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相亲交友群,带两个孩子去哪玩比较省钱
上海相亲交友群,带两个孩子去哪玩比较省钱?
我是沪弄人,但从不糊弄人。
自我定位也算是半个上海人吧,既然领着两个孩子,还本着节俭的原则,不妨多看几个免费景点,有的收费景点收费过高,不划算。
大上海对外地人来说处处都新鲜,步步都是景,景区景点鳞次栉比,上海免费景点也不少,我给出的建议是这样——
首先,上海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方便快捷。建议买三张卡,不但是出行方便,省去每次购票的麻烦,最主要的是乘坐全市地铁,公交等转乘两小时之内减免一元,倒几次车就减免几元。等不用时余额和卡都是可以退的。
第一,外滩,城隍庙,南京路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基本需要一小天时间。外滩老乡的万国建筑群,人民英雄纪念塔(里面是展馆)和对岸的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和陆家嘴等都属于上海地标性建筑。去城隍庙看看上海老街,去南京路往胡同里看看上海的老街巷什么样。不过,在这些景点吃饭都是高消费,要有思想准备啊。暑假带孩子来上海见世面,这些地方必看。
第二,可乘地铁11号线东方绿洲看看(终点就是)。收费的,成人40元。里面的太阳广场好似一部浓缩的历史大百科全书,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名人雕塑应有尽有。此外,里面还有非常多的拓展训练项目,专门为青少年设立的,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里面有按1:1比例的模仿航母,及周围的潜艇,飞机,大炮和导弹不计其数。另外,里面有兵器博览馆对孩子来说也长见识。
第三,既然主要是服务于两个孩子,我建议选择一两所高校,复旦,交大等,让孩子参观见识一下,对孩子学习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来上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是必看的,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朱家角(免费)七宝老街或召稼楼,州桥老街、南翔老街也可,枫泾(收费50)有点远,其他就没必要去了。
第五,我个人觉得上海的美丽乡村应该去看一个,绝对颠覆家长对从前农村的认知。如闵行的革新村,金山的水库村,浦东的棋杆村,宝山的塘湾村,奉贤的吴房村等。革新村与召稼楼可一天游览,也算顺道。
第六,古典园林看一个,豫园不建议去,收费高,比较小。古漪园可以去,和南翔老街顺道。想不花钱就去奉贤的古华园,也是不错的。
第七,上海科技馆相当有名的,特别是领孩子可以说是首选,体验现代科技的魅力,互动性很强,成人门票60。
第八,市区思南路的思南公馆和周公馆都值得一看,此外,愚园路,淮海路,武康路,浦东世纪大道,世纪公园都值得看的,老梧桐树的街路才是真正意义的上海。
第九,上海博物馆,国内四大博物馆之一,看点多多,免费的。
此外,1.上海博物馆老乡的人民广场、人民公园、上海规划展馆、上海大剧院等都可以捎带看看。
2.滨江湿地也不错,徐汇滨江,前滩公园,后滩公园足够看上一天的。
3.若时间允许,建议到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看看“四叶草”。
4.想看上海之根就到松江的广富林遗址(成人门票40)。
男性健身教练每日都接触那么多女会员?
我是小杨教练,是一名运动员也是一名健身教练。
这个问题小杨教练很有发言权,因为我在健身房工作了好几年,而且我所在的健身房在苏州属于A类馆,虽然场地不算大,但是教练人多,40+,会员多,人流量大,一到晚上,场地上几乎全是锻炼的人,有氧区更是要排队才能用上器械,力量区的器械也是大家你一组我一组的做完的。
男教练带女会员,有免不了的身体接触会不会尴尬?你说的”男性健身教练每日都接触那么多女会员,而且免不了有身体接触,会不会觉得尴尬?”,我就是男性教练,我手里大概一半是男会员一半是女会员,一般没有不必要的触碰是不会尴尬的。说实话几个很帅的男教练几乎清一色是女会员(之前还碰到一个男教练转馆的时候,他的大部分女会员也把私教课转馆了,私教课转馆是要另外加钱的),关键是很多女会员要求他带的,这里有了难免的身体接触,我想这个女会员她自己应该也不会介意,但是我们馆(至少是我所在的馆),教练是有规定的,不能与异性会员有不必要的接触,因为在之前我们馆出现了一个男教练咸猪手女会员,被多个女会员投诉之后被罚款并开除了。举个例子,他在教女会员杠铃深蹲的时候多次触碰女会员臀部,我们在教女会员有专门的保护动作,是不会去触碰臀部的,应该腾空保护。
