沙陀部队中,薛平贵凭着自己出色的武艺和才学,渐渐受到酋长朱邪赤心的重视,当部队转战湘江、淮泗一带时,薛平贵成为了沙陀部队与唐军之间的连络人物。终于剿平了叛乱,唐军班师回朝,沙陀部队因在战争中居功最大,唐廷赐朱邪赤心姓李名国昌并授为大同节度使。薛平贵没有来得及回长安探望久别的妻子,就随军驻进了大同。
为了今后的幸福。薛平贵在大同努力争取立功晋升的机会,无奈战争平息,这种机会是很难遇上的。一次,薛平贵随朱邪赤
心一家到郊外狩猎,行到山崖时,朱邪赤心的女儿代战公主的坐骑突然受惊失控,扬蹄飞奔,眼看就要坠下悬崖。紧随其后的薛平贵,飞奔向前,伸臂竭力拦住了公
主的马匹。两匹马行到山坡上,薛平贵下马扶起受惊的代战公主,正值情窦初开的小公主,见救她的人是一位年轻英俊的汉族勇士,不由地心旌摇晃,憧憬如泉,就
势倒在薛平贵怀里。
从那天起,代战公主就如痴如醉地爱上了薛平贵,沙陀少女不象汉族姑娘那般腼腆羞涩,代战公主又依仗着自己的美丽和地
位,向薛平贵频频发动进攻,象一团火焰一样猛烤着薛平贵。薛平贵心里一直挂牵着长安寒窑中苦等自己的妻子王宝钏,他不愿意背叛她诚挚的爱心;可是自己在沙
陀部队里一直默默无闻,若不抓住代战公主这个台阶,以后怕是很难再有高升的机会,何况若是惹恼公主,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在这里呆下去。权衡再三,薛平贵成
了沙陀酋长的“驸马爷”,他在沙陀军中的地位自然也就急骤地升高了。当然,他不会忘记结发之妻,曾多次趁唐廷专使前来大同慰劳之际,悄悄托使者为王宝钏带
去书信金帛,接济伊人的生活,当然他没告诉她自己在这里已另配佳偶。而寒窑中的王宝钏始终矢志不移,纺纱度日,一心一意筹待着良人衣锦荣归。
一年又一年地过去了,总也不见薛平贵归家的身影,后来竟还断了音信。是薛郎变心了吗?不是,是政局在这时发生了急剧的动荡。
沙陀酋长朱邪赤心的嗣子李克用屯兵蔚州,对朝廷颇为不满,因而野心勃勃地四出扩充势力、地盘,唐廷忍无可忍,出兵讨伐沙陀军,朱邪赤心与李克用父子率众逃入阴山一带的达靼人地区,薛平贵自然也追随他们到了阴山。阴山与长安两地遥遥,不通音讯,薛平贵心想不知何时才能与宝钏团聚。
就在这时,黄巢在山东冤句聚众起义,大军浩浩荡荡,由江西、浙江、福建至广州,再经桂州至潭州,占领了两湖广大的地盘。唐僖宗乾符年间,因治国无道,天下扰攘不安,到了广明年间,黄巢趁机率军攻陷了东都洛阳,紧接着又突入潼关,直逼京师。长安情势紧迫,大唐军队力不足用,朝廷只好派特使到阴山赦免李克用之罪,并赐以官爵,请他率军人京援战。
于是,李克用于中和二年率沙陀兵一万七千人南来,会合诸路勤王援军,攻克了已被黄巢占领的长安,保住了大唐江山。
薛平贵随军来到长安,因沙陀军战功辉煌,李克用成了唐室功臣,薛平贵也水涨船高,被朝廷委以重职。功成名就的薛平贵只身步行来到武家坡的寒窑中,终于与分别达十八年之久的妻子王宝钏见面了。那情那景,已是用文字难以描述,总之,夫妻相见,直从正午呜咽流泪到黄昏。
王宝钏终于走出了寒窑,被接入薛平贵府中。这时薛平贵已有了王宝钏与朱邪春花两位妻子,两个人不分大小,平起平座,相处得甚为和睦、经过了十八年的苦盼,王宝钏终于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而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的故事也被人们传为美谈,并搬上了戏曲舞台。
后记:王宝钏和丈夫重逢后,仅仅过了18天荣华富贵的日子,亡于闺中。
大同单身女征婚?
此女35岁,容颜出众身才不胖不瘦。工作一般是药店卖药的组长。想找一个正直有责任心的男子和自己好好过一生,并且互相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