小杨教练是如何带女会员的?就拿我带女会员来说,女会员中有医生、有红蚂蚁主管、有在家带娃的,大部分和我年龄差不多(30左右,我在教练里算是年龄大的了),大家都是成熟的成年人,基本不会有尴尬。
我带三种课,常规课,就是普通的力量训练,女会员的穿着还是比较常规的,一般在训练大腿的时候,我会按按大腿前侧问有没有感觉,或者在做高位下拉的时候,按按背部有没有感受等,但是在训练胸部的时候肯定不会去触碰的。
第二种课是拳课,拳课还好,最多的触碰可能就是缠手带的时候,还有就是刚开始练习踢腿的时候扶住腿部,但也是小腿部位,基本不会有尴尬。
第三种课是EMS,这里不是快递哦,是电脉冲,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一边运动一边电脉冲来健身,减肥效果不错的,那个女主管就只上这个课(她说之前各种课各种产品都试过了,减肥效果都不理想,这个课对她来说效果不错),她平时时间少,这个课一次20分钟,效率高。但是这个要把自己的衣服换成专门的“鲨鱼皮”来训练的,是非常紧身的,但是说实话人家都不尴尬,我为什么要尴尬呢?正常看待,不要瞎想就可以了,再说了我都教了那么多女会员了,基本不存在尴尬。有时候夸夸人家身材好就过了。
带女会员是什么体验?在一般人看来是不是带女会员会很爽?事实上和男会员一样的带,教动作——正常讲解动作——解答疑惑——讲讲平时饮食应该如何吃,一节45~60分钟的课很快就过去了。像那种就聊天不怎么锻炼的教练和会员是很少的,一节课300~500元不便宜的,女会员也不傻啊,认真减肥认真塑形不香吗?
难得会聊聊日常生活,但也都是女会员先开口说的,也有女会员和我说过她平时发生的事情,有烦恼有开心,我当一个倾听者就好。
带女会员有一个好处是,就是只有女会员会带给你好吃的,有时候节日可能我们也会送礼物(我们馆里的要求),女会员基本都会回赠礼物。
就这些了,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留言。
感谢阅读,我是健身教练小杨,希望我的文章和言论对你有帮助,有什么健身减肥的疑问,可以留言,小杨教练有问必答,有更多问题关注我哟~~
老天对一个人能残忍到什么程度?
我们同村的李大叔一家,太惨了。2005年最孝顺、最听话的小儿子在外打工出车祸去世了。2015年可爱的大孙女和二孙女在家烤火一氧化碳中毒去世了。2020年最后一个孙子出去和同学游泳,也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最终儿子也和他们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李大叔一家憨厚老实,和邻里乡亲相处和谐,为人大方又正义。
李大叔有四兄弟,但属他们一家最孝顺,把老母亲照顾的很好,其他兄弟偷奸耍滑各种理由借口不照顾老母亲,老母亲生病住院也不管不问,全都是李大叔和他媳妇伺候、出钱出力。
他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懒惰滑头,从小就爱调皮捣蛋,学习不成早早出社会打工,学了一身坏毛病,抽烟、喝酒、赌博样样会,一分钱都没攒下。
22岁时认识了一个外地打工的小姑娘,花言巧语骗的人家心甘情愿嫁给他,一年以后添了个可爱的女儿。但大儿子变本加厉去赌博,根本不拿钱养家,都靠李大叔老两口苦苦支撑。
小儿子帅气阳光,为人和善,又孝顺。奈何学业不成,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但踏实奋进,赚的钱都攒着给李大叔寄回家,让李大叔夫妻俩注意身体,吃好喝好。
2003李大叔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和小儿子寄回来的钱凑一起,翻盖了新房子,一幢三层高的小洋楼,让同村人羡慕不已。
好日子没过几天,小儿子出事了。
2004年春节刚过,小儿子拎着行李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走的时候跟李大叔打招呼:“爸爸、妈妈,我走了,就不回来了,你们多多保重身体!”
这一走真的没再回来,很多人说是他出门时说的话不对。
李大叔接到外地警察打来的电话,说他小儿子出车祸了,在医院抢救,让他们赶紧去见最后一面。
李大叔一家定了机票,当晚赶到了小儿子上班的地方,见了儿子最后一面。
也许是在等他们,握着父母的手,小儿子停止了呼吸。
小儿子早上急着上班,在人行道上看到绿灯后没有注意驶来的车辆,努力跑向对面,结果被急驶的车撞飞好远,当晚就去世了。
李大叔夫妻握着儿子的手,老泪划过沟壑纵横的脸,哭的泣不成声。坚持着处理好小儿子的丧事,老两口倒下了,病了一个多月,才逐渐好转。
这一个多月都是大儿媳伺候在床前,大儿子偶尔露面慰问一下,基本都在麻将桌上。想起小儿子想着大儿子,李大叔老两口又哭了起来。
过了半年,小儿子事件的判决结果下来了,肇事者给李大叔赔偿了80多万,一下子李大叔全家成了村里羡慕的对象,那可是村里第一个有几十万存款的人啊。
李大叔夫妻俩商量了一下,考了驾照买了车,准备跑车顺路拉人赚点钱,毕竟年纪大了,又受了打击,重活苦活干不了了。
村里人看着李大叔一家突然成暴发户,有车、有房、有存款,就酸溜溜的说,还不是拿儿子的命换来的。
李大叔老两口全部的希望都放在大儿子一家了。他们苦口婆心教育大儿子,让他不要那么任性没有责任感,毕竟是有家庭的人了。
大儿子突然开窍,决定出去好好打工赚钱。他开始每个月给妻女生活费,一切仿佛开始往好的方面发展了。
大儿媳也比较孝顺,把家里照顾的井井有条。还陆陆续续又生了女儿和儿子。
李大叔有了期盼,看着三个可爱的孙子、孙女,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然而好景不长,大儿子开始染上网瘾,整天除了上班就是通宵上网,和网友聊的不亦乐乎。有时候为了上网都不上班,导致经常换工作,收入只够自己花销。
大儿媳觉察到自己老公的不对劲,看着要吃饭要上学的儿女,总不能一直靠公公婆婆支援,就把孩子交给公婆带,自己外出找老公,一起打工奋斗。
结果夫妻俩天天吵架,总是为了钱的事争执。大儿子不顾媳妇的吵闹,也不顾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把钱都拿去上网、吃喝。有一次他们吵的厉害,还动手打架。
大儿媳一气之下回了家,把两个女儿带到娘家照顾,自己就在娘家找了一份工作,提出了要离婚。
两个女儿很懂事,知道妈妈的不易,经常帮妈妈洗衣做饭。
看着朋友圈两个孙女的成长,李大叔于心不忍,打电话劝说,让儿媳带着孙女们回来过年,有话好好说,不争气的大儿子他也会帮忙教育。让他们老两口见见两个孙女吧。
大儿媳抵不住老人的苦苦哀求,过年的时候把两个女儿带回了婆家,没想到这是永生难忘的噩梦。
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火盆前享受团圆的喜悦,一家人共话未来,希望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过了十二点,全家人回屋休息,两个孙女住一楼,孙子和爷爷奶奶住。
两个孙女觉得房间好冷,想要烤火取暖,就回到客厅把火盆抬进屋,还把门窗都关的严严实实。
第二天一大早,李大叔夫妻俩做好饭,叫全家人吃饭,无论如何喊叫两个孙女没开门出来,他们以为孩子睡得晚,早起不来,直到发现客厅的火盆不见了,才觉得心慌。
打开孙女睡觉的房门,两个孩子安详的睡着,一点都不受外界影响,她们再也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急救中心开着车来了,医生检查一番摇摇头说,早已经没气了,准备后事吧。
李大叔夫妻俩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来,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李大叔捶打自己的头,都怪他们疏忽大意,晚上没有看看两个孙女,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二岁,就这么走了。
孙女的葬礼一结束,大儿子儿媳就领了离婚证。孙子留给了老两口照顾,大儿子继续出门打工。
有了孙女的惨痛教训,李大叔老两口对孙子照顾的无微不至,每天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自己走亲戚、办事都把孙子带上,不留他一个人在家。
吃的喝的都给买最好的,老两口想着反正自己的钱以后都是孙子的。大儿子不成器,教育好孙子才是以后的希望。
一转眼进入了2020年,孙子已经十三岁了,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听话乖巧。
六月中旬,那天周末。老两口有急事要出去办,不放心孙子一个人在家,让孙子一起去,孙子说自己有很多作业要做,上学了要给老师上交。
老两口急着办事,叮嘱孙子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要出门,尤其是不许下河洗澡,很危险。
在孙子的再三保证下,李大叔夫妻俩外出办事。就这两个小时,天人永隔,孙子下河淹死了。
李大叔夫妻俩以最快的速度办完事回到家,发现孙子不在家,预感到可能出事了。这时邻居气喘吁吁来到他家里,让他们赶紧去河边看看,他们的孙子被冲走了,找不到人。
李大叔夫妻俩连滚带爬来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李大叔不顾警察的阻拦要下河打捞自己的孙子。
警察一直死死抱着他不放手,直到他精疲力尽坐在地上哭泣。
打捞工作一直持续到半夜,才在下游找到孙子的尸体,已经泡的发胀。李大叔紧绷的弦断了,立刻晕了过去。
原来孙子很听话,真的就在家里认真的写字看书,奈何同村同学跑来叫他去河里游泳,起初孙子不答应,说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在家乖乖写字。但这个同学死缠烂打说玩了就马上回家,没人知道。
孙子动心了,就跟着同学去玩,哪知道河水由于常年捞沙子,变得特别深,他跳下去就没有上来,一起去的两个胆小不敢下水,看见他一直不上来,赶紧跑去找大人帮忙。
大人看不到人,觉得河水深不可测,就立刻报警了。
李大叔大儿子得知消息,立刻连夜赶回家,看到儿子肿胀的尸体,他双眼通红,扑向李大叔,说你咋不去死!你怎么看的娃,你要给他偿命。
一旁的警察赶紧上前阻拦,怒斥他住手!这种事哪能怪父母,父母含辛茹苦帮你拉扯儿子,这个意外谁都不想。
李大叔打着自己的头,说愿意自己去死换来孙子的命,前来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掉泪。
孙子的丧事处理后,大儿子头也不回的走了,说再也不回这个家,以后李大叔老两口的死活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李大叔夫妻俩为人忠厚老实,从来不说人是非,也孝顺父母,善待别人,但不知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孝顺的小儿子、孙女孙子接二连三走了,留下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尝尽世间苦楚,受尽白眼。
很多人看李大叔家有钱,都跑来借钱,还不想还,觉得李大叔那么多钱不缺这几个。
李大叔家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人看笑话,说有钱有什么了不起,人没了。
让人唏嘘!
有时想想,来世间走一趟究竟为何?
有什么好的交友平台?
有什么好的交友平台?
下面分享几个吧
1、能用的像微信和QQ这类的,对于我来说就是能用的。因为微信摇一摇和老乡的人早已过了最火热的时期,现在打开老乡的人都是各种销售和推广的人,偶尔能遇见一两个可以的。QQ的用户年龄太小,能聊的太小了,不在我的理想范围内。
2、好用的像陌陌、探探、组CP这类的就属于好用的。像组CP里面都是一些大学生,交流无障碍,各取所需,不留麻烦。探探,陌陌跟组CP的类型不一样,里面都是一些相对看脸的用户,不过看个人,总体下来都还不错。
3、特别好用的像恋爱物语APP这种,就属于特别好用的。这个软件不算大众,作为免费的声音交友软件,但该有的都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女生多,而且各种类型的女生都是有的,包括有些特殊爱好的人,也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圈子。总体来讲,好的交友软件,就是能找到妹子的,话粗理不糙。
和我国有什么渊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娘惹就是华人去了东南亚以后,同马来西亚本地土著居民通婚后的混血。
早在唐宋开始,中国一些老百姓为了讨生活,就下南亚去东南亚经商和打工。
到了明代,这类人的数量开始猛增,尤其以福建泉漳地区、广东潮汕地区的老百姓为主,也有部分广府人和客家人。
这些人遍布东南亚各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到处都有。
而峇峇娘惹,主要指的是在马来半岛的华人混血后代。
当年去马来西亚的华人,基本都是清一色的青壮年男人。
他们到了马来西亚以后,通常先是打零工或者摆小摊为生,有的则被当地人雇佣种地。
这些华人男性通常都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勤俭节约的人。
所以,一般辛苦十几二十年以后,他们都会在马来西亚当地站住脚,有自己的商铺或者土地。
不过,当年的华人女性一般不会外嫁到国外,所以这些华人男性娶媳妇有很大的问题。
相反,在马来西亚这种国家,女人多的是。当地虽主要是马来人,但分为很多部族,民族意识并不强,很多家庭愿意同勤劳朴实的华人通婚。
于是,这些华人男人娶了当地女人以后,生下的混血女孩叫做娘惹(Nyonya),男孩叫做峇峇(Baba)。
一说是当年去马来西亚的主要是闽南人,他们在当地定居以后,男性被称呼为“阿爸(a ba)”,女性却被称呼“阿娘(a nya)”,久而久之原住民便把这些人的男性称做“峇峇(ba ba)”,而女性便称之为“娘惹(nyonya)”。
峇峇娘惹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同华人并不相同。
古代中国的华人是非常保守的,本能地拒绝任何外来文化,认为本民族文化才是正宗,其民族都是歪门邪道。
以这些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例,即便在异国他乡,仍然保持着故乡的传统,过故乡的节日。华人老了以后,只要条件允许,还是会回到故乡居住。就算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乡,死了以后也一定要埋入祖坟,这是雷打不动的传统。
而峇峇娘惹就不同。
他们有一半本地人的血统,外公外婆也是本地人,从小同马来人生活在一起,接触很多。
而华人在马来西亚毕竟是少数,马来人才是大族群。
久而久之,峇峇娘惹得马来化很厉害,一半是华人,一半是马来人。
很多峇峇娘惹得马来语说得比汉语还好,因为汉语只是在家同父亲说(母亲一般不会),而马来语则是日常用语。
有意思的是,古代的峇峇娘惹并不会说今天的普通话,他们只会说福建泉漳地方言,或者粤语、客家话等等。所以,在马来西亚不同籍贯的峇峇娘惹,往往也是用马来语沟通,而不是汉语。
由于这样沟通很古怪,久而久之就出现一种特殊语言,峇峇语。这是混合福建部分地区的方言、马来语的特殊语言,类似于洋泾滨英语。
虽然马来化比较厉害,但峇峇娘惹仍然一半是中国人。他们保留着大量华人的传统,比如强调孝道、尊卑有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有条件的地方,华人父亲多会让孩子们学习中国的的四书五经,甚至还会定期回到故乡祭祖,不能忘本。
峇峇娘惹得红白喜事也一定要有华人的传统仪式,不能只进行马来人的婚丧嫁娶。
就服装和造型上,峇峇娘惹得服装也有不同。平时他们的衣着同当地马来人区别有限,但正式场合多会穿唐装。
不过,即便是平时的服装,同马来人还是不同的:娘惹服饰实际上就是把马来传统服装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其颜色不仅有中国的大红粉红,也保留了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服装上点缀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娘惹一般不会梳马来女孩的发饰,而是会保持华人女性的发髻。
清朝时代下南洋的峇峇,最初往往留着辫子。不过峇峇多认可大明王朝,所以一般在海外没多久以后就会剪掉辫子。清王朝对此非常恼怒,认为海外华人都是大明的遗民,经常对他们的死活无动于衷。历史上东南亚华人多次遭受当地人的屠杀,满清政府甚至私下高兴,认为就应该杀光这些明朝的支持者。
最初峇峇娘惹并不是什么好词语,甚至是华人对混血后代的一种蔑称。
南洋的华人认为必须保留本民族传统,不应该同马来土著混在一起。峇峇娘惹都属于忘本的人,不是真正的中国人。
著名华侨领袖,马来西亚华人公会创立者陈祯禄曾说:“华人若不爱护华人的文化,英人不会承认他是英人,巫人也不会承认他是巫人,结果,他将成为无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猪牛鸡鸭这些畜生禽兽是无所谓祖籍的。所以,华人不爱护华人文化,便是畜生禽兽”。“失掉自己文化熏陶的华人,绝对不会变得更文明。一个人的母语,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不能够和他本身分离。”
只是,这世界上任何国家社会,都是大族群融合小族群,无论你文化多强势,宗教多厉害。
所以,南洋华人逐步也认为“三代成峇峇娘惹”,也就是说华人在海外三代,孙子、孙女不可避免地会本地化,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需要说明的是,峇峇娘惹一般指的是民国建立之前,去南洋的华人。
民国建立以后去的华人,一般被称为新客。新客同峇峇娘惹还是有不小的区别,通常新客开始摈弃中国一些落后的传统文化,但峇峇娘惹仍然保持这些传统。
双方也有隔膜,新客认为峇峇娘惹是老古董,过时了,峇峇娘惹则认为新客不是传统的中国人。
20世纪开始,英国人正式控制马来西亚(也包括新加坡)。英国人对懒惰、散漫、暴躁的马来人并不满意,反而很喜欢温和、勤劳的华人。
在英国的殖民政府中,不少公务员是华人,同时华人也控制了马来西亚大部分商业,同英国人合作很密切。
久而久之,很多峇峇娘惹成为精英阶层,他们通晓英语,受英式教育,也会马来语和汉语,更了解当地风俗和民情。
这些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也属于有权有势的家族,
这些人后来受到独立后的马来西亚打压,很多人逃到新加坡,建立了这个小国。
今天峇峇娘惹就不能存在了,这是马来西亚的政策。
现在华人如果娶当地马来女人,必须改信仰伊斯兰教,不得取中文名,民族也会被认定为马来族。
由于马来西亚的政策打压,今天很多峇峇娘惹已经不会说汉语,完全马来化了。
另外,所谓的娘惹菜,其实就是峇峇娘惹平时宴会中的菜肴,是中国菜同马来菜混合的产物,风味独特。
它既不是传统的马来西亚菜,也不是任何一种中国菜,萨沙个人挺喜欢这种口味